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家語
最近是否注意到台北捷運的周邊與站內,有身穿雨衣、背心與背著氣球,身上寫著「台北捷運,特休小偷」的人呢?這是由「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發起的活動,抗議台北捷運公司長年反覆歸零委外清潔人員的年資,導致超過20%的北捷清潔人員工作超過十年,卻只有三天特休,遠低於一般勞工連續工作十年該有的十六天特休,造成清潔人員權利受損。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顧問鄭中睿,討論本次北捷「特休小偷」事件中的爭議,以及背後委外制度與公務機關中非典型人力的隱憂。
鐵打的清潔人員 流水的雇主
根據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截至2024年9月統計,北捷車站內目前有的652位清潔人員為「委外人力」。當北捷公司每兩至三年重新招標與不同的外包清潔廠商簽約時,這些長期在北捷站內工作的清潔人員就會換一位法律上的雇主,產生年資不斷歸零,特休假也跟著重新累計的窘境。
為什麼清潔人員會隨著廠商來去不斷換雇主呢?因為對清潔人員來說,若舊廠商(雇主)無法繼續提供相似的工作,則傾向留在原本熟悉的環境中服務,剛好新廠商也缺乏652名人手,就會聘用舊廠商留下來的人員。對勞務採購方(北捷)來說,留下原本的人員可以確保業務順暢進行,當然會希望大家留任,所以就形成勞工不斷換雇主,但其實一直在同地點工作的狀況。鄭中睿形容這彷彿是「鐵打的清潔人員,流水的雇主」。
特休被偷走 北捷應負最大責任
鄭中睿指出,由於委外廠商是由「北捷公司提供的價金」與「發給清潔人員的薪水」間抽取價差來獲利,因此,若北捷公司一開始與廠商簽約就不提供清潔人員年資併計,廠商通常也不會自付成本讓清潔人員行使這項權利。尤其北捷站內清潔人力長期不足、清潔人員多將特休假於年底折換現金,廠商往往會積欠清潔人員薪資,省下百萬元以上的成本。
不過,廠商是法律上的僱主,為什麼不是此次抗議的對象?鄭中睿表示,雖然清潔人員在法律上是由委外廠商僱用,但北捷公司卻實際在現場指揮與監督清潔人員,才是真正決定勞動條件的一方,所以北捷公司(而非委外廠商)應為此次「特休小偷」事件負最大責任。
曾有違法紀錄 北捷為何再犯
其實早在2018年,監察委員王美玉與劉德勳就調查發現北捷委外清潔廠商有違反《勞動基準法》的情形,如:苛扣工資、未給付工資、未依規定給予特別休假等,建議北捷公司在勞務採購契約內納入「特休年資併計條款」,避免清潔人員的年資因重新與廠商簽約而歸零。
北捷公司當時「疏於治理」,未提供充分保障勞工權益的契約給予委外廠商進行修正,勞務採購契約內新增了年資併計的勾選選項,並將其設定為「預勾選」。在2019年,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更是將「年資併計條款」納入勞務採購契約範本中,隔年台北市政府也跟上中央政府的腳步,修訂了財務採購契約辦本,並且根據《政府採購法》第63條規定「各類採購契約以採用主管機關訂定之範本為原則」,北捷應早已在勞務採購契約中規定了年資併計條款。但在2024年初調閱的契約中,年資併計的選項仍是「未勾選」的狀態,也就是沒有強制廠商必須合併員工的年資。
對此,北捷站務處長陳忠助雖在日前的記者會上回應,北捷都有按照《勞基法》給予半年三天、一年七天、兩年十天等特休,但卻未回答年資歸零的質疑。鄭中睿直言,特休假累計方式不符合實際上清潔人員的工作年資,這才是北捷公司需要改進之處。另外,北捷公司也沒有說明勞務採購契約無依照法規納入年資併計條款的原因,令人覺得疑點重重。
委外制度下的潛在威脅
鄭中睿也提到,像清潔、保全、駕駛等,這類在機關中不可或缺卻又非運作核心的常態業務,經常是被委外運營的業務。在委外制度中,廠商為了獲利更多,往往會犧牲勞工的利益,對於勞工而言,最大的不利也來自於「潛在的失業危機感」。
由於委外廠商並未在現場實質管理這些勞工,相反的需要依賴較有實務經驗的現場主管,以致於現場主管有很大的權力能決定委外人員的去留。若這些勞工與主管起爭執或主張權利,很可能會被主管威脅不再續約,等於變相被壓低勞動條件,同時即使廠商違法,勞工也不敢違抗。根據鄭中睿的經驗,以往若有發生勞資爭議,那些在派遣產業工會中帶頭發聲的會員在下次換約時幾乎不會被聘用,勞工的就業安全幾乎不被保障。
這種情況在私人企業中更常見,除了部分在乎商譽與勞權的公司會守法外,其他不擔心輿論的企業即使違法也不怕被罵。因此,理應守法的公家機關常是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鎖定的勞資爭議處理對象,因為公家機關比私人企業更有可能改進缺點。
打破委外制度帶來的框架與隱憂
即使委外制度存在許多弊病,目前台北市政府中仍有約六千多名委外人員,中央政府的委外人員更超過六萬名。這背後是受到「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員額」的限制,目前中央政府只能聘僱14萬34人,擠壓到新成立的機關所需員額,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或數位發展部,這些新機關需要人手時就得仰賴勞務委外的方式來補足缺口,其中非典型人力比例高達80%至90%,相當驚人。
鄭中睿表示,相比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法規修正上彈性較高,若地方政府願意檢視並修正法規,則這些「假委外」轉為正式雇傭可能性較高。台北捷運一向以清潔和乾淨聞名,在這背後的勞工權利也不可忽視,更要注重勞動工應該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