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高雄白埔產業園區環評將闖關,毀35公頃森林、滅保育類棲地、無視淹水問題

文/森林城市協會

台糖白埔農場位於岡山與橋頭交界、台1線旁,面積約88.73公頃,將由高市府經發局規劃開發為白埔產業園區,將於明日2月19日(三)下午2點於環境部101會議室進行環評大會審查,若通過據傳將成為台積電可能的擴廠址。

而本案環評報告書卻顯示,會破壞35公頃的景觀環保目的營造的森林,共2.5萬棵樹遭殃,環頸雉、草鴞、水雉等6種保育類鳥類的棲地也將因開發消失,看不出任何保護棲地的誠意;我們也發現基地因開發填土,將導致淹水重災區的下游地區淹水更加嚴重,令梓官、橋頭大量的居民繼續深陷淹水惡夢,滯洪容量的規劃恐怕嚴重低估。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將出席環評會議,針對森林保育、保育類棲地保護、淹水問題提出質疑,強烈要求環境部不要放水,也希望高市府經發局做出具體調整。

#36公頃森林僅保留0.5公頃
本案有36公頃的森林,2.6萬棵樹,為台糖造林地,樹種以白千層、印度紫檀為大宗,以樹種來分析,當初造林的目的顯然並非為了收成而種植的經濟造林,而是景觀、環保目的造林,推估為2010-2011年種植,距今已有14年以上的時間,林下已經產生複層植被,紀錄有8種保育類鳥類的棲息,也足以證明其具有生態性。而本次開發行為,36公頃森林僅保留0.5公頃,呈現與過去造林減碳政策相互牴觸,違反高雄市淨零碳排自治條例的願景目標,當初平地造林的預算投入形同浪費。

#破壞保育類鳥類棲地的開發案
本開發案基地與周邊,經環評生態調查發現,有一級保育類的草鴞、二級保育類的環頸雉、水雉、大冠鷲、黑翅鳶、菱角鴞、鳳頭蒼鷹,三級保育類的紅尾伯勞。鳳頭蒼鷹、黑翅鳶、大冠鷲、菱角鴞、環頸雉都是需要森林當作棲地的保育類,但本計畫36公頃森林卻只保留0.5公頃。

根據2016年農委會發布的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將環頸 雉列為「國家極度瀕危」,從一篇台大環境資源學系的論文「環頸雉的棲地利用與偏好研究-以台東香蘭個案為例」,論文中的研究發現,環頸雉的偏好棲地優先順位為:次森林、草生地、農地、道路,在棲地保育上建議保留次森林與草生地為主,而且兩種棲地需要有連結。而高市府經發局卻直接把環頸雉棲息的森林與草生地剷除,環頸雉不太會飛,等於讓這種極度瀕危的鳥類去死。

一級保育類的草鴞,在林保署的草鴞衛星追蹤計畫研究顯示,草生地與有機農地果園是草鴞的主要棲地,但本計畫卻大規模摧毀草生地和農地,其復育計畫所摧毀的森林就是環頸雉與其他猛禽保育類的棲地,形成保育的自相矛盾,而其復育計畫所在地未來是作為滯洪池使用,以周邊滯洪池的管理常態,會定期除草,下雨會淹水,根本不適合草鴞棲息。開發行為還會導致棲地破碎,本案開發並沒有保留森林與草生地,用生態廊道與周邊棲地連結,不利物種生存。

#下游水災問題並未妥善處理
本開發案將原本低窪的農地與造林地,填土1-2公尺,而原本低窪農地與林地,因為道路比較高,農地本身就有自然下凹0.5-1公尺,88公頃平均推估可以有44萬噸以上的滯洪能力,若以加上環評中的開發淨流補償14萬噸與1.2倍安全係數,會得到69.6萬噸,是基地未開發前的滯洪量。而政府目前開發行為後僅提供46.4萬噸的滯洪量,恐怕低於開發前的容量。而大遼排水沿線下游,橋頭、梓官的眾多鄉鎮市區,長年飽受淹水之苦,去年725還剛剛淹水,本開發計畫本該大幅增加原有不足的滯洪空間,這恐是本案的規劃缺失。

我們建議,本開發計畫應先縮小開發面積,避開保育類鳥類棲地,並配合將滯洪池、淨水設備,從原本利用公園用地的規劃,轉為設計於廠房地下室與步道空間下方,或與緊鄰的岡山淨水場共構,可減少既有森林區的破壞。透過容積調配與法定空地集中,善用道路退縮空間,將更多的森林原地,並反對市府巨量填土,減少滯洪,希望環境部能守護難得都市森林與保育類鳥類棲地,要求市府變更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