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99集|長照 3.0 婚姻移民為何成了政策遺民?

文 / 机瑋琪

請看下集:【燦爛時光會客室】第500集|被長照政策遺忘的人 移民姐妹們如何喘息?

南洋台灣姐妹會、移民青年倡議陣線、移盟(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在11月25日舉行「移民照顧者十大挑戰」記者會,針對落實《長期照顧服務法》的長照資源提出七項建言,包含長照服務宣導應考量新住民的語言及多元文化、長照服務應建置多語通譯系統、提升多元文化敏感度等。希望長照資源關注到移民姊妹,別讓他們成為長照政策下的「邊緣人」。

完整新聞這裡看:【新聞稿】移民照顧十大挑戰懶人包:語言制度雙重門檻 讓新住民成「政策邊緣人」

台灣目前有超過60萬的婚姻移民,部分二、三十年前來到台灣的移民姊妹已逐漸步向高齡,原本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未來卻可能變為「被照顧者」。本集節目邀請南洋台灣姊妹會陳雪慧秘書長共同來討論,移民姊妹在現行長照政策下遇到什麼問題?為何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新住民姐妹的基本長照資源權益?移民家庭遇到的長照需求與困境和台灣一般家庭又有什麼類似或不同?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為何有姐妹能妥善運用長照資源成為聰明照顧者 有姐妹卻完全沒聽過長照?

為使長照資源得以落實在移民姊妹身上,在開記者會前,南洋台灣姊妹會歷經了半年調查,了解目前移民姊妹的需求與困境。陳雪慧回顧,著手調查的原因起源自一年半前,在南洋台灣姊妹會製播的 Podcast 節目「移?老娘開新房」中,邀請來自宜蘭的移民姊妹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對談,分享自己長期照顧罕病的兒子超過二十年,近期才開始透過長照資源,減輕照顧壓力,讓自己獲得喘息的空間。

節目一播出便獲得廣大迴響,原是希望透過節目分享相關資訊,讓其他姊妹可以像這位姊妹一樣,成為聰明照顧者。但卻有許多姐妹反應,完全沒聽過長照,也不清楚長照資源竟然可以申請,更不知道該去哪裡申請;同時有其他回饋表示,身旁的姊妹朋友一直在照顧自己的公婆很辛苦,因為長期被綁在家中照顧家人,無法參與外界活動或學習新事物。為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資訊落差?長照資源何以無法落實?姐妹會深入進行系列的訪問與調查。

長照政策立意良善 但並未對症下藥

陳雪慧說,其實台灣政府對移民家庭面臨的處境都很陌生,即便長照政策立意良善,對一般台灣家庭有實質幫助,但對移民家庭來說卻沒有對症下藥。

為了解姊妹們遇到照顧問題的應對方式,在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的支持下,南洋台灣姊妹會深入台灣北、中、南、東各地,實際訪問婚姻移民姊妹、專家學者、新二代與實務工作者(服務移民家庭的社工)。她發現,姊妹的照顧身分是立體、多元的,但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種情形是,姐妹既是照顧者,同時也可能是被照顧者,來台幾十年後,姊妹不但要承擔照顧家人的責任,自己也逐漸年長,成為依賴他人照顧的角色;另一種情形是,姊妹可能因為時間空檔、家庭經濟壓力或進入空巢期,而投入長照工作,擔任居家照服員。

為什麼不申請長照資源?都已經來台灣這麼久了應該看得懂中文吧?

許多民眾、甚至是政府官員都會疑惑,移民姊妹都來台灣都這麼久了,使用中文溝通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吧?又或者說,明明有姊妹成功申請長照資源的案例,相關單位也有提供不同語言翻譯的長照申請網頁,為何有需求的移民家庭不主動使用呢?

陳雪慧表示,有許多姊妹覺得照顧工作是家庭內的事情,責任需背負在自己身上,而且二十年前姊妹來到台灣時,長照概念還不盛行,況且有許多姊妹在家中並不具有決策權,若家裡不願意支付長照費用,也難以順利申請相關服務。

另外,姊妹雖然已經來台灣超過二十年,生活用語很流利,淺白的用語都能理解,但長照中經常提及的專業用語,例如「復康巴士」、「日照中心」、「機構喘息」,姊妹們來說並不容易理解。除此之外,不同的長照申請服務補助的項目都不同,申請文件繁複且用詞艱澀難懂,對台灣人來說可能都無法輕易消化了,更何況是移民姐妹。

衛服部有提供多語長照資訊 但無法直接給予姊妹實質幫助

其實政府單位提供給新住民的長照宣導管道並不少,像是推出紙本文宣,並放置在新住民服務中心,而衛福部長照專線1966網站也有將相關資訊翻譯成多國語言。但實際上,長期待在家中,被困住的姊妹基本上無法看到這些文宣;再者,文宣雖然已翻譯成姊妹們的母國語言,但用字並非清楚易懂,諸如輔具、喘息等字眼直接翻譯,經常會有姊妹「有看沒有懂」,除此之外,衛服部網站上的多語資訊更是被放在好幾層分頁底下,需要多次點擊才看得到,對姊妹來說要找到相關資訊根本難上加難。

陳雪慧說,姊妹能夠收到長照相關資訊主要都是依賴姊妹互相分享才能得知,而不是透過政策主動宣傳。姐妹難以透過政府端接收相關訊息,顯示現階段宣導方式應做調整。對此,陳雪慧提出多種改善方法:首先,目前實體文宣使用人數已越來越少,可以改為發展成淺白、有情境的懶人包電子文宣,同時,可以在更容易接觸到新住民姐妹的通路發放通知單,例如社區活動中心、雜貨店、學校系統等;也可以和姊妹會合作宣導。藉由多方積極宣導,取代現在的被動傳播態度。

鼓勵姐妹申請長照 通譯服務是關鍵

陳雪慧提及,1966(衛福部長照專線)、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1990(外來人士在臺生活諮詢服務熱線)、1999(臺北市陳情系統)等四個數字的電話號碼姊妹們都不陌生,但他們並不清楚打電話過去,是否能直接提出長照申請,還是只能簡單諮詢。

也有許多姐妹擔心全程以中文對話,對方又講許多專業術語,自己理解程度較慢而難以負荷,便請求家人協助打電話。曾有新二代曾經打電話過去申請長照服務,卻因為媽媽是外籍配偶,以長期居留身分待在台灣,而不具有我國身分證,遭到「目前未提供給外國人長照服務,也不清楚哪個單位能提供協助」為由拒絕。

南洋台灣姐妹會很希望 1966 專線開放三方通話,如果能輔以通譯服務,姊妹們會更有勇氣打電話,不用擔心語言問題。目前像是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專線 0800-507272 就開放讓照顧者可以打電話取得諮詢或心理支持,也表示願意開放多語翻譯時段,鼓勵姊妹們打電話進來。

目前 1999 有提供多語服務, 1955 給移工或是雇主詢問勞工問題或申訴,也有開放多語,但長照服務專線卻都是中文,並不具備多語服務,即便類似議題已倡議多年,卻仍未調整,顯示衛服部官員的敏感度,與跨部會間的協調與合作皆有待加強。

沒有保障的一群人

不過,即使提供了完善的語言服務,但來到台灣的婚姻住民有近五成的人都不具有國民身份,不但無法享受國家提供的長照服務,甚至連申請資格都沒有。換句話說,就算是婚姻移民,在台灣居住長達二三十年,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卻因為沒有身分證而無法申請長照服務。不過,目前政策雖然只提供具有我國身分證的住民相關的社會福利,但當沒有身分證者落入家庭貧窮困境,會以新住民發展基金補位為新住民提供社會救助,但這並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讓許多人感到不解的是,這些婚姻移民都來台灣住這麼久了,為什麼沒有身分證?陳雪慧解釋,移民未取得台灣身分證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因為不符合《國籍法》的規定,無法放棄原有國籍,或是文件缺漏,而屢次申請不下來;也有可能希望以長期居留、永久居留身分留在台灣,而不想要成為台灣公民。

陳雪慧說,要求這些婚姻住民取得身分證,是假議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即便他們在台灣沒有身分證,但已經居住這麼長一段時間,我們應該從現實層面,他們對家庭的貢獻,與對家人的態度和價值重新認定他們的角色,而非從台灣本位或國籍法思考,要這些姐妹取得身分證才能享受國民應有的福利。

還要以有無身分證來切割嗎?

在少子化、缺工趨勢下,台灣希望各種外國人才來到台灣安居樂業、長期定居,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但不論藍領、白領或是留學生,在台灣的保障都不足。如果我們要吸引他們在台灣安定下來,更應該提供他們更多福利。然而,現在只有提供長照服務給少部分、幾百位人權相關人士,像是傳教士等。

相比歐美、日本、韓國對待移民的方式,雖然確實也會對沒有身分的公民有差別待遇,但是都是在合理範圍,攸關生存權、福利權,各國都具有一定保障,甚至特別產業的藍領移工,除了參政權外,其他福利都非常好,甚至取得永久居留權的年限都已縮短。

但台灣對外籍人士的相關福利並不周全,唯有近期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擬定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希望帶著技術來台灣的白領階級,在台灣居住十年不用取得公民權,就可以就能使用長照、身障服務。陳雪慧說,姐妹會樂見看到政策開放和討論,在台灣居住一定時間的住民本來就是台灣的一份子,除了參政權以外的其他社會福利都應該適度滿足,要不然出了狀況,社會安全網需要補救的時候再來處理,事情就大條了。此法通過後,姐妹會的下一步倡議就是再繼續回來討論婚姻移民的保障與相關權益。

當姊妹倒下,家庭照顧責任誰來承擔?

就算不是以人權角度出發,而是站在台灣人的立場思考,這些婚姻移民姊妹身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份子,如果今天這一群人倒下,會對我們產生非常直接且嚴重的影響。

姊妹哪天不堪負荷,需要別人照顧時,因為在台灣長時間居住,不太可能再回母國被照顧,若姊妹未取得相對應的心理支持與喘息空間,更遑論叫她要照顧公婆、小孩。仍是要回過頭來思考,這些照顧者同時也是被照顧者,相關的服務支持不可或缺。移民照顧政策的倡議,希望讓移民家庭在面對長照挑戰時無須孤單的獨自承擔,而能申請長照來幫忙,不讓這些姊妹成為長照議題的隱形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