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能源轉型增氣開發未做政策環評! 燃氣機組& LNG接收站無上限增建?

文/監督施政聯盟

上午多個環保團體和立法委員陳昭姿抨擊能源轉型的「增氣」政策未做政策環評,近年燃氣機組和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一直擴增,已然失控並背離淨零目標。中火二期燃氣和七接環評火速過關,四接環評即將再審,經濟部未依法進行能源增氣政策環評,卻以化整為零的方式,推動大燃氣政策!環團聯合控訴行政院枉法、經濟部瀆職、環境部放水,相關官員全在打混仗,要求重新檢討及盤點天然氣政策,並補做增氣能源開發政策環評。

先做政策環評,暫停新燃氣開發案環評審查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表示,經濟開發需要能源、需要用水,根據「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包括水資源開發政策、能源開發政策、工業政策等都應進行政策環評。很遺憾經濟部主掌經濟開發,近十年來都未提出相關開發之政策環評或更新,該提未提,監察院應主動調查及糾舉。

針對氣候變遷下政府或民間抽取地下用水日增,也造成地層下陷加劇,經濟部至今也未曾對地下用水抽取進行政策環評,而在能源使用方面,包括燃煤電廠除役,天然氣電廠增設,排碳持續增加,都應該有總量管制並進行政策環評。2017年7月,前環保署環評委員在審查民營星元天然氣發電廠配合政府政策欲提高天然氣用量,環評委員就認為,能源局應該辦理政策環評,否則每一個天然氣電廠的個案都是二氧化碳增量,即使整體所有電廠污染排放可能是減量,但仍會被其他工廠質疑,「電廠增加污染排放為何就沒事」?所以,環境部應要求經濟部提出能源開發政策之政策環評,未審查完竣前,先停止所有新能源開發案之環評審查。

增氣政策問題多 速補做政策環評

立法委員陳昭姿表示,行政院在2012年馬英九時代未經政策環評下,逕自核定公布了能源發展綱領!行政院在2017年蔡英文時代修正了能源發展綱領,確定了當前的能源發展方向,這樣罔顧政策環評程序的做法,實在令人難以接受。陳昭姿強調,沒有政策環評的基礎,能源轉型就像蓋在沙上的城堡。現在面臨了許多問題,像是天然氣發電機組快速大量增加,但碳排放總量卻未能大幅下降,天然氣接收站一個接一個冒出來闖關環評,台灣西海岸需要高達七個接收站嗎?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是因為沒做整體政策環評,整個程序正義出問題了。如果程序都不依法審慎進行政策環評,談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和社會公平這些方向又有什麼意義?呼籲行政院、經濟部和環境部正視,趕快補做天然氣能源開發的政策環評,讓「增氣」的能源政策能全面性審慎檢視環境影響層面。

能源發展綱領已不符淨零減排目標 應速修

監督施政聯盟副召集人蔡志宏醫師指出,大量增氣能源開發及減煤是為了温室氣體減半,以便符合温管法、能源發展綱領、能源轉型1.0的法規及政策。當氣候變遷因應法公佈後,能源轉型的目標已是淨零碳排,而不再是温室氣體減半,現在政府仍在大力推展燃氣發電,宛如桃花源中的武陵人,仍活在過去的年代。蔡志宏強調,為了達到淨零碳排,有為的政府應把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綠能節能上,並鼓勵產業升级和耗能產業轉型或能效提升,而不是持續增加碳排放。請政府回到現在,趕快對增氣能源開發做政策環評,不要再盲目往前衝。

天然氣發電不是面對2050淨零碳排的助手 而是環境殺手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律師表示,政府一邊喊2050淨零碳排,一邊卻不斷規劃、開發三接、四接、五接、六接、七接,雖然不斷宣稱天然氣發電只是過度能源,但天然氣也是屬於高碳排的化石能源,現在因為倉促的能源轉型而競相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到最後導致不斷犧牲海洋環境作為代價,更可怕的是淨零碳排目標卻可能無法達成。

陳憲政提醒,當時政府主張三接的必要性時,就是宣稱不用蓋四接,現在不僅違背承諾,還不斷連續開發天然氣接收站,政府把所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計畫,獨立審查,忽略整體環境的影響,更是背離淨零碳排的目標。

經濟部能源署應重新盤點並公布台灣未來10至30年之天然氣供需量變化路徑預估、天然氣接收站新建、擴建計畫,包含興建中及計畫中的天然氣接收站、海管、陸管,預計供氣量、輸氣量及預計啟用時程,以及完整公開天然氣供需價格資料。全面檢討天然氣政策,避免過渡能源開發破壞永續生態,而且讓能源政策可能致使政府陷入龐大的財政風險之中。

另外,政府既然肯認高碳排的天然氣並非永續能源,現階段就應該提出未來天然氣需求下降時,接收站退場的生態復育計畫。而且在新建、擴建計畫之前,就應該健全調查周遭相關的海洋環境資料,以落實環境保護之預防原則。

產業政策影響電力需求 亦應做政策環評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認為,不只燃氣發電的能源開發應該進行政策環評,檢視大幅增加燃氣機組和增設天然氣接收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而我國的產業政策也應進行政策環評!畢竟天燃氣政策都是經濟部聲稱因應未來產業電力需求而增設,但卻造成燃氣發電無上限,接收站一個接一個蓋,造成生態環境與社會衝擊。台灣應該因應當前地緣政治及石化鋼鐵產能全球嚴重過剩的問題,重新檢討高耗能高排碳的石化鋼鐵業的產業政策究竟該何去何從,因應當前半導體及AI人工智慧等產業發展,更應朝騰籠換鳥的方向去思考。

經濟部應依法提出能源政策環評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這個月即將要召開的協和四接環評初審就是面照妖鏡,映照出經濟部身為開發單位,卻帶頭鑽環評漏洞,刻意忽略全面開發天然氣發電所帶來的整體性衝擊,刻意將三接、四接、五接、七接與中火二期等案「個別、獨立」開發送審,藉此迴避增氣之能源開發應進行整體政策環評,迴避民間監督與社會公評。

王醒之指出,預計到2032年,國內將有七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儲氣槽數量會達到49個。若以人均儲存量來比較,台灣竟會是日本的2.2倍、韓國的1.7倍!而地狹人稠的台灣未來儲氣槽密度更會遠超日韓!但台灣到底需要多少天然氣?深度依賴天然氣發電後還會新增多少碳排總量?對國際碳關稅的課徵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這些從未由跨部會總體評估、讓人民公開檢視。只看到政府對天然氣的狂熱已經越陷越深,把橋接性能源扭曲為依賴性能源

王醒之進一步指出,協和四接的開發案預計在基隆港嘴興建兩座LNG儲氣槽,距離最近民宅僅400公尺、距離海軍威海營區(131艦隊)僅1400公尺、距離國防部列管的要塞堡壘內木山營區僅1900公尺,協和四接將「重創基隆港營運」、將成為「北台灣門戶軍事焦點」、將「威脅基隆城市安全」,及「地方政府並未同意」等重要議題,已超出大部分環評委員的專業或職權,而這些問題的決定權竟是完全押在環評會中,顯然環評程序已變成經濟部洗白、卸責的工具!呼籲經濟部別再走化整為零的偏門,應要開大門走大路,即刻依法進行政策環評。

大增氣違反低依賴原則 能源開發應朝向永續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依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第3條第5款,「能源政策」有影響環境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經濟部能源局曾於2011年依法提出「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說明書」送環保署審查,其後以調整電力政策為由撤案。歷經十多年,未再提出能源政策環評,怠於依法行政至今。當年提出:「低依賴」、「低排放」、「高價值」等發展原則。就天然氣發展規劃,預估現有兩座天然氣接收站擴建後,尚可滿足使用量目標;並以為確保電力系統供應穩定,規劃燃氣機組佔總裝置容量比例以不超過1/3為原則。

如今,一、二接持續擴建;三接興建中;六、七接通過環評;僅四、五接仍在拉鋸中。能源發展現況,高度依賴進口天然氣,抵觸「低依賴」原則,不利國際局勢變動中的能源穩定供應;與節能、再生能源相較,燃氣火電高碳排、高空污,牴觸「低排放」原則;台電稱協和四接,無法以海管或陸管銜接,此種既無法支援又缺乏備援的「孤島型接收站」,牴觸「高價值」原則。蔡雅瀅希望政府可以儘速依法進行「能源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並以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再生能源等永續四能,取代「高依賴」、「高排放」、「低價值」的協和四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