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中央總預算至今未抵行政院 立法院涉行政違失 民團籲監察院介入調查

文/台灣永社

原標題:中央政府總預算至今未送抵行政院
立法院恣意操弄行政程序涉行政違失 民團籲監察院介入調查

立法院總預算送交延宕顯有違失  監察院應介入調查

近期,立法院在總預算案及多項法律案送交行政院的程序上,出現恣意操弄等重大違失。針對立法院總預算案及法律案送出期日之恣意操作及濫權等違失,台灣永社、辜寬敏基金會、台灣北社、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民間團體於2/8週六上午十點在監察院前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立法院恣意行政行為嚴重違失,向監察院陳情,請求依法調查糾彈立法院長韓國瑜及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行政違失,以維護民主憲政。

預算案三讀後無法確定數額  遲未送交行政院

立法院至今(2025年2月8日)仍未將中央政府總預算送交行政院。據悉,總預算三讀過程混亂,時有重複表決、撤案情況,且三讀後立院未依往例邀行政院主計總處參與勾稽與核對,僅找各部會核對相關數據,導致目前總預算之合計總刪減數及計算方式均有爭議。

例如,立法院通過的通案刪減決議內容為九三九億七五○○萬元,但按照通刪決議所列科目及比率,計算通案刪減數為三○一億元,加計委員會審查階段刪減六十七億元,以及院會表決提案刪減一○六八億元,合共刪減一四三六億元,遠超過通刪決議。

此情況顯示立法院對於中央政府總預算的審議及行政過程均非常混亂,顯見行政處理失當。

各法案送交時間不一   立法院長韓國瑜恣意操弄行政程序

除預算案外,立法院對於法律案的送交時間亦存在顯著差異,顯示立法院行政不公且不平。例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於2024年12月20日表決,直到2025年1月24日才送到政院,拖了35天;「財政收支劃分法」從2024年12月20日表決,直到2025年2月6日的今天,已經拖了48天都還沒有送到行政院;相較之下,「憲法訴訟法」從2024年12月20日表決,2024年12月24日就送到行政院,只間隔了4天。何以同一天表決的法案,有的能快速送抵行政院,有的卻被拖延數十天?立法院並未對此作出合理解釋,顯示立法院在送案時存有選擇性操作,且足認立法院恣意操弄,立法行政行為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立法院行政行為違失 監察院應調查糾彈

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律師指出,立院法案送案程序純屬行政行為,並非立法權之核心領域。立法院在預算案與法案送交程序上恣意操弄即屬違失,已涉及立法院長韓國瑜、秘書長周萬來等行政首長之重大違失。根據憲法規定,監察院有權針對立法院行政行為進行調查並糾彈違失,以維護民主憲政。立法院長之行政行為,應受憲法及一般法律原則拘束,屬監察院依據憲法得調查糾彈之範疇。簡單來說,彈劾韓國瑜「院長」行政行為之違失,其「立法委員」身分及職權行使則非彈劾範圍,完全符合大法官解釋意旨。黃帝穎再批評,立法院不是法外之境,立法院的行政行為,仍應符合憲法與一般法律原則之「禁止恣意原則」,意即禁止行政行為有任何恣意差別待遇,本質相同的事物應為相同的處理。但立法院長韓國瑜竟就同一日通過的三部法律案,未為相同處理,顯恣意就不同送案時程為濫權操作,又總預算案之送案流程對照行政往例亦顯荒誕恣意,韓國瑜院長違背憲法平等原則下「禁止恣意原則」明確,監察院應予彈劾,以維護民主憲政。

立法獨裁 人民社團將全力協助罷免團體以期政治換血

辜寬敏基金會副董事長林宜正批評,當前台灣的立法院是歷來最糟糕的一屆,藍白陣營不按程序、不顧民生,導致立法獨裁。林宜正認為,面對民主與憲政的挑戰,人民已經自主發起大規模罷免,以使台灣的政治能夠換血,且全國各地的社團已形成共識,將全力協助自主罷免團體推動行動。此外,林宜正強調,執政的民進黨更不能置身事外,應全面向人民說明立法院的現況及施政上碰到的問題,及其對人民生存有什麼樣的關係?相信人民理解後,將做出最適當決定。

台灣北社副社長及台灣醫事法律學會執行長羅浚晅最後表示,國會不是兒戲的地方,代議制度是基於主權在民的現實考量,所以由立法委員代表人民行使權力。立法委員雖有形成自由,但這並非無邊際的自由,仍應受國家憲政體制拘束,而先前立法院通過憲法訴訟法之修法恣意將憲法法庭癱瘓,就是逾越了立法委員的形成自由;同樣的,立法院的行政行為也必須符合公法上的上位原則,基於平等原則的要求,若無正當理由,就應受行政先例的拘束,不得為相異的處理。羅浚暄進一步呼籲,藍白立委從去年2月開始,在亂的事,人民都很認真在看, 懇請監察委員進一步依法調查糾彈,落實權力分立,相互制衡,以維護台灣民主憲政秩序。

鑒於上述問題,民團陳請監察院應立即展開調查,究責立法院院長在預算案與法律案送案程序中的濫權、違失,確保法治國正常運作,維護國家治理的公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