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2014年,中國佈下天羅地網

文/管中祥   Photo credit: flickr@Democracy Chronicles, CC BY 2.0

當網際網路出現後,不少中國的有識博客或異議人士紛紛透過互聯網、手機、境外平台科技進行訊息傳佈、串連、圍觀,成功的進行幾次社會動員,曾經造成中國政府些許壓力。

只是民間社會好不容易發展出來的傳佈技術,總是在很短的時間便面臨官方的打壓或封鎖,但有趣的是,不久後,又會有新的通訊技能像也野火一樣風吹又生,再度突圍,當然,中國官方也不是省油的燈,網路管控日益嚴峻,反對者不論是網路技術或人身安全,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中國的網路控制在2014年到了新的高峰。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由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和國家主席的習近平擔任組長。這不僅是國家最高元首首次擔任信息安全機構的領導者,同時也讓習近平緊握政治、軍事、通訊、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個領域。

習近平在第一次會議時強調,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攸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因此要「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並且「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將中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

「網路強國」的目的,當然不只是要利用網路縱橫全球政治、經濟和軍事,同時也展現將網路操控作為維穩中國內部異議之聲的決心。一直到2014年底,中國已經有10個省市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將操控之手深入到每個網路節點。

中國各樣的網路監管機制幾乎全面啟動,各地政府的維穩機器花費巨資裝設監控軟體,緊盯公安事件、網路名人,同時設定大量敏感詞過濾訊息,甚至透過大數據分析這些人、事、物背後的社會關係,掌握渠徑與動態,以便進一步採取行動。

中國政府不只要在茫茫網海中設下天羅地網,個人的手機通訊軟體當然也不會放過。

8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信辦)」發佈「即時通信工具十條規定」,展開對國外即時通訊軟體管制,限制可發佈政治新聞的帳戶類型,並且要求具影響力的公眾帳戶實名註冊,包括Line、Talkbox都在管制名單。

更有意思的是,「國信辦」副主任任賢良在11月1日舉辦的「依法辦好網站,講好中國故事」的座談會上表示,要把「五毛黨扶植為網路大V」,企圖讓這些原本未必能見光的網路小兵,變身成為引領風騷的網路大將,進而引導輿論,掌握話語權。換句話說,中國在微博的管制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透過「敏感詞」、「實名制」以及各樣的「網下」手法限制反對聲浪的出現,同時,在貌似自由多元的網路世界,扶植聽話的意見領袖。

不只如此,香港「雨傘運動」時期,頗受歡迎的照相與圖片分享軟體Instagram就遭到中國屏蔽,接著,香港蘋果日報及香港獨立媒體等多家支持佔中的主流或獨立媒體不斷受到網軍攻擊。沒多久,BBC英文網也被屏蔽。到了年底,功能強大的谷歌電郵也遭到全面封鎖。

中國政府對網路控制當然不會罷休,他一方面利用網路發展經濟與娛樂,但言論與政治的打壓卻從不手軟,過去強逼雅虎交出異議者的郵件,現在則是自己的網路自己建,幾乎要全面阻絕境外的反華,甚至是不反華勢力。或許中國還可以仗著市場廣大、武力強大,科技強大以天龍之姿縱橫天下,但這樣態勢究竟能維持多久,誰也無法說個準,即使如此,仍有不少網民寧願甘冒風險或變身潛遁,利用社交媒體「快閃式」的發佈訊息,或實體式的秘密串連。而這些看似微弱的力量能發多少顛覆性力量或許未盡樂觀,但至少讓中國政府面臨騷擾式的挑戰,甚至仍是中國民間反抗力量的重要基地。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