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川普強賣天然氣 ,協和四接不安全

文/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四月發生一連串事件,先是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燃氣管線洩漏引發爆炸,鄰近500公尺多棟建物遭烈焰吞噬;接著,中國央視直播共軍演練摧毀高雄永安接收站;再來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課徵對等關稅,導致各國股市大亂。我國政府則提出「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等因應對策,並表示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關心協和四接各項風險的公民團體,就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下,協和四接的國防安全與能源安全等議題,舉辦「川普強賣天然氣 ,協和四接不安全」記者會。

【過度投資天然氣將帶來「國防安全」與「能源安全」隱憂 】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為了回應台美貿易逆差、對等關稅議題,台灣對美的擴大採購清單上液化天然氣LNG一直是第一位,不只買好買滿,還要被迫去投資美國阿拉斯加總金額高達440億美金的管線,而未來賣來台灣的LNG甚至還會比卡達、比澳洲貴上1.5倍!王醒之指出,從淨零碳排的角度來看,這簡直就是飲鴆止渴之舉。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最後甚至可能是「川普不滿意、國安有疑慮」兩頭空的結果。王醒之說,預計到2032年,國內將有7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儲氣槽數量會達到49個。這數字意味著,以人均儲氣量來比較,屆時台灣會是日本的2.2倍、韓國的1.7倍!而地狹人稠的台灣未來儲氣槽密度更會遠超日韓! 他說,台灣如此不計碳排總量激增的後果進入「大燃氣時代」,液化天然氣與設施狂買、狂建的同時,將帶來「國防安全」與「能源安全」的隱憂,而協和四接正是這個惡夢的開始!

王醒之說,台電協和四接從環評初審到大會,公民團體幾年來不斷高聲疾呼,兩座液化天然氣的巨型儲氣槽距離最近的民宅只有400公尺、距離威海營區1400公尺、距離要塞堡壘內木山營區1900公尺,在基隆港嘴、在軍港(威海營區)旁邊興建液化天然氣LNG儲氣槽會有國安風險,未來可能會成為北台灣的軍事破口但台電就是一句話輕輕帶過,語帶模糊表示LNG接受站、儲氣槽沒有軍事攻擊的價值。然後二月二十六日環評大會就以17:0輾壓通過了。結果才過一個月, 四月二日中共軍演就是以「永安LNG接收站」為模擬對象進行爆破摧毀!用這種全台灣人最痛恨的方式打臉我們自己的國營事業台電、打臉環評機制,讓人情何以堪?王醒之怒批:「台灣人還沒保家衛國,就先被這種粗暴、粗糙的決策氣死!說好的抗中保台呢?」

王醒之呼籲,如果非要擴大採購美國天然氣不可,協和四接也不應該以「北台灣國防安全」、「能源自主安全」、「基隆港市安全」為代價!他說,協和四接爭議不僅僅是一個環境議題,更是一個攸關國家安全與城市安危的複合型爭議,已非現行環評機制得以處理,王醒之要求行政院應提出爆炸壓力模擬分析、軍事行動影響評估、救災防災撤離計畫等具體評估。

【擴大對美投資應將「碳排」納入考量  以免躲過「對等關稅」卻陷入高額「碳關稅」風險】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四接離民宅僅400公尺,離威海營區1,400公尺、內木山營區1,900公尺。台電過去宣稱:先進儲槽全世界未曾發生爆炸事故,也非軍事攻擊目標。然中國軍演既以永安接收站為攻擊目標,四接緊臨軍事基地及重要商港,亦有可能成為軍事攻擊標的,政府不應輕忽相關國安風險。馬來西亞燃氣管線事故已造成鄰近500公尺居民重大傷亡,協和四接除了管線,還有大型儲氣槽,影響範圍應更大;況中油就台中二接曾分析「如果儲槽已經陷於火場時,其周遭1,600公尺應立即撤離」。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地熱國,2024年地熱裝置容量高達3.93GW。若政府為平衡貿易差距,必須擴大對美採購,與其採購石油、天然氣等「高碳排」化石能源,加重我國企業未來承擔高額「碳關稅」風險;不如採購地熱技術,發展低碳能源。燃氣火電設施屬集中式能源,戰時易成為攻擊標的,一但燃料運輸中斷,將有停電風險;而地熱等分散式再生能源,不僅敵難以全面破壞,且不需進口燃料。

【基隆港具重要戰略地位 填海建接收站造成國安危機】

基隆市台灣頭文化協會總幹事張雯玲表示, 基隆港在清末是台灣唯一可以停泊600噸大帆船的天然良港,港嘴兩側山丘由堅硬的大寮層厚層砂岩拱衛,具重要戰略地位。鴉片戰爭時期(1840年)英艦進入基隆港,砲擊二沙灣、三沙灣砲台。1884年8月5日法艦砲擊摧毀基隆海岸砲台,到1885年6月21日撤離基隆,在基隆打了10個多月的仗。乙未之役(1895年)日本近衛師團從東北角鹽寮登陸,首先要攻擊、佔領的目標也是基隆。1944年太平洋戰爭,從10月12日到1945年7月27日盟軍飛機轟炸基隆10個多月,單單1945年5月29日一天之內就以107架轟炸機轟炸基隆港及港周邊的各項設施。海造陸要先建海堤將填海造陸地圍起來,建海堤要先將海底整平,再放入一個個土石的沉箱堆疊構築,再用一船船的砂土石塊填入,當敵人的飛彈對準鄰接瓦斯船停靠的碼頭轟炸後,岸壁崩解,大量土石將流入基隆港嘴,阻塞基隆港的出入航道,成為基隆的世紀危機。一旦四接填海造陸地東邊海堤遭受重型炸彈攻擊,形成大破口,土石將傾瀉進入港嘴,敵軍以高爆炸彈、鑽地彈不斷轟炸填海造陸地,與東邊碼頭、航道的落差會使土石不斷崩流入港嘴,只要敵人的炸彈不斷精準轟炸,鬆動土石、製造落差,甚至連儲氣槽都會傾斜甚至東移入海,這是基隆與臺灣的重大國安危機。

【投資燃氣 不如投資地熱】

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李昭興表示,地熱是基載能源,以「地熱」取代「天然氣」,可有更穩定電力供應。地熱是台灣原生的豐富能源,不必進口燃料或擔心燃料價格上漲,沒有國安風險,也不必擴港、填海、破壞海洋生態。如要擴大對美採購,與其購買需長期仰賴進口燃料、有國安風險、高碳排且需破壞海洋生態的「天然氣」;不如對美採購「地熱」相關技術、設備。北北基宜火山密布,地熱潛能佳。許多科技大廠需要的電,是低碳的再生能源,而不是高碳排的天然氣。台灣不產天然氣,不該四接、五接、六接、七接,不斷接下去;而應善用豐富的地熱資源。經濟部提出的地熱推動目標中,2027年就要有 1GW,只用3年時間就可取代協和3、4號機。

【北東電網地熱潛能佳 台美合作應引進地熱經驗】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王守誠表示,台灣北部的地熱潛能區幾乎被北東電網涵蓋,此區域是能源轉型最佳條件。國際能源協會(IEA)更新2050年全球地熱能源預測達800GW規模,遠高於過去預測,隨之今年初經濟部提出2030年地熱目標1.2GW,中油及台電躍升為地熱開發的主角,民間企業也全面加速。今年地礦中心確認北台灣擁有275度的高溫蒸氣,深度在1100公尺內,更積極規劃10口4000公尺深探勘井。以美國鑽井公司為例,學習曲線可預期能大幅縮短,4,000公尺地熱鑽井的第一口工期原需80天,第四口已縮短至17天。台灣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應虛心向國外請益,列為電源開發重點。最近,AIT的谷立言先生也提到台美在能源方面可以多元合作,並將地熱列為首位。台灣可以與國際合作引進最先進的地熱技術,例如快速廣域的探勘技術,更深層和更自動化的鑽井技術、更彈性及永續的電廠經營,及更透明友善的管理和原住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