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日本業者建議的學校廁所設計要點:配件篇

「許多人以為,無障礙環境只為少數人服務,甚至認為把資源投入到這一塊感到不以為然,而忽略了每個人都有需要的時候,打造無障礙空間,不過是為大家著想罷了──除非有人永不受傷。」

文/宋竑廣

使用小便斗或進入便間時,除了快速「解放」之外,還有什麼讓人感到不方便甚至不安的地方呢?對於學生來說,又有什麼需要跟相應的設備呢?在認識學校廁所打掃方法(日常篇定期篇)與廁所設計(環保與近身性篇色彩與裝飾篇馬桶與便間小便斗本體篇)之後,由日本廁所相關業者組成的學校廁所研究會,繼續帶大家看也很重要的小便斗與便間配件,從學校與學生的角度,重新認識廁所空間。

 

小便斗間隔、隔板

SONY DSC

由台灣身障團體行無礙發現的詭異小便斗扶手。

小便斗的間隔如果太窄,會因為過於鄰近隔壁的使用者而感到介意,因此如果要取得足夠的間隔的話,廁所本身空間夠大是必要條件。小便斗的間隔沒有一定的規定,到目前為止大部份的做法都是看要設幾個就設幾個,然後才決定彼此會靠多近,可是,最近學校廁所開始有改建的機會,可以重新考慮怎麼做更適當的配置。

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學生人數變少,學校改建廁所時便可以減少便器的數量,也因此有機會提升廁所的環境品質,雖然這個原因聽來或許有點諷刺。總之,如此一來,小便斗的間隔便可以調整到讓使用者感到舒服的程度。

至於在小便斗之間設置隔板的狀況,在清潔面倒是不用考慮太多,空間夠的話,一樣隔離到讓自己不會有來自隔壁使用者的壓力就好,確保間隔保持足夠的餘裕。考慮到空間有限的關係,隔板本身選薄的比較好,並考慮耐用程度,方便清潔的材質為上。

又,學校裡各種體型的人都有,大人小孩都有,所以不管間隔或隔板的設置,都得讓大人使用起來也覺得方便。雖然多數時候是看設置個數決定,但總不會希望弄得只有小孩能用,可能的話,在小便斗中線與下一個小便斗中線之間,間隔取在80公分以上,約80~90公分之間為宜。

 

小便斗扶手

不管任何人都有可能因為不小心而受傷,偶爾還會因此骨折,所以一個能讓任何人不論何時都能安心使用的廁所,輔具的配備是必要的。特別要注意的是,一般人受傷到需要用拐杖等輔具的時候,因為之前沒有使用經驗,傷害也只是一時的,對輔具本身並不習慣,所以廁所的友善程度,應該要超過一般身障者能接受的範圍。

而近年來教育系統會讓身障生有機會和一般生一起上課作息,又或者學校可能被社區利用,需要考慮到一般民眾也是使用者,因此輔具的設置,為設計與改建廁所時的必要考量。

為了小便斗設計的扶手有好幾種款式,至於要設在哪個小便斗,得看小便斗是設置在入口附近,或者廁所內部深處而定,把扶手裝在距離入口近的小便斗,對行動不方便的人來說比較節省力氣,可是也有可能因為距離入口較近,在周圍出出入入的人多而感到麻煩,因此上策是把有扶手的小便斗,設置在距離入口近,且不會與人員出入動線重疊的地方。

更衣台/可折疊腳踏板。(來源:學校廁所研究會)

根據衛浴用品廠商TOTO在2000年12月對小學生做的調查,在扶手的使用狀況,很多小朋友很難使用成人高度的扶手(臉可能會正好對到小便斗的上部),因此廠商計算了全國中小學生的平均身高,並由不同年級的使用者,一一測試適合的扶手尺寸與設置位置,結果推算出了建議的扶手款式與設置方式:建議高度為80~85公分之間,低年級適合80公分,但如果想通用到高中低年級,需要到85公分;而扶手的寬度,相對於成人標準的60公分,小孩用的建議是55公分。

除了隔板與扶手,小便斗周圍還需要什麼配件呢?像是使用拐杖的時候,可能身上帶的東西不知道先放哪裡,平時去音樂教室或操場,去跟原教室不同的地方,可能也要帶東西,需要置放空間,若有可以置放的棚架,或者方便掛上的勾子,對大家都方便,前者可以選用可折疊收納的款式,後者應考慮負重程度。

便間配件

在上大號的便間裡,有許多缺之不可、相當便利的配件值得我們考慮。首先是放衛生紙的捲紙器,以能夠置放兩捲衛生紙、預備型的捲紙器為佳,在進便間的時候,因為便意太急等緣故,沒辦法先確認便間內有無廁紙,等到要擦拭時才發現缺紙的狀況不少,因此選用容量大的捲紙器為上策。

若能一缺廁紙便馬上補充,是最理想的狀況,可是因為使用狀況不一定的關係,難免遇到使用者剛好碰到缺紙的情形,儘管制定用完的人一定要補紙的規定很重要,但若有人忘了補,下個使用者就糟殃了,因此能夠裝兩捲紙的捲紙器,可以說是營造廁所安心感覺的工夫之一;另外也有人顧慮到缺紙的情形,加裝手工製的捲紙器,這就得多花一點心思維持清潔了。

再者,在捲紙器之上,若能作為棚架之用,便可以放些小東西,這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女生,在邁入青春期、有了月經,需要地方放衛生棉的時候很方便;而垃圾筒,對於生理期的女生也很重要,為了不讓垃圾溢出、弄髒周圍環境,以容量大的款式為佳。

由於許多人會因為不想被聽到便溺的聲音,而刻意多沖水掩飾過去,因此,能夠製造出沖水聲的聲音設備(在日本稱為音姬),對於節水是有必要的;小學女生在高年級之後,「讓別人聽到自己排泄的聲音很丟臉」的想法會逐漸增加,一般馬桶一次沖水會用到13公升的水,多沖一次用水量就倍增,據調查,一般女性因此會沖到2.5次,等於浪費20公升的水。

勾子也是很便利的簡單配件,能夠把雨傘或包包掛上,孩子在進入便間時,手上常有帶著東西的時候,能夠不必放在地上,掛在勾子或置於棚架比較好。

除了以上的介紹,還有各式各樣的配件,視使用者的需要而定;學校廁所研究會曾以中學生為對象進行民調,發現學生對廁所配件的需求主要有三:隱私、整理服儀、保持衛生;例如需要音姬的比例最高,其中6成為女學生,其他還有大鏡子等等;還有許多在台灣顯得比較特別的配件,例如折疊式、可收納的腳踏板,方便使用者在換穿鞋子時,可以不必直接踏在地上,弄髒腳部或襪子。

不能美中不足的廁所配件

綜觀學校廁所研究會的介紹,可以發現許多缺之不可的配件,是平時讓我們得以安心如廁的重要支柱,「廁紙不能不夠」、「受傷時不能不倚靠扶手」、「更衣時不想腳踩在便間地板」等令人擔憂的事情,一一地被照顧周全;尤其考量到一般人受傷時,比身障人士更需要輔具協助,讓人深刻認識到無障礙環境的重要,許多人以為,無障礙環境只為少數人服務,甚至認為把資源投入到這一塊感到不以為然,而忽略了每個人都有需要的時候,打造無障礙空間,不過是為大家著想罷了──除非有人永不受傷。

倘若人們能夠從小在學校廁所裡認知到這一點,在自己還小的時候,感受著為自己特殊處境設想的那份體貼,長大之後,大概不會覺得身障人士所需要的是特殊的福利,甚至蔑視成「特權」吧。「一個人,究竟能在廁所裡變得多溫柔、多識大體呢?」在學校廁所研究會裡,似乎有著說也說不完的答案。

  • 作者的話:本文是立報日本教育專欄未刊出的稿件,因為我習慣存稿的關係,在立報措手不及地改版、通知停寫之前,還有這一篇未刊出;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正好約3年的這段時間,承蒙張約翰編輯給我機會,以編譯的方式,在立報專題版書寫關於日本教育的種種;跟一般類似主題相比,內容可能不太一樣的是,不太研究怎樣學習怎樣傑出什麼的,或者雖然也有霸凌,卻也有學校餐廳什麼的。
  • 一路以來,除了本文在內的學校廁所系列文之外,寫過不少有趣的東西,像是橫跨青年貧窮與美帝的「自由之森」學校系列街舞漫畫花道寶塚學校系列,乃木坂46的媒體識特殊學校性教育中的教師專業權等等,特別是不時以日本學校為主題,所寫的福島核災系列,都讓我難忘;在立報匆匆結束,未能跟這個專欄的讀者們,好好說聲再見,那麼,就借公庫這裡道別。
  • 想繼續看福島核災的,可以追我在環境資訊中心的同主題專欄其他的,也有可能在花蓮東方報低碳生活部落格陸敬民房屋部落寫,總之後會有期啦。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