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84集|你同意以上條款嗎?《雲端封建時代》的統治與剝削

文 / 黃馨慧

 

你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偶然打開電腦的搜尋引擎,想查找國外旅遊的便宜機票,幾分鐘之後發現每一個網頁廣告欄位都跳出相關資訊,讓你懷疑電腦是否在監視著你。實際上,這些數據都是雲端資本家用來控制數位平台使用者的籌碼。

 

近年來,我們一直談論到平台資本主義、數位資本主義,但最近,著名經濟學家雅尼斯.瓦魯法克斯(Yanis Varoufakis)在他的新著作《雲端封建時代:串流平台與社群媒體背後的經濟學》一書中激進地提出:資本主義已死,我們已進入新的「雲端封建時代」!

 

「雲端封建時代」是什麼?在社群媒體上能自由自在、暢所欲言的我們,為什麼倒退回封建時代?本集節目邀請《雲端封建時代:串流平台與社群媒體背後的經濟學》中文版推薦序的撰文者、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助理教授蔡蕙如,一起聊聊本書內容,享受著便利雲端服務的我們,其實付出了什麼代價?

數位資本主義、平台資本主義已死!封建時代來臨?

《雲端封建時代:串流平台與社群媒體背後的經濟學》作者雅尼斯.瓦魯法克斯(Yanis Varoufakis)是著名左派經濟學家、希臘前財政部長,他任職財政部長期間,希臘正逢債務危機,瓦魯法基斯一直代表雅典與國際債權人交涉,後來全民公投否決債權國撙節方案後,就自願請辭財政部長,現為希臘雅典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及歐洲民主運動2025(DiEM25)祕書長。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為了讓大眾讀者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艱澀的經濟學議題,《雲端封建時代》的寫作手法大量利用作者與父親之間的對話來展開思辨,把晦澀的專業內容變得引人入勝。瓦魯法克斯出生在一個左派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在工廠上班的化學工程師。在瓦魯法克斯小時候,父親就常常透過一些實驗和神話故事教他理解技術跟人類社會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成長背景培養了他對於研究技術歷史發展的濃厚興趣,也奠定他日後投身經濟學研究的基礎。

《雲端封建時代》揭露大型科技企業如何透過收集用戶數據來篡奪資本主義,建立一套全新的經濟體系和政治力量。在進入雲端封建主義之前,蔡蕙如先帶大家從不同角度回顧最近幾年誕生的「數位資本主義」和「平台資本主義」兩者各有什麼不同:

  • 從核心概念而言:數位資本主義強調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對於資本主義的改造推動作用;平台資本主義則強調數位平台隨著網路和數位科技的興起而出現並擴大,並在不同用戶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易和服務方面發揮核心作用。
  • 從資本積累目標而言:數位資本主義更依賴數據演算法跟數位平台;平台資本主義是通過壟斷網路效應與收集數據來提升服務,以鞏固市場地位並獲取利潤。
  • 從技術應用而言:數位資本主義更為樂觀,認為數位平台提升了資本主義的效率、擴展市場、創造嶄新的商業模式,且人人都可以在數位平台上獲益,分一杯羹;平台資本主義則視數位平台為一種新的經濟活動中介,無論是資訊的生產者或接收者,都必須透過平台來活動。
  • 從市場機制而言:數位資本主義樂觀地認為,傳統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被數位技術強化,出現了新的數位市場與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平台資本主義則發現大型數位平台作為新的市場中介,透過資訊壟斷與網路效應掌控了市場的主導地位,使得所有用戶愈來愈無法離開平台,只能遵循平台的規則來行事。
  • 從用戶的角色而言:數位資本主義將用戶的數據與行為視為企業的資本、推動技術創新的資源;平台資本主義下,用戶的所有數據都變成平台賺錢的來源,平台只需收集與壟斷這些數據,就能用來提升服務、鞏固市場地位。換句話說,企業愈來愈依賴平台來提供用戶資料以提升服務,平台也更加集中壟斷。

 

在數位平台發展的過程裡,「數位資本主義」與「平台資本主義」漸進誕生,但瓦魯法科斯進一步提出,在大型科技企業對於資訊的集中壟斷下,傳統的資本主義已死,當前的平台經濟已步入新的雲端封建時代。

雲端領地裡的封建制度——科技巨頭、附庸資本家與雲端佃農

雲端封建時代又是什麼樣的概念呢?蔡蕙如解釋,在傳統封建制度的金字塔裡,由上而下有大地主、大小封建主和佃農,瓦魯法科斯用這樣的關係來類比目前崛起的雲端封建主義,大地主就是Google、Amazon、Meta⋯⋯等科技巨頭雲端資本家;各種大中小型企業、商品製造商則成為底下的附庸資本家,依賴大地主提供的雲端領地來接觸客戶、進行商品交易;而日常生活無法離開社群平台和網路服務的使用者就是雲端佃農,無償地提供所有的數據、內容、消費行為給雲端資本家,以換取雲端資本家的各項服務。

 

瓦魯法科斯又提出幾項當代雲端佃農和過去封建時代的相似之處,蔡蕙如用以下幾點帶大家快速理解:

  1. 權力集中:封建時代的大地主握有土地、資源和農奴的支配權,附庸其下的農奴沒有遷徙自由,不得隨意離開大地主管轄的莊園,對比雲端封建主義,所有數據和技術同樣集中在科技巨頭的手中,透過演算法來操控市場運作、販售數據資源來支配底下的附庸。
  2. 依賴性: 封建時代的農奴依賴領主提供土地和庇護,對比雲端封建時代,用戶則依賴數位平台提供的各種便利服務跟技術。
  3. 經濟與社會控制: 封建時代裡,大地主控制土地和農奴的生產活動,並且能決定農奴的生活方式跟經濟利益;在雲端封建時代,科技巨頭掌控數位平台和數據流通,以此決定用戶的數位行為跟經濟利益 。
  4. 租金模式:在封建時代,農奴以勞動力、農作物、賦稅來換取大地主的土地和庇護,雲端封建主義之下,用戶的數據、注意力、消費行變成貨幣,無償提供給大型平台,附庸在平台上的企業也需要支付雲端租金,來獲得進入數位平台的權利。

 

雲端資本家在最近幾年逐漸稱王,掌控著平台上所有企業和用戶的行為,除此之外,

傳統資本家相比,這些雲端封建時代下的大地主,還有其他不同之處:

  • 資本積累跟獲利方式:傳統資本家透過買賣商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利,並藉由擴大生產規模或增加商品的銷售量來累積資本。相較之下,雲端資本家只需要營運好自己的數位平台,就能收取數位廣告費、訂閱費和平台使用費來獲利,並透過收集用戶數據,來提高廣告投放精準度和顧客黏著度。
  • 產業型態與造成的影響:傳統資本家的大多以製造業、零售業的實體經濟為主,並促成一地工業化或都市化,但雲端資本家主要是網際網路跟數位服務,只要有一個數位平台就可以提供雲端服務,進而影響全世界。例如,臉書這樣的社群媒體,改變了人們互動社交和資訊接收的方式,Netflix這種影音串流平台,改變了人們娛樂消費的方式。
  • 對待勞工的方式:在正常的情況下,傳統資本主義中的勞工關係應是長期的雇佣關係,工人能得到穩定的工資、福利、退休金,工作場所相對固定,工時跟勞動強度也會受到明確的勞動法律來保護。然而,雲端資本家更傾向與勞工簽訂短期合約,雖然勞動條件和工時都更加彈性,卻也更不穩定,並且較難被現行勞動法律所保護。

 

蔡蕙如指出,當科技巨頭利用數位平台壟斷用戶數據,平台上的所有用戶都不得不按照這裡的遊戲規則走。若是平台使用者遇到任何問題,平台可以推託給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使用者有時甚至求助無門,因此,目前尚需發展更公平、合理的措施來保護平台上的用戶或勞工。然而,蔡蕙如也認為,雲端資本家在技術發展的早期被視為人類文明的開拓者、創新家,因此備受禮遇與期待,這樣的主流意識形態使他們在當時獲得更多自由空間,較少受到國家管制,卻同時也讓政府官方錯失明文管制網路空間的時機點。 

 

雲端封建制度主宰之下的大型數位平台,又會創造出何種新的經濟模式?蔡蕙如分別從經濟驅動力、技術基礎和社會結構,來探討雲端封建主義和傳統資本主義的異同:

  • 從「經濟驅動力」來看:傳統的資本主義以市場跟利潤為核心,透過商品或服務的生產,來交換與積累資本;雲端封建主義則是附庸資本家和用戶基於對大型平台的依賴,向大型平台繳交雲端資金的經濟活動,而不是過去透過商品交易產生的利潤。
  • 從「技術基礎」而言:傳統資本主義透過機械化來推動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和市場擴展;雲端封建主義則是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來推動的數位化經濟活動,網路數據就是整個雲端封建主義運作的重要齒輪。
  • 從「社會結構」而言:傳統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是以資本家和工人兩端構成,資本家控制著生產材料和工具,工人則透過勞動力來換取工資;雲端封建主義的社會結構就如同上述提及的封建時代裡領主跟農奴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用戶無償提供數據、附庸資本家繳交雲端租金,來換取大型平台的服務和技術。

 

當所有人都在這片雲端資本家提供的領地上生活,附庸資本家就只能愈來愈依賴雲端大地主。儘管這些企業(附庸資本家)仍然仰賴著工人勞動來製造實體商品、進行商品交易,但也必須上繳巨額的雲端租金給大型平台,以換取足夠的曝光度。因此,最上層的雲端資本家不僅可以從附庸資本家詐取鉅額的雲端租金,也能從所有雲端佃農,也就是用戶個體上取得數據和網路足跡。

 

不只是平台 雲端資本家成為國際政經重要角色

人工智慧和雲端計算技術的普及,大幅降低了數據處理的成本;數位平台的興起降低了更多中介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數據變現讓用戶的數據能快速轉換成經濟效益,這些都是雲端資本家崛起的原因,但其實不能只歸因於科技技術的發展,瓦魯法科斯在《雲端封建時代》裡,從當代國際經濟和政治脈絡來分析這些雲端資本家崛起的原因。

 

瓦魯法科斯以中美貿易戰為例,書中指出,中美貿易戰其實是一場科技戰,中國的科技巨頭,例如華為、阿里巴巴、TikTok等等,這些平台經濟已成長到威脅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因此成為美國首要制裁的目標。換句話說,當某一國的科技發展或平台經濟即將和美國並駕齊驅時,美國就會以「貿易戰」為包裝來發動制裁,以避免經濟或最新科技的掌控權落入他者之手。

 

此外,這些大型平台在當代國際情勢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蔡蕙如補充,在俄烏戰爭時,社群媒體變成沒有煙硝的輿論戰場,數位技術和資訊戰是國家之間攻防的重要手段,雲端資本家也能利用平台不公開的演算法來左右各種資訊的呈現,在在顯示雲端資本家在全球政治當中的影響力。

 

反壟斷、立法要求公開演算法、歸還數據自主權,才能阻止科技封建主義  

節目最後,蔡蕙如也提出幾個建議,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如何改善雲端封建制度下的各種問題。首先,政府端應該加強數據的監管與保護,讓雲端資本家把數據所有權交還給用戶,讓用戶可以自主決定個人數據的使用範圍,並立法要求這些科技公司公開數據的收集與使用方式,以確保平台演算法的透明度。 但更重要的是,民眾需意識到個人數據的重要性和可能造成的影響。蔡蕙如呼籲,當用戶在享受數位平台帶來的便利服務時,也需要理解目前的平台環境究竟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也就是意識到「自己具有數據主權」這件事。

 

另外,也要加強反壟斷法,來減少這些科技巨頭壟斷市場,進而讓市場能夠更公平地競爭。最後,數位平台的發展一日千里,勞動法律措施也應該加緊腳步,以因應目前雲端封建時代裡全新的勞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