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2023年監所參訪行動報告

文/監所關注小組

【2023年監所參訪行動報告】全文公開!報告下載處:https://reurl.cc/nvxM1d

在113憲判8出爐後,有更多人關心並將目光轉向到底受刑人在監所內的處遇生活為何、矯正教化是否可能?監所關注小組於去(2023)年夏天至10間監所進行參訪行動,並於今年3月15日正式對外公布觀察與建議,所有意見均提供包括矯正署、法務部、勞動部、衛福部、國家人權委員會等相關機關參考。我們相信,唯有多多理解刑事政策的效果(諸如累犯認定、撤銷假釋、假釋門檻、刑期計算、三振條款等)及經年累月人在監的現場實況,在自由限制之外,盡可能保障其公民身分及能力的維持與存在,我們才能期待,監禁除了將受刑人移除在我們的視線之外,還具有重建生活的可能,也才有矯正教化的效果。

今年小組再到另外11間監所參訪,也將舉行參訪後行動論壇,持續提出建議。

四年前在「看見 看不見:2019年監所參訪行動報告及建議」中,小組針對成人監獄 部分提出了

一、 監所空間議題

(一)監所超收狀況仍須持續改善
(二)飲用水應定期公開檢測報告
(三)空間應持續改進為通用設計

二、 監所高齡化與醫療困境
(一)落實個別處遇計畫
(二)監所醫療照顧上首應增加醫事人員比例

三、 回歸社會:與外部資源合作建立就業管道

四、 其他
(一)勞作金制度修法後仍有再議空間
1.施用毒品入監者不應收取犯罪被害人補償金
2.不應將收容人依級別可支用金額差異作為控制手段
3.收容人作業金收入差距懸殊,應重新檢討機制

(二)法律諮詢服務的落實
(三)增加監所正式編制專業輔導人員

針對 矯正學校 部分提出了:
1. 性別教育須再加強
2. 多元技能訓練管道、實驗教育法引入
3. 提早進行出校評估計畫
4. 專業輔導師資/流程的建置
5. 單獨監禁應有配套措施、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

與四年前相比,超收依然是關鍵議題(與刑事政策及刑之執行有關),空間通用部分受限於多為老舊建築物,改善不大,加上近年地球暖化氣候議題,夏日抗暑策略是日益嚴峻的考驗;Covid-19期間,從禁止會面造成的收容人與外界更加隔絕的在監情緒壓力高漲、初期無法和一般國民一樣施打疫苗、無法確實作到分艙分流的緊張、矯正學校學生無法如同一般學生可以線上教學而停止上課等,都充分暴露出現有的空間無法機動、及時地回應新的環境或公共事件的挑戰。

自來水部分則在矯正署提出四年「全面改用自來水計畫」的努力下,有大幅的進步,2023年9月底有43間矯正機關(全國共51間矯正機關)完成,目前僅剩包括屏東監獄(待竹田淨水廠完工後一併施作)、澎湖監獄(因海水淡化成本等)尚未完成。屏東監獄舍房則全面鋪設太陽能板成為綠能監獄,惟其發電所得仍須進入大水庫,無法由屏監自給自足運用。

醫療困境 在2013年將受刑人納入二代健保之後,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從用藥空間、門診量能、戒護外醫的醫療費用及交通費用等等,與收容人的在監處境,包括勞作金在內,環環相扣。受刑人入監後即失去所有社會福利身分,長照和社會福利資源無法進入監所,面對高齡化,矯正署心有餘力不足,需要衛福部積極加入,將受刑人真正視為我們的國民一份子,提早健康照護的目的也在於降低出監後的健康狀況不佳才成為國家照護的對象。

勞作金制度 問題,監察院調查報告、行政訴訟一審判決、憲法法庭受理勞作金案並將在今年7月9日進行言詞辯論(已延期),在在都顯示了面對監所作業的急迫性。在修法後即使提高了分配比例到60%,仍然是在既有很低微的基礎下的「成長幅度」,依然無法自我照顧,更不具有協助受刑人在監能自我照顧、習得一技之長,復歸社會的功能。

釋字第653、681、691、720、755幾號解釋都意在保障收容人(包括羈押被告)的 訴訟權。然而在落實到2020年《監獄行刑法》第12章「陳情、申訴及起訴」、第13章「假釋」,尤其在第111條的「行政訴訟程序」設計上,成了「訴訟不可能的結果」。

矯正學校 的部分,這四年來則因應少年輔育院改制為矯正學校,《少年事件處理法》部分日出條款已屆,則有實質的進展。如在給養費部分,少年長期均與成人一樣為每月伙食費2,000元、用費200元,自2023年中起,提升到伙食費3,900元、用費300元。《少年矯正學校處遇實施條例》在2022年推出時修法版本時為一個少年版的《監獄行刑法》(僅有未成年不得處死刑一條未援引),在民間團體的呼籲下,法務部矯正署收回版本重新擬訂,值得肯定。心輔、社工等資源陸續加入矯正學校,亦是樂見歡迎之處。

在整體圖像之外,小組具體提出以下建議:

一、受刑人處遇就是社會保障的一環,呼籲行政院以社會安全為考量,建立跨部會共同協作平台

二、儘速完成《少年矯正學校處遇實施條例》、《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草案、《行刑累進處遇實施條例》修法

三、保障受刑人訴訟權增加受刑人法律近用

四、邁向健康導向的監禁

五、重新建構以生存權、健康權、人性尊嚴、復歸社會為本的監所作業制度

六、找回以司法少年需求為優先的個別處遇計畫

監所關注小組邀請大家一起關注,看見 – 看不見。報告下載處

#路途或許遙遠
#我們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