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康偉(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
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於6月13日舉辦論壇「從野草莓學運到太陽花運動的媒體與社會運動」,擔任主持人的賴鼎銘提出對太陽花運動的看法。這場論壇與談人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何明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培慧、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孫權及台灣數位文化協會與潮網科技內容中心主任鄭國威。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今年3月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對台灣產生了巨大的挑戰,猶如「獅子老虎都出籠了!」,不僅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因為學生們用IPad和夾腳拖架起了自媒體;現代教育也和過去教育不同,是否應該引導現今青年回去傳統教育或教育是否改變,也都是該思考的問題。而佔領立法院,已解構立法院作為代理民意的機制,成為台灣政治當下的挑戰。
情緒媒體已成網路主流
鄭國威表示,由個人設立的自媒體在太陽花學運時紛紛設立,譬如進行24小時的直播,主要是為了打破主流媒體的黑箱及提供動時消的資訊。許多介入社會運動的網路工作者會提供技術支援,雖然運動過程中經常出現錯誤的資訊,許多如新聞小幫手《台大e壇》則扮演著查證與糾錯的機制。
此外,他也指出,目前主流媒體都在擔憂自身的發展,而情緒媒體已成為網路媒體的主流,一直在挑逗觀眾的情緒。
國家暴力威脅民眾
蔡培慧則從農業切入主題,認為當下的台灣正處於新圈地運動,許多人認為農業不重要,追求儘量地自由化的開放經濟發展,這導致台灣的環境被破壞,進而成為輸入型通貨膨脹,即輸入國外商品造成通貨膨脹,這一切承受的是當代青年。他以英國為例指出,他們同樣重視農業與工業,尤其重視小農生產。當前聯合國提出家庭農業才能改變當前的問題,而他所屬的農陣也在積極改變現況。
此外,他也表示,人民一直受到國家暴力的威脅,但都保持和平及理性。台灣警察從1997年的用盾牌驅離,到現今2014年粗暴地用警棍及水柱驅離,台灣人對國家的發展提出質疑,然而對國家暴力卻不理解,所以他認為台灣人應該認識權力的機制,每一個運動的相對主體性應該相互認識及集結,才能推進運動。
何明修也表示,台灣的政治文化相當保守,對激進公民不服從不太寬容。這次佔領立法院行動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所以有七成的民調贊同這行動,五成的民調要求退回服貿,而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總統馬英九只剩9%,而立法院的形象也很差。
他也指出,從中研院過往的調查來看,大多數台灣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不認同自己也是中國人,但文化認同卻沒太大差異,仍然認同自己是炎黃子孫。
台灣人的小清新國家想像
他也說,台灣社會目前的國家想像比喻為是一種「小清新」性質,偏重於「軟實力」 ,呈現溫柔婉約調性,而中國對國家的想像卻是剛性的,其所宣揚的政治價值很難引起台灣人的共鳴。在調查中,可以看到相當多台灣人憂心當兩岸經濟越來越密切,中國政府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不斷上升,可能加速兩岸統一。目前有百萬台灣人在中國生活,但也擔心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例如早期的科技產業被挖走,或是大陸人來台工作隊薪資及就業機會帶來的威脅。
同時他也指出,大部分台灣人民心中的國家圖像是容納了中華文化與國語,這可以說是一種承認文化遺產、建基於既有生活方式的「新台獨主義」,與以往堅持要「改國旗、改國號、說台語」的舊台獨運動有明顯不同。
黃孫權表示,Independent Media Center獨立媒體中心(Indymedia)在美國實驗了各地區在一個平台開放協作的新聞方式,以對抗今日美國及CNN等主流媒體。但這從阿拉伯之春開始,傳播方式已經開始轉變,個人通過臉書、推特等方式進行傳播運動。
有別於過去集體協作的模式,現況是以個人作為節點傳播,從運動中認識自己。但是,上述情況也導致除了香港之外,韓國等多個地區的獨立媒體都經營慘澹。他也認為,現今台灣的反對媒體沒有很好的論述,如目前與《蘋果日報》即時做聯播,是在為誰宣傳及獲利,也還是一個疑問。
記者勞動權益受忽視
管中祥表示,主流媒體不見得不喜歡太陽花學運,反而許多媒體從中獲利,主流媒體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出現空洞的、流水帳式、只見英雄不見組織的報導。這也可以看出,台灣媒體對社會運動的不重視,甚至對社會運動的無知。
他指出,記者的勞動權益問題也應該獲得重視,記者在現場長期報導,當然會疲憊,因此當第一波警方將記者驅離後,記者不當沒有反抗,反而樂見於離開現場。而記者的價值觀與人際關係也是報導的關鍵,他指出,報導太陽花學運的記者有部分是社會線記者,與警方較為熟絡,報導也較傾向警方。
他也指出,這和香港過往及反高鐵運動時的媒體報導相似,即記者大多數是中產階級,本身並不反對高鐵興建,反而支持高鐵興建,因此對反高鐵運動報導的篇幅較少,並且負面。此次太陽花運動中,也有不少記者並不反對服貿,和其既有的價值相近。而獨立媒體不應該作為社會運動的中央社,必須思考自己是「社運的媒體」還是「社會運動者的媒體」,可以協助社運,但也應該和運動保持批判性的距離。另外,人們對於國家暴力及中國的恐懼一直沒有解決,甚至不斷在累積,也是當前的問題。
在討論環節時,黃孫權也提出,當前媒體環境的真正問題是,在獨立媒體的資金組成部分,倘若反動勢力也通過小資募款建立獨立媒體,是否也稱之為「獨立」?另類媒體方面,臺灣《破報》起來了,但異文化沒有起來,互相回饋的機制也沒有形成,也導致如今的局面。
鄭國威則認為現在是亂世,小媒體雖然小眾,也由一小撮人去做,但主流媒體的收視率只有一點多,也同樣是小眾。主流媒體現況的危機是,無法掌握議題,倘若小媒體能找到生存之道自然能異軍突起。
蔡培慧也說,不管是獨立媒體或是主流媒體,每一種媒體的擴散的範圍的不一樣,農陣唯有盡力向任何媒體推廣,才能一點一滴地累積運動的能量,讓群眾認識農陣。
圖:曾福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