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endy Cutler
文/楊素芳(台南女中 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日前在一場教師專業研習上,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葉虹靈老師講了一個關於台南女中校友丁窈窕的故事,由於故事情節與轉折過於悲戚令我無法釋懷,因而開始著手蒐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拼湊出這位校友廿九載的短暫人生,以及她所處紛亂時代。
翻開本校九十週年校友會刊(2007年編印),在「懷念南女」專欄中,登載許多老校友對高中校園生活的美好回憶。然而有一篇卻相當特別,文中憶及同窗好友竟有萬感交集之嘆。1945年畢業的林月雲(日本名:木埼睦子)校友提到:
「想起在那遙遠的日子,同學丁窈窕在二二八事件中因白色恐怖,在花樣年華被處死刑,心痛不已。有此不幸的同學,在已達和平的現在,接受此殘福而萬感交集。」[i](原文以日語書寫)
丁窈窕小檔案[ii]
- 1927.12.21台南市出生;兄弟姊妹十人,排行老四
- 1941.4 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本科四年制入學;身形瘦小、近視;在學成績優異:第一學年全校排名第十八、第二學年全校排名第五、第三學年特優
- 1945.3 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第廿一屆畢業(17歲)
- 1956.7.24 因涉入台灣省工委會台南市委會郵電支部吳麗水等叛亂案,被控加入叛亂組織、參加秘密會議或擴大組織等工作,經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依意圖顛覆政府罪判處死刑執行。(29歲,槍決前推估已關押三年餘)[iii]
金龜樹下的最後信物
2014年8月19日,一位將近九十高齡的郭振純老先生,來到南女操場邊的金龜樹旁。他說金龜樹長的又高又大,當年埋下頭髮時,還是一棵小樹呢!
根據郭振純先生的口述,『他在1951年幫忙葉廷珪競選台南市長時認識丁窈窕,兩人因志趣相投原有意結婚,但考慮參與社會運動會彼此拖累而解除婚約,後來丁另嫁他人。
1953年郭因叛亂罪被捕,關在青島東路等候判刑時,遇見丁,當時她正抱著新生的嬰兒去醫務室打針。丁因涉嫌參加地下黨被捕,也關押在青島東路等候判決。於是,郭以刮鬍刀片割傷自己,藉機到醫務室與丁見面。丁告訴他,自己死罪難逃,明天會留字在一個樂園香菸盒,並且丟在放封場邊的樹下,要他去撿。隔天,郭果然發現了丁預先放置的香菸盒,裡頭寫了訣別的話以及一撮丁頭髮。
後來,被判無期徒刑的郭,因為蔣介石過世,於1975年得到特赦減刑釋放,出獄後才得知,丁已在1956年7月24日被槍決身亡。原來,那天的會面是兩人的最後一面。1979年,郭決定離開台灣前往瓜地馬拉前,將丁留給他的頭髮,用紙袋裝好,埋在台南女中操場邊的一棵金龜樹下。』[iv]
為何埋在金龜樹下?
郭振純回憶說,丁窈窕曾說到她在南女度過了人生最快樂的日子。因此他將戰友的最後信物,留置於此,告慰她在天之靈。
二二八事件後,當年的丁窈窕懷著社會主義的理想從事社會改革,被以叛亂罪名處死。那是一個「檢舉匪諜,人人有責」的白色恐怖時代,在威權體制下所有挑戰政權的勢力與餘毒,務求刨除殆盡。
而這個政權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數年之後他的銅像被豎立在與金龜樹遙遙相對的南側花園,基石上銘刻著「永懷德澤」四字。
蔣公銅像設置請願運動
1975年8月,台灣省政府函文各機關學校團體及各縣市政府「塑建總統 蔣公銅像注意事項」,臚列於下包括:
- 銅像之神貌:應充分顯示 蔣公慈祥、雍容之神貌,並含蘊大仁、大智、大勇、堅毅、樂觀之革命精神,與至誠、博愛、愉快、生動之神情。
- 銅像之神態:應採用自然立姿、神態挺拔、舒適、栩栩如生。
- 銅像之服裝:以採用 蔣公喜愛穿著之中山服為主。
- 銅像之高度:銅像及奉置銅像台座之高度,應就場地面積與周圍環境,按適當比例妥為配置。台座高度不得低於二公尺,銅像高度不得低於一‧七0公尺。
- 銅像之環境:應於四週栽植常綠樹木及花卉、草坪,並配置燈光、椅凳,正面應保留適當面積之場地,以供民眾獻花、瞻仰、致敬。
- 於室內塑鑄者,可採用坐姿或半身像,半身像之高度,應塑至上裝第三顆鈕釦處。
- 塑建銅像所需總統 蔣公生前玉照,由內政部負責供應。
台南女中當時已隸屬省政府教育廳管轄之「省南女」,當為受文者名單之列,校內蔣公銅像塑建於1977年四月,規格大致符合上述要求。
這波以民間各界自主發起為名,恭請政府配合建置銅像的運動,在1980年的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達到最高峰。此外,會議前向蔣公銅像行禮緬懷,會議後在銅像前合照留影,成了各政府機關的會議SOP;國營事業或民間社團也陸續跟進仿效;載譽歸國的運動員們,也會先向蔣公銅像報告戰績;而各級學校也明訂對蔣公銅像敬禮的規定。漸漸的,蔣公銅像成為人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元素,也自然地融入校園,成為空間景觀的一部分。
然而,解嚴後(隨著各種檔案文獻的解密),蔣介石的歷史定位與評價受到嚴重挑戰。1997年一月,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甚至必須函文各級學校,呼籲「設置於學校內之先總統蔣公銅像,請各校加強維護」。
從當年各界恭請建置蔣公銅像的盛況,對照今日動輒遭到蓄意破壞、kuso改裝的境況,我們如何面對及處理歷史遺留下的難題?
期待多元且包容的校史書寫
金龜樹與銅像,前者代表著被歷史隱沒的青春紀事,後者代表著定位備受爭議的政治符號。
丁窈窕(或「丁窈窕們」)校友的事蹟,在當年的政治氛圍下,學校對其應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切割;而蔣公銅像的存廢議題,在現今的政治氛圍下,學校對其又應如何正視不閃躲。
兩年後,台南女中將歡喜迎接百年校慶,刻正撰修百年特集。
校史的記載,如同國史。民主的校園可貴之處在於能夠反映校園中的真實歷史,並以更多元寬容的態度,接納過往被忽略的校友事蹟與政治觀點。
什麼樣的典範可以成為百年校史書寫的對象?什麼樣的校園空間可以呈現多元真實的歷史記憶?深刻思考這些問題之後,相信我們可以透過理性對話與民主程序來面對蔣公銅像的爭議。
後記
台南女中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由當時「台南州立二高女(給台灣人就讀)」與「台南州立一高女(給日本人就讀,僅有少數台灣學生)」合併而成,現校址為一高女所在地。丁窈窕就讀的是二高女,因此她的校園生活應非在台南女中現址度過。換言之,郭振純先生埋置髮絲的金龜樹是位於一高女校內,而非二高女。校址的錯置,雖無損及其紀念意義,仍附記說明。
[i]台南女中校友會建校九十週年(2007),頁114
[ii]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第廿一屆學籍資料。該屆畢業生共有163人,含日本學生27人
[iii]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關鍵字「丁窈窕」、「郭振純」查詢
[iv]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2014),郭振純先生主講「走自己的路」座談會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