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前稱:環境資訊協會)於2012 年啟動台灣海洋守護計畫,透過環島進行海岸踏查,歷時 5 個月、橫跨 15 個縣市、338 個樣點,出版《台灣海岸調查藍皮書》記錄台灣海岸線問題,
歷經 10 年,本會於 2023 年重返九大美麗海岸檢視其現況,全程逾 300 公里海岸線,調查人員透過樣點調查,就周邊的景觀、
部分持平 但多數海岸威脅依舊
依據 2012-2013 年間進行環島踏查盤點出全台九段美麗、建議優先保護海岸,
2023年回訪這些海岸,
由於本次踏查為針對2013年出版《台灣海岸調查藍皮書》
除人工化問題以外,也觀察到了部分海岸仍然面臨海洋廢棄物問題,
而面對海岸人工化、水泥化問題,我們則觀察到以下面向:
(一)、消波塊投放無檢核機制
不論本島東、西岸,台灣海岸線經常可看見大量消波塊。
而海岸不斷人工化的原因大致可總結幾點:
- 管理單位分散各機關
直至2015年通過的《海岸管理法》才正式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過去營建署)歸為海岸主管機關。 然長期缺乏主管機關導致業務分散各處, 如海堤依使用性質不同分為水利署及漁業署管理; 商港是交通部的權責; 再依海岸所有權劃分又分別為國家財產署或地方政府。 造成權責不明確,管理工作無法依循同一政策執行。 - 不合時宜防護觀念深植人心
海堤等硬體設施之施作,可能改變自然環境及生態棲地,加上投入大量消波塊,也難以完全抵抗大自然的力量, 甚至導致沙灘流失。 但實際上因過去以消波塊防護海岸的觀念還留存民眾心中, 只要發現有沙灘退縮現象,民眾第一反應還是希望政府投放消波塊, 也直接影響相關單位處理方式。 - 缺乏實際針對消波塊投放規範
法規尚未有消波塊投放相關的規範準則。僅有2015年時,監察院監委曾針對國內海岸疑不當設置消波塊及海堤,請經濟部、 內政部檢討改進,然至現今(2024年)仍無下文。在此, 本會也呼籲內政部與相關事業主管機關應儘速研擬設置消波塊專業審 核機制及認定標準。
(二)、早期漁港興建缺乏整體環境規劃和評估
早年政府為了推動漁業發展廣設漁港,卻缺乏整體環境規劃和評估,
甚至部分漁港興建選址的時候,因缺乏整體環境規劃,
守護台灣海岸線自然海岸正增長
台灣的海岸缺乏永續性及全盤性管理邏輯,自2015年《
面對上述情形,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 呼籲內政部與相關事業主管機關應儘速研擬設置消波塊專業審核機制
及認定標準。 - 落實「自然海岸零損失」,
從中央國土計劃及地方政府規劃階段就嚴格保護國土保護地區、 限制高生態價值區域被開發。 - 自然海/河岸「正增長」,開展全台海岸及河川去水泥化研究。
- 善用《海洋保育法》,落實現有保護區之管理及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