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農田開放「種」農舍,興農或滅農? -農地開發是動搖國本的大問題

文章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供

昨天(4/9)在一場由守護宜蘭工作坊、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於台大舉辦的探討宜蘭農舍濫建問題的智庫沙龍中,包括守護宜蘭工作坊召集人李寶蓮、來自彰化溪州的農民作家吳晟、前台大生農學院院長楊平世教授與立法委員田秋堇等共同針對農地濫建農舍與工業區等現象感到憂心。

連農委會的報告都指出從民國97年到102年共起造1萬6338筆農舍,其中實際從農、具有農保身分者僅5848筆,根本不到四成(35.8%),顯示六成以上的農舍起造者,都不具備農民資格

守護宜蘭工作坊李寶蓮表示,宜蘭縣政府雖率先從嚴審議,要求興建農舍必須具備農保資格,或簽實際務農切結書、並出示產銷管道、資材購買證明,但是卻未限制興建五年後農舍轉移承受人的資格,未來恐形成「擁有農地者皆非農民,實際從農者買不起農地」的荒謬現象,從而影響糧食安全、水質汙染甚至缺水旱象更為頻繁,農地不當開發問題不僅是宜蘭一地的問題,全國農地皆有類似甚至更嚴重的開發問題。

解決之道需從中央修改農發條例的漏洞,除了在農民身分認定,以及農舍興建規範從嚴之外,更應有鄉村規劃的法令,參考瑞士、日本、英國、德國等先進國家,農地全面限制開發。

知名的農民作家吳晟回應,宜蘭的農舍問題實因當初拒絕六輕與燃煤發電等污染工業,好山好水吸引所致,相較之下,彰化、雲林的農地「種」的是比農舍汙染更嚴重的地下工廠、工業區,例如正在阻擋的彰南工業區,這些污染是比農舍的家庭汙水更毒的重金屬等物質,現在強調不用農藥的農法,但如果土地就已經有毒,食物安全完全沒有保障。實際上台灣各地有很多「蚊子館」、「蚊子工業區」,廠商進駐率很低,卻不斷「掠奪」生產糧食的優良農地,無論工業區或農舍,根源都是來自人的「掠奪」心理,把具有涵養水源功能的農地用水泥填掉,吳晟沉痛預言,目前台灣面臨的缺水旱象將會更加頻繁,到2050年就玩完了。

前台大生農學院院長楊平世指出,全球人口預料將在2030年突破90億大關,2050年之前突破100億,將可能為爭奪糧食開戰,然而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現在只有30%,維持糧食生產的農地卻在政策鬆綁下快速消失,仰賴全球貿易進口糧食是相當危險的。農地的價值不僅是生產糧食,如果用綠色GDP來計算,還包括提供生物多樣性、乾淨的空氣與水源等價值。目前農舍買賣已經都切割成農發條例農舍興建的最小面積750坪販售,而農地相較於建地免繳多項稅捐,不只是宜蘭,未來蘇花改通車,農舍問題會變成整個花東農地的災難,農委會應該盡速修改農發條例,去除政治因素,回歸專業,以政策解決農地開發的亂象。

立法委員田秋堇強調,對於農地各種開發的威脅,彷如四處救火,在立法院孤軍奮戰,需要更多人站出來,給政府更大的壓力,不論哪一個政黨執政,才會重視此議題。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也呼籲,宜蘭農舍問題不只是宜蘭一地的事情,也不只是農民的事情,是關乎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牽動的是動搖國本的大問題,我們要共同努力為下一代留一畝田,也是給自己留下生存的後路。

「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anfarmhouse
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參與連署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40829182819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