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醫改會:健保急診方案破功 全年3,742位一級病患苦等床2天

醫學中心急診不醫急 越緊急的病人滯留率最高
醫改會:健保急診方案破功 全年3,742位一級病患苦等床2天

政府編列11.2億元預算搶救急診壅塞,但日前台大、中榮的急診醫護卻陸續發出「求救」訊息,透露政府方案失靈,急診越來越塞。醫改會15日召開記者會指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問題在住院病人上不去,而且是越緊急或重症的病人越上不去,最緊急的檢傷一級病患,滯留急診超過2天的比率竟高達5.4%,累計全年3,742位一級病患等床超過2天;另三成應轉入ICU的急診病人無法於6小時內入住。醫改會呼籲政府別劃錯重點、開錯處方,應優先破解醫學中心「住院收床潛規則」、「醫護不足關病床」、「區域網絡難成形」等急診滯留的三大關卡,徹查醫院是否有急診不醫急、避重就輕挑病人等情事。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醫改會從急診即時監測數據、健保統計報告分析後,揭露醫學中心急診壅塞的三大真相:
急診壅塞的問題在滯留急診室苦等住院病房(附件1)

醫改會近期監測全國19家醫學中心急診即時訊息發現,平均各監測時段(例如早上9點)全國醫學中心總計只有48人在急診候診,卻高達818人滯留急診等住院床、32人苦等加護病房。顯見急診塞車關鍵問題是該住院的病人等不到病房而滯留於急診。
滯留急診超過2天的比率,竟是最緊急的檢傷一級最高(5.4%)

國際研究顯示當急診壅塞時,檢傷一級病人可能增加的風險最高,因此都優先確保一級病人不受延誤或滯留。但台灣的急診滯留率卻呈現扭曲的趨勢(附件2),總計全年有3,742位最緊急的一級病患在急診待上2天。對照澳洲醫院急診約花9.5小時就能讓一級病人入住病床,台灣卻要花5倍的時間才能達成(附件3)。

三成應轉入ICU的急診病人無法於6小時內入住,死亡率恐由8.4%增至10.7%

台灣加護病房密度為全球第一,但高達三成醫學中心急診重病病人未能於6小時內入住ICU,平均每月有56位(附件4)。若依據健保署在<全民健康保險急診品質提升方案>官方文件中,所引用美國急重症專家Chalfin研究之結論,急診重症病人如果無法在6小時內入住加護病房,結果不僅死亡率會從8.4%上升至10.7%,住院天數也會拉長,實讓人擔憂延遲入住所造成死亡率上升、住院延長、資源更耗用等惡性循環。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說,國內急診需求及嚴重度並未增加,急診等床問題卻變嚴重且越緊急病人滯留率反最高,箇中玄機耐人尋味。急診壅塞是整個醫療體系運作失靈的縮影,更是反映醫院從病床分配、急重症人力及病人流向管理等機制不當所造成,這結果卻推給急診醫護人員承擔並不公平,單從急診室下手或限制急診量,也無法對症下藥。

因此,醫改會透過深度訪談醫界及進行網路調查,並對照國際報告後,發現醫學中心延誤急診病患轉入住院病床,導致病人「上不去」而塞在急診滯留的「三大關卡」如下(附件5):

住院收床潛規則

醫學中心存在各種不同的住院收床潛規則,未必會把住院病床優先留給急診最緊急的病人或由急診安排調度。醫改會歸納為住院標準向錢看、多重共病沒人要、專科大老握病床及院內協調不到位等因素。醫改會也發現某些急診滯留率偏高的醫學中心,其加護病房的占床率卻低於全國平均值,政府應清查這些醫院的收床政策及病床運用是否有問題。

醫護不足關病床

依據醫改會於104年4月針對醫事人員進行「搶救急重症、醫護人力吃緊現況」網路調查發現,高達八成醫護人員控訴因加護病房技術性關床而導致病人滯留急診時,往往讓急診護理人力工作負荷超過評鑑標準(附件6&7)。

區域網絡難成形

醫改會分析19家醫學中心資料發現,同區域內多家醫學中心在同時段等待加護病床人數落差極大,凸顯同區醫學中心之加護病房的調度失靈,錯失許多及時搶救機會。醫改會呼籲不該讓各醫學中心獨自承擔或各顯神通,而應由健保署針對檢傷一級或等待加護病床的滯留病患,主動建立區域性即時調度協助入院的機制。

醫改會副執行長陳芙媺最後提出兩大訴求:
❶「一級病人一日內清空」、「加護病房6小時入住」列醫學中心評鑑重點項目
在英、澳、加等國政府都已成功推動急診四小時零滯留的政策(4-hour rule),號稱世界第一的台灣健保,居然多年來還無法把最低容忍底線的兩大急重症指標,要求醫院完全落實,允許醫院只要滯留率有進步或維持就有獎勵,令人難以接受,也難怪成效不彰,醫改會要求督促所有醫學中心應該全面達成急重症零滯留標準。

❷公開「急轉診登錄系統」監測值、醫學中心病床運用標準、急診收治住院比例
衛福部應於一個月內公布這三項關鍵數據,針對收治急重症比例過低、急重症平轉率過高的醫學中心,進行專案查訪,以了解是否有急診不醫急、避重就輕挑病人、急重症品質或人力不夠格等情事,才有可能不再讓最緊急的病人,躺在急診室苦等病床。

來源:醫改會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