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投稿

讓政治回歸人本

文/范雲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圖/Christiane Peters  依創用CC原則使用

男人和女人活在不一樣的世界裡。不少男人聽到性騷擾,會誤以為是自己也經歷過的失敗性邀約,甚至宣稱是每個人年少都有過的荒唐事。女人聽到性騷擾,想到的是自己經歷過的不舒服與不尊重,某些女性,甚至是不想回首的創傷經驗。

性騷擾不是性邀約。性騷擾和性邀約之間的差異,是對權力的使用(與濫用)。性騷擾的本質上是強迫,是權力的展現,是攻擊,不是吸引。

性騷擾是一種對他人身體以及尊嚴的侵犯,也是一種對他人,特別是對女性的歧視。彼此合意的性行為,是私領域的個人道德選擇。性騷擾不是彼此合意,它不是私德議題,它就是公共議題。

為什麼性騷擾是公共議題?被騷擾者被迫經歷她或他不想要有的身體接觸或帶有性意味的口語內容。經歷性騷擾受害者,有可能會感受到創傷、沮喪、焦慮,孤立,自責,甚至影響其與伴侶的親密關係。

性騷擾是公共議題,因為它造成敵意環境,特別是對女性的不友善環境。無論是公車上的性騷擾,或是職場上的性騷擾,都使得弱勢者,在父權社會中,經常是女性,必須承擔更多的身心壓力。職場、組織或是社群中,一旦出現了性騷擾,特別是騷擾者若處在較有權力的位置,會使得該群體中的潛在被騷擾群體(通常是女性,但不必然是女性),無法有平等的機會發展生涯與自我。

在婦女運動十多年的努力下,台灣社會在面對性騷擾上,已經有了法律與政策,得以讓受害者求助。如何協助加害者,則是目前比較缺乏討論的。國外不少研究提出,加害者根據情節輕重,需要接受性別教育、認知治療(找出認知上的原因)、心理治療、同理心練習、再犯預防、行為治療,以及協助其建立一個能夠督導與避免其再犯的負責性計畫。比較複雜的是性騷擾的累犯,可能有強迫症問題,非常需要特殊的相關諮商與專業協助。

性騷擾並不可怕,可怕的其實是我們看待性騷擾的態度。只要態度正確,性騷擾的行為其實可以被避免;然而,一個團體或社群,如果將性騷擾當成不重要的輕微事,它不僅會進一步造成所有受害者的二度傷害,更嚴重的是,可能造成整個社群內部的分裂或價值危機。

增進對性騷擾的公共理解

所以,面對陳為廷的自白,我們需要的不是爭辯原諒或不原諒,支持或不支持,參選或退選。我們需要的是,增進整個社會,特別是所謂的「進步社群」,對性騷擾的理解與認識。

如果,我們根本不了解性騷擾的原因、本質以及可能的解方,我們在什麼樣的基礎上討論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參政?如果,我們無能理解,受害者以及曾經的加害者的創傷與需求,我們又有什麼資格,以改革或情誼為名,為他人的人生提出建議?

我們所想要的新政治,應該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新政治。在這追求的過程中,面對不利的大環境,如何盡可能地不將別人,以及自己的生命工具化,真正尊重與愛惜每一個人,是所有關心新政治朋友的重大課題。

*2014. 12.25 4pm 張貼,9pm 小修正。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