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教育

大學退場是想懲罰誰?

文/ 管中祥

繼今年2月14日位於屏東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匆促停辦後,毫不意外的,長期遭到校方欠薪、減薪的永達技術學院也面臨關場的命運,這雖然不全是新任教育部長吳思華的責任,但「大學退場」肯定是吳部長無法迴避的問題。

成立於1967年的永達技術學院前身是永達工專,當時不但是許多南部學子報考五專工科的前三志願,也為南台灣培養不少技職人才,1998年改制成技術學院,學生總人數曾將近一萬人。

對許多人來說,大學退場沒什麼了不起的,是因應少子化的「正常調節」,更何況,台灣大學爆多、品質參差不齊,該倒就讓他倒,這樣不但能優勝劣敗,還能去蕪存菁。我們的政府其實也抱著同樣的想法,2013年9月,行政院發出新聞稿指出,我國人口結構變遷是教育發展的重大挑戰,臺灣教育應朝向優質化、精緻化發展,以全面提升教育品質,而作法之一就是幫助私校退場或轉型。

倒了一間學校,雖然有些人無關痛癢,但直接受害的卻是該校的師生,同時也暴露了政府資源獨厚少數國立大學,放任私立技職院校自生自滅的偏狹與卸責心態,更突顯了城鄉差距及資源不平等的問題。

高鳳、永達,都在屏東,都是技職院校,這些是巧合,也是目前教育政策的必然結果。兩校學生未必不優秀、兩老師未必不認真,但他們卻必須承擔大學退場的徵罰,幸運一點,或許還能就近工作、就近就學,但慘一點,老師失業,學生遠走他鄉。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2月19日到高鳳說明學生轉校狀況時,曾再三保證學分承認絕對不會有問題,但開學之後,即有高鳳同學向教育部陳情,他們表示,原本要轉去的學校並不完全承認學分,反而要求修更多課。而教育部對同學的陳情卻只是制式回應,無法解決問題,學生只好找被解雇的教職員幫忙,帶著他們到處詢問,最終才得以轉到其它學校就讀。

學生參加大學入學考試,是因為相信政府掛保證建立的教育體制,學生努力考上學校,考上的是教育部同意設立,並且允許招生的大學,政府並沒有告訴他學校會有隨時倒閉的風險。沒想到讀到一半,學校收了,被迫轉學,到了新的學校,未必是自己真正想唸的科系、師資與課程,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能不能適應都還是未知數,對這些學生來說,過去彷佛一場夢,未來幾年說不定還可能是場惡夢。而學校說倒就倒,政府也雙手一攤,無能為力,讀個書卻遇到詐騙集團,以後,誰還會相信政府?

其實,高鳳兩位同學有學校可唸,運氣還算不錯,就讀永達建築工程系進修部一年級的許同學,在高教工會及永達師生召開記者會上無奈地說,他在營造業工作,會唸永達是能夠就近讀書。雖然,教育部聲稱有「安置」計劃,但他仍擔心高屏區少有相關科系而無法轉校就讀,或是他區距離太遠、科系名稱不符等障礙而無法成功轉置他校。他沈痛地表示:「我是透過高屏區四技進修部二專夜間部聯合登記分發管道進來的,你就一定要讓我念到畢業啊!要保障我的受教權。」

永達技術學院被迫轉學的642名同學,大多轉到高屏地區的其它學校,但其中就讀航空機械系飛機修護組有十多名學生,卻因為因高雄、屏東沒有相關校系,可能得轉到有飛機修護相關科系之中華科技大學新竹校區就讀。若這些學生都是屏東子弟,還得離鄉背景,遠走他方,學習、生活都得重新適應,無端增加生活與交通費用,學習成本大大提升。

事實上,許多私立技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學校所在鄰近地區的居民,相較國立大學,或都會地區的學生,他們家庭的社經地位與所得較低,移動較為困難。選擇在地技職大學就讀,一方面是興趣,也有經濟因素的考量。不過,畢業之後,不少人會留在原鄉,進入在地的工廠、中小企業或服務業繼續打拼,是地方重要的生產力,也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

一但非都會地區的技職院或私立大學紛紛退場,許多學生必須遠離家鄉求學,他們的學習成本將大大增加,對於相對弱勢學生來說,更是經濟上的沈重負擔。學生畢業後若大多選擇留在都市不願返鄉,城鄉之間的落差將會更大。

許多私立學校之所以退場,除了因為少子化,招生不易,但從中獲得的土地利益也是重要考量。高教工會就指出,永達停辦的過程不在程序充滿瑕疵,董事會透過提出「假停辦」之計畫,將多年來真正為永達付出,真正承擔教學、研究、服務重責的教職員工全數結清,而胡亂辦學、違法減欠薪的董事會,卻能因此繼續保有學校的土地利益,不用為他們的辦學不力付出任何責任。

一所大學的退場,也許是因為人口減少所致,但更是整體政策失當,教育資源錯置,甚至是教育部督導不力、故意放水的結果。

教育部作為教育政策的擘劃者與執行者,不但影響人才培育和國家未來,也會影響一個人生存與發展。大學退場,不該輕鬆看待,學生的受教權、老師的工作權,都應認真對待。

 更多關於於高教退場相關報導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