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後一哩路,86%國人要善終不要拖磨
醫改會推《醫病五溝通》 向無效醫療說STOP
依據健保最新統計,102年每100位死前曾住院者,有32位死前最後住院用呼吸器維生、平均用20天、每人次健保費用高達29萬元。但這種「一路救到掛」的末期維生醫療,究竟是延長病人壽命,還是徒增瀕死前的「痛苦餘命」呢?醫改會11日公布民調指出,八成六民眾寧選善終以減少折磨。對此,醫改會出版《醫病五溝通》衛教摺頁,推行「向無效醫療說STOP!」運動,教病家學會與醫生溝通末期醫療抉擇,完成「尊嚴善終莫拖磨」的心願。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說,依據該會12月1日至8日進行的「人生期末考」網路民調顯示,1099位填答者中,86%選擇「死亡的煎熬過程越短越好,少呼吸一天、一個月也願意」,也就是選擇無憾善終而非忍受延命的痛苦。另有近一成不知道怎麼辦而選擇讓醫師決定。
對照之前媒體調查,九成重症醫師認為無效醫療是「家屬不放手」。劉梅君認為,不放手背後的真相,其實是面對生死善終考題時,徬徨無助的病家不知如何放手(不了解什麼時候放手,該怎麼放手)。加上生死關頭的病情討論常發生「醫病溝通落差」,以致讓末期病人不明就理地服用「死亡套餐」,插管、洗腎、強心針…一路搶救到掛。
劉梅君並說,依據醫改會舉辦<醫糾論壇>多位病家分享的血淚經驗,發現對於高齡重症末期病人採取積極治療,反而增加併發症等醫糾傷害之風險。如果能減少末期無效醫療,反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醫糾及病家的折磨。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認為,末期病家在面對危急情況時,因為大部分沒有預立自主醫療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簡稱ACP),一旦聽到醫師慣常說的:「我也不能確定,就看家屬要不要繼續救」、「每個人狀況不同,很難預測,但沒試怎麼知道?」、「要不要給阿公一個機會,再拚拚看」等話語,家屬並不能意會到病人其實正在承受無效醫療,更不知道所要付出的痛苦代價,相對於所延長的生命完全不成比例,以致於因會錯意而不敢放手。加上部分家屬仍有「不救到底=不孝」的迷思,只能接受「死亡套餐」。當最後看到病人千瘡百孔、受盡折磨時,內心無限懊悔卻為時晚矣。
醫改會認為,民調中多數人期待適時放手以能善終,但現行健保論量計酬制度卻鼓勵醫師多提供醫療,而不是積極提供諮詢幫助病家抉擇何時該放手。另外在專業不對等下,病家並不知道怎麼問對問題。因此,醫改會推出「醫病五溝通」來代替「醫病無溝通」,幫助病患家屬問對問題,思考醫到哪裡可以放手。有需要的民眾可撥打02-27091329電話索取,或上醫改會網站(www.thrf.org,tw)及臉書下載。
劉淑瓊說,健保雖然從101年起就支付「緩和醫療家庭諮詢費」,鼓勵主治醫療團隊與病患本人或家屬,共同討論訂定自主醫療計畫,減少死前不當醫療,但實質成效有待進一步檢視。醫改會呼籲健保署參考美加兩國健保支付ACP諮詢費之作法,思考如何設計更完備的「健保好命善終給付」政策,以取代「一路救到掛」的無效醫療;同時製作衛教影片請醫療團隊播放給家屬觀看,協助病家了解無效醫療的真相,讓家屬坦然且安心的放手,還給病人尊嚴善終的基本人權。
文章來源:醫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