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善」新聞未必是「好」新聞

文/管中祥 圖片/翻攝自大愛電視台Youtube

有時眼目所見充斥著殺警或情殺的消息,特別是外出吃飯,不少的小吃店固定播放新聞台,吃個飯,很難不「配」屍體。

這類的新聞總是讓人以為社會黑暗、人生無望,擔心教壞小孩,有樣學樣。但坦白說,這類新聞很重要,也有報導價值,只是一直在個人「戰功」、人格特質上爬梳,或者在人家的隱私裡扒糞,不但會讓人誤以為新聞媒體只剩下道人長短、說人是非的碎念功能,也讓人感到厭煩。不過,因為黑暗,更顯得光明的可貴,許多人不願意在新聞台之間片刻流連,頻頻轉台,希望能看到安慰人心,社會光明,充滿美善的大愛新聞。

對許多人來說,社會不該沈溺在暴戾與八卦之中,相反的,需要清流新聞作為引導社會向上/善力量。只是,能夠安撫人心,讓人看到社會光明的良善新聞就是「好」新聞嗎?

大愛電視台播出的大愛新聞,和其它新聞台頻道相比的確不一樣,雖然大愛新聞老是迴避爭議,但多了對弱勢的關照,也多了些人文的關懷,也為許多人指出人生的希望。

大愛新聞對環境議題的重視並不輸給公視,雖然內容點出了許多當下的環境問題,較少關切破壞環境背後的政經勢力等根本原因,但至少讓我們有機會了解與重視自己的生存環境,有機會進一步起身改變。大愛電視也有不少的國際新聞,特別關注國際間災難、貧窮下底層民眾處境,只是有時師兄、師姐會穿梭其中散佈大愛。

其實,台灣社會對於新聞媒體有一定的期待,也有一定的規範。我們不太能容忍新聞媒體一天到晚為自己的老闆服務,在新聞中置入或大喇喇的宣傳自家公司的產品或理念。所以,過去老三台為黨國服務,幫權力者宣傳,社會才會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同樣的,如果TVBS一天到晚宣傳HTC的新手機,或者旺中集團的媒體總是唱旺自己的米果,我們也不會同意;三立和民視若老是在自己的新聞中宣傳自家的華語劇或本土劇,我們也難以認同。

畢竟「新聞」和「宣傳」是不一樣的,新聞要忠於事實,而宣傳雖然基於部分事實,但可能更會美化或是誇大事實。事實上,大愛新聞有相當高比例的內容是慈濟基金會的活動,這些或許都是善行義舉,新聞報導也可能只是陳述事實,但慈濟自己經營電視新聞卻充斥大量慈濟的新聞,自己的新聞自己報,自己的大愛自己宣傳,其實和黨國及商業媒體自我置入沒什麼兩樣。也難怪這陣子會有大愛電視台員工成立「大愛新聞改革自救會」,指出大愛電視台的新聞充斥著「宗教置入性行銷」,並提出十四項改革訴求,希望能改變「大愛偏差新聞」現象。

「慈濟」是個公共角色,涉及的事務多和公共有關,社會上對於慈濟的評價也相當多樣,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有人感恩,有人質疑,這是民主社會的必然。但可惜的是,批評慈濟的聲音很難在大愛新聞中出現,例如,備受爭議的慈濟內湖園區案,以及慈濟小林村重建時引發的各樣爭議,幾乎在大愛新聞中失去了蹤影。

「善」新聞未必是「好」新聞,好新聞要能揭發黑幕,對抗權勢,大愛新聞隱惡揚善、迴避爭議的作法,似乎已失去了新聞該有本質。若要作「新聞」就應該回歸新聞應有價值與規範,將新聞與宣傳分開,監督社會中的權力者,促成社會不同意見群體的對話。

當然,宗教媒體和其它媒體一樣,都可以有自己的新聞價值判斷,也可以有自己的立場,從自己的觀點評論事件,但無論如何,都不該淪為為自身利益或理念的宣傳工具,也不能迴避爭議,更要成為公共領域,這是「新聞」應有的普世價值,不論佛教媒體、基督教媒體、商業媒體、公共媒體,都該如此,否則他不是「新聞」,而是「宣傳」。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