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人權博物館
為深化社會大眾對於臺灣白色恐怖歷史的認識與理解,國家人權博物館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作執行「臺灣白色恐怖歷史概覽編纂計畫」,並於今(9)、明(10)兩日在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會議室舉行「2025白色恐怖歷史工作坊」,邀請政治受難者、家屬及學者專家對談,分享親身經歷與研究心得,呈現計畫階段性成果,吸引研究人員、人權工作者、一般民眾等逾百人與會。
人權館副館長陳淑滿致詞時表示,釐清白色恐怖時期歷史真相,並藉由展示、教育來推廣普及,是人權館的職責,也是落實轉型正義的重要環節。人權館自2017年起與中研院臺史所合作,在臺史所前所長許雪姬和助研究員林正慧的主持下,邀請歷史、法律、社會、文學等跨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家屬組成團隊,將大量的白色恐怖相關資料,編纂成精簡易懂且正確的辭條,依照人物、事件與案件、機構及組織、法律與制度、專有名詞等分為五大類,人權館並將相關成果匯入「國家人權記憶庫」,作為社會各界檢索、認識白恐歷史的基礎。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鍾淑敏致詞時表示,本次白色恐怖歷史工作坊為期兩天,今(9)日為主題座談,邀請政治案件受難者及家屬講述心路歷程,以及分享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遭監控的經歷和田野調查經驗,呈現傷痛、苦難與勇敢的故事;10日將發表十篇研究論文,呈現本期(第六期)計畫的研究成果。鍾所長指出,臺史所與人權館將合作出版《究明原委: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的多元探索》論文集,收錄第五期計畫所發表的十篇論文,呈現過去研究的成果,厚實轉型正義的基礎。
9日座談活動,上午邀請政治案件受難者許晴富分享自己被捲入美麗島事件「藏匿施明德案」的經歷,馬撒歐.尼卡爾(Masao Nikar,漢名:林銀福)講述自己因為「獨臺會案」而被捕的故事,以及學生工作委員會李水井等案受難者蔡德本的子女蔡式貞和蔡式良、戴龍等案受難者顧樸先的女兒顧珮箴,訴說身為受難者家屬的心路歷程,期能在檔案資料以外,透過事件相關人的補白,豐富歷史敘事。
根據促轉會所委託「威權統治時期校園與社會監控之研究」資料指出,威權時代針對宗教團體的部分,有大量監控紀錄。下午的座談將邀請親歷這些監控情況的陳南州牧師、黃哲彥牧師、林美瑢女士,分享自己的經歷,以及如何看待關於自己的監控檔案。此外,特別邀請長年從事白色恐怖口述歷史及田野調查的文化工作者,包含人權記者陳銘城、臺中新文化協會理事長陳彥斌及南臺科大講師葉瓊霞,分享當中的經驗與心得。
人權館指出,透過「白色恐怖歷史工作坊」與社會各界分享相關研究內容,有助於推動轉型正義「追求真相」的重要工程,為社會正義的實踐奠定深厚基礎。工作坊明(10)日將發表10項子計畫的研究論文,邀集中研院、國史館等專家學者分享研究成果,議題涉及政治案件偵辦歷程、管訓制度及原住民、農村、軍人等案件,詳情請鎖定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官方網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