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 地圖
文/夜書
導火線
伊朗美國原本都是激進派自然會不和,換了溫和派後自然可以喬一些事情出來。
事件經過
(以下時間為伊朗標準時間,UTC+3.5)
時間 | 事件 |
---|---|
2003年02月 | 伊蘭被迫間接承認有核設施,但隔年就放棄開發。 |
2005年08月03日 | 馬哈茂德·艾瑪丹加(محمود احمدینژاد)當選總統。 |
2006年04月11日 | 伊朗宣布成功產出低純度濃縮鈾,成為核技術國家。 |
2006年 | 接下來四年雖然有進行以美國為首的談判,但談越多制裁越多。 |
2013年06月14日 | 哈桑·魯哈尼(حسن روحانی)當選總統。 |
2013年09月 | 美國和伊蘭元首通話後決定重啟談判。 |
2014年07月18日 | 因談判分歧很深雙方同意延長至 11 月,伊朗也同意立即停止提煉濃度20%的濃縮鈾,而美國也陸續解除一些制裁。 |
2014年11月24日 | 還是沒有結果只好延到 2015 年 07 月 01 日,此時油價己經跌到 80 美元了,伊斯蘭國也在這時候最猖獗。 |
2015年03月03日 |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沒有受到邀請卻跑到美國國會演說,演說反覆批評這個談判很糟糕;但回國後搶到不少危機選票,小勝在野黨。 |
2015年03月10日 | 美國國會以共和黨為首發表公開信給伊朗,大意是說下一任總統如果是共和黨的話這些談判會沒有意義。 |
2015年04月02日 | 原本談判快要破局散會,但是在德法的協調下弄出一個協議大綱。 |
2015年07月14日 | 在維也納簽訂「聯合全面行動計畫」,協議中明訂至少在十五年內若伊朗同意接受國際監督且都沒有被發現的情況下,歐美和聯合國才會考慮在某一時間點解除制裁。另外協議中沒有明訂十五年後伊朗應該受到什麼樣的限制,可以說這份協議只有解決眼前的問題而己。 |
解釋
- 事情結果了嗎?
- 為什麼伊朗想要發展核能?
- 那為何後來溫和派會上台?
- 所以伊朗有沒有核子武器?
- 為什麼談判一直在延期?
- 油價下跌有什麼影響?
- 伊斯蘭國有什麼影響?
- 以色列有什麼影響?
- 以色列 2015 年的選舉可以說明什麼?
- 共和黨致信給伊朗美國自己怎麼看?
- 內部反對勢力有什麼影響?
- 未來還有什麼事件會有影響?
- 談判協議出來後有什麼反對的聲音?
- 為什麼歐洲反對聲音不大?
這還要很長的時間才會結束。
911 事件後美國出兵伊朗左右邊的國家,自然會影響伊朗國民的投票行為,更不要說布希把伊朗歸類成「邪惡軸心」。
艾瑪丹加的核子路勢必會導致經濟制裁,這個的殺傷力不是艾瑪丹加到聯合國慷慨激昂的演說1就可以撫平的。
即使是美國和以色列的情資都說沒有,但美國的媒體在意的是伊朗可以在多快製造出來,而不是當下有沒有。
因為油價下跌、伊斯蘭國、以色列攪局、內部反對勢力。但事實上一直談判一直延期是很少見的,可見雙方至少還有共識。
由這篇文章可以知道油價要每桶 140 美元才可以損益平衡,油價下跌使伊朗趨於劣勢。
伊斯蘭國是遜尼派,但伊拉克政府和伊朗都是什葉派,伊朗也出兵攻打伊斯蘭國,難得和死對頭美國有共識。但美國卻不想把攻打伊斯蘭國的談判籌碼放到談判桌,可能與美國不想攪進伊斯蘭教有關。
以色列在美國有強大的共和黨支援,但以色列和其他國家自古就格格不入,跟伊朗更是死對頭。而納坦雅胡又很容易用激進的言論警告,像到聯合國的「紅線」論2,或是到美國國會3演說。
如果美國跟以色列親近會激起伊朗內部的反對勢力;但如果美國跟伊朗親近的話反而會激起以色列內部的反對勢力。這好像有點無解。
美國國內國際談判專家非常的失望,因為這會逐步喪失美國的威信。筆者也認為這是美國不會再是唯一強權的前兆。
艾瑪丹加還是總統的時候時代雜誌有一篇評論說艾瑪丹加不是最保守的人,後面的影武者才有影響力。影武者就是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他顯少出來說話,但之前還在他在做總統的時候力場都傾向更保守,而伊朗中最高領袖的位子是可以做到死的。
美國原本說要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駐軍,但因激進組織的再起失言,這個會怎麼影響伊朗國內就不得而知了。
—– 2015 年 08 月 12 日新增 —–
這件事很有趣,與會的歐洲國家內部沒什麼雜音,但美國可就不一樣了。如果伊蘭壯大以色列自然會緊張,納坦雅胡又是在以色列標準的激進派,進而影響到美國的總統大選。美國的媒體認為雖然共和黨會作一些動作阻繞國會批準,但歐巴馬在法令上占優勢,應該還是會過。歐巴馬日後接受 CNN 專訪時反駁共和黨二點:第一是你們共和黨連協議內容都沒有看就批評;第二是要不然你們共和黨提一個更有建設性的提案出來,多少也突顯出共和黨對伊蘭的態度。
NHK 《國際報導2015》在達成協議二周後統計歐洲有誰進伊蘭招商,首先是德國,接下來法國、比列時…等等都進去從事商業行為。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歐洲跟伊朗的淵源沒有像美國來的深,在商業的號招下伊朗會比較願意跟歐洲來往,這應該是協議談判最大的受益者吧。
參考資料
維基連結
感謝 Photoyi 對條目「聯合全面行動計畫」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