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樹仁(國土規畫師)
近日有機會在新店見識到一個幽靜又親切的空間—「瑠公圳頭公園」。
走出新店捷運站,一拐彎,我們的視線很自然地循著高速公路高聳的橋柱導向新店溪寬廣的河岸空間。站在河岸邊,立刻就會發現自己身在一個精緻設計規劃的公園—「瑠公圳頭公園」。公園內的石碑說著瑠公圳的故事–這裡是瑠公圳的起點。瑠公圳的水取自新店溪,正是在此處設堰取水。
下圖據聞為1940年代林新發所繪(以下稱林圖)。圖左側是跨越新店溪東西兩岸,於1937年完工的碧潭吊橋;右側下是昔日文山郡運輸大動脈,於 1921年開通的萬新鐵路;中間橫臥新店溪的長龍,就是於1760年完工的瑠公圳的攔河堰。碧潭吊橋、萬新鐵路、瑠公圳,三者標誌著日治時代的新店–靈秀、優雅而富足。
「瑠公圳頭公園」正是萬新鐵路、瑠公圳攔河堰及瑠公圳道的交會之處。
林圖中可見,萬新鐵路軌道直抵新店溪畔的貨運碼頭及數座待運的煤山,軌道上穿梭著滿載著煤礦的火車。
日治時代,採煤是新店居民重要收入來源,一天工資遠高於其他行業,支撐著新店地區的經濟。碧潭吊橋西岸、新店溪畔和美山的的和美煤礦,是當時新店三大煤礦之一。
自古,新店地區大宗物資對外運輸,皆賴新店溪河運。自龜山至新店的運具為舢舨,新店至艋舺為小紅頭船。日治時代初年,文山郡產業發展迅速,小紅頭船河運很快的不敷使用。日治政府藉著小粗坑發電廠興建的需求,於1907年開通了小粗坑-南門的輕便車道,其運量幾達五、十倍於小紅頭船。其後,輕便車道更深入新店、安坑、烏來各地礦區、農場、林場,其運量亦達十數倍於 挑夫、舢舨,幾乎取代了新店溪上游的舢舨河運。殆至1919年,由於深入景美、木柵、深坑、石碇的輕便車道開通,南門線輕便車道及小紅頭船運已無法滿足運量需求,遂有了萬新鐵路的興建。
和美山開採出的煤礦原礦,會先在碧潭岸邊碼頭洗煤,將原礦洗除雜質後再運出。優化後的煤,便是透過舢舨,運到碧潭對岸新店車站溪畔碼頭,由挑夫挑運上岸堆置成煤山,再經由萬新鐵路運出。其載運景象即如上方兩張老相片所示。
林圖中長龍橫臥新店溪中攔阻溪流,抬高碧潭水位的瑠公圳攔河堰,使新店溪水能自然以重力流入瑠公圳,自此漡漡北去,滋潤台北平原數千甲良田。下所示為瑠公圳攔河堰建造及完成的四張相片(俱係取自日月同輝檔案)。

用新店溪卵石填充圓柱形竹蛇籠築成攔河堤壩,用漏斗形竹蛇籠平放于豎立之圓柱形竹蛇籠下方作為護坡。

用新店溪卵石填充圓柱形竹蛇籠築成攔河堤壩,用漏斗形竹蛇籠平放于豎立之圓柱形竹蛇籠下方作為護坡。

靠堤壩邊緣用小石塊和砂石填舖,並築成一條斜坡護岸。堰上可供人行,當年此處也是安坑通往新店的重要通道。

靠堤壩邊緣用小石塊和砂石填舖,並築成一條斜坡護岸。堰上可供人行,當年此處也是安坑通往新店的重要通道。
日治時代的萬新鐵路、貨運碼頭、煤山、攔河堰頭、圳頭取水口、瑠公圳道俱交會於圳頭公園,如下方老相片所示。
遙想當年,圳頭處圳道寬闊,圳道內的圳流豐富、清澈,源源不絕的帶著無盡生命力漡漡北去。圳岸坡上林木葱鬱、綠草青翠,圳岸西側的大埕寬敞、閒適。彼時,此處當有來往於安坑、新店的行旅、商販、挑夫,有運煤舢舨的船工、碼頭挑煤的挑夫,有新店溪上游茶、米、農特產的商家、有鐵路貨運場的員工駐足,更有因眾人群聚而來的民眾、商販流連。
這裡更是周遭居民生活必來之地。早晨送走上工、上學的家人後,婦女們會聚集於圳岸平台洗衣;婦女離去後的洗衣平台樹蔭下,總有著三、兩釣客安坐垂釣;傍晚夕照之下,下工的居民在此散步、話家常;下學的孩童群聚喧嘩、嬉戲,追趕著林間、草地上棲息、覓食的鷺鳥;炎炎夏日裡,赤裸的孩童輪番爭相跳入圳流中,泅泳嬉戲,與圳流中魚群同樂。
200多年來,岸邊的人、圳流的魚、坡上的鳥,在圳頭這一片具有獨特魅力的地方,共享大圳帶來的平安、和樂。
這個因瑠公圳開發而形成的圳頭,除了北去的圳流之外,兩岸亦有著相應的樹林、草地、廣場、及種種相應的空間,而這個空間,恰恰滿足了人行、工餘休憩、聚留的需求。
這是個水與人行的交會點,是眾多歷史因緣交會之處,使得圳頭形成極具能量的環境。
圳頭公園的今生、圳頭入水口,如下方google earth 圖像所示。
而今,走在圳頭公園內,再也不見昔日寬闊的圳道、豐盛的圳流。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長條型周邊滿是漿砌卵石斜坡的大坑,一個混凝土構造的機房,一個類似隧道口的進水口,「紀念」著曾經生氣昂然的大圳。昔日圳岸大埕,圳道封了頂蓋,成了停車場。為了今人功利的算計,「圳頭公園」再也見不到昔日圳水潺潺、綠意昂然,眾民群聚的昂然生氣了。
縱然如此,行走此間,自北新路45巷「圳頭公園」末端向南遙望圳頭處,依然可以感受到,曾經流經的大圳帶來的美好,依然「在著」。
—因時代的變遷,無論圳流灌溉或人行交通的功能皆因時代改變而功成身退,週遭也隨著城市發展而改變原本的土地使用。今天,此地因為週邊有了戲劇性的發展,土地使用強度提高至最高等級。
—整個現代社會,都承受現代化開發之苦。現代化開發雖承諾要為社會帶來衛生、公平、效率,但是現代化開發的副作用,幾乎毀壞了其所有承諾,使居住環境與社會受其肆虐,讓人無可奈何,只能隨其發展而無能為力。
—現代化開發被資本裹挾。開發行為需要越來越多的資本,資本「速度要求」不給開發者喘氣的機會。因為資本的成本是利息,利息的「速度要求」是現代社會最高的。急著開發,是所有開發案的共同面貌。急著開發,提供了很多新空間,但是沒有「地方」。
—然而,由於此地魅力難掩,又滿載著在地的期望,高聳入雲的高速公路的橋面及橋柱、近30層樓的建築物、捷運的起點、密集開發的都更,這些最高強度的開發,都不能磨滅它原有的魅力與能量。相反的,在現在特高強度的開發下,它提供了這些新開發空間的喘息空間,更是顯得珍貴。
—「圳頭公園」在急著開發的威脅下,它仍崛強的「在著」。它的魅力與能量,並未隨著新店大量新都更陸續完工而消滅,反而益發增長,原因正是因為瑠公圳發生的時代的資本「速度要求」要比現代慢得多。
—水利署辦公室停車場,打斷了「圳頭公園」的一貫性。水空間完整的線性被停車場打斷,只剩下「一個點」及「一小段」。
—現在正面臨城市發展的關鍵時刻,「圳頭公園」是否能有尊嚴的「在」著,它的價值是否能重生,需要一些努力。
事實上,2006年由台北縣長周錫瑋推動的「瑠公圳圳道空間再造」計畫,正是作著重塑「圳頭公園」的努力,可惜由於水利會反對將停車場封蓋打開而未能完成。
周錫瑋縣長的努力彌足珍貴,我們理解其中的關竅,只要「打開封蓋,引入圳流」,「圳頭公園」即將重獲生機。
即便沒有了攔河堰往來商旅,沒有了萬新鐵路貨運碼頭的人氣,但我們仍有瑠公圳,仍有北新路、捷運站千、百倍的人流,更有周邊千、百倍於過去的居民對親水空間的渴望。即便水勢不如以往,昔日生氣昂然的一切美好,終能一夕回歸。
【作者簡歷】
高樹仁|國土規劃師
學歷: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地景建築與環境規劃系副研究員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肄業、地理研究所碩士
主要經歷:
臺南縣政府:顧問兼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籌備處主任暨第一任管理中心主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辦埔里多功能花卉處理展售中心計畫執行人
黑面琵鷺保育及反濱南開發案運動:台灣大學暨美國加州大學總聯絡人
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水頭小組負責人
顧問性經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部):埔里多功能花卉處理展售中心管理委員會 委員 2004-200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休閒農場專案輔導小組委員 2004-200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傳統藝術中心籌建小組顧問 199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工程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 1996-2000
專業組織服務經歷: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監事
獲獎:
花蓮縣整體觀光發展計畫:服務計畫書競圖第一名
台北市軟體文化園區:整體發展構想競圖併列第一名
基隆河整治-土地使用計畫替選方案:服務計畫書競圖第一名
專業規劃及實務案例:
- 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新建工程管理 2005
- 台北花市永久市場遷建先期規劃及整體規劃 2004
- 雲林縣沿海地區劃設國家風景區可行性分析 2003
- 台南縣沿海地區劃設國家風景區可行性分析 2002
- 國姓村竹坑溪社區總體營造計劃 2002
- 南投縣國姓鄉竹坑溪生態護床工工程規劃管理 2002
- 『埔里多功能花卉處理展售中心』整體規劃、籌建、專案管理 2002
- 台南縣七股鄉生態遊憩發展整體景觀改善規劃 2000
- 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東西樓改建規劃設計」 1999
- 南投縣國姓鄉921地震災後重建綱要計劃 1999
- 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工作』非工程防洪檢討-易淹水區土地使用規劃 1999
- 花蓮市美崙縣政中心都市設計 1998
- 台北縣中和市『安邦新村』村史計劃 1998
-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整體規劃 1996
- 台北市萬芳國宅E、F、G、H基地景觀環境影響評估 1996
- 台北市四獸山市民森林規劃 1995
- 蘭陽博物館整體規劃 1994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細部規劃 1993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環境說明書 1993
- 宜蘭市公有地整體開發計劃 1993
- 宜蘭市南門計劃 1992
- 民俗技藝園整體規劃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