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由婦女救援基金會出資、吳秀菁導演拍攝的慰安婦阿嬤紀錄片《蘆葦之歌》昨天(8/11)在光點華山電影館首映,並將在8月14日國際慰安婦紀念日正式上院線播映。婦援會在首映前舉辦記者會,邀請影片主角之一、已離世的沈中阿嬤孫女代表發言,還有影片中也有現身、特地從日本前來的「日本軍慰安婦問題東京支援團體」代表柴洋子分享與台灣阿嬤相處的過程。婦援會號召台灣民眾及年輕學子走進戲院,看見台灣的真實歷史。
婦援會邀請台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擔任導演,從2011年拍攝、2013年完成《蘆葦之歌》。紀錄片《蘆葦之歌》中六位主角:有第一位挺身提告日本政府的黃阿桃(大桃阿嬤),在影片中已臥病在床;受害天數最長、現高齡94歲的陳桃(小桃阿嬤)說「(告日本政府的)官司輸了,我的心沒有輸」;易信任人的吳秀妹阿嬤、太魯閣族的沈中阿嬤、愛唱歌的陳蓮花阿嬤及盧滿妹阿嬤。目前僅存兩位阿嬤,有四人已離世,因此紀錄片中紀錄了阿嬤生活中堅韌身影。
導演吳秀菁說,剛開始拍攝真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高齡阿嬤們身體日漸孱弱,紀錄片團隊必須與時間賽跑。慰安婦阿嬤們喜歡參加身心照顧工作坊,但是不認識紀錄片團隊,剛開始非常排拒鏡頭進入她們的生活,要求團隊離開、趕走導演。吳秀菁拍攝過程歷經掙扎,常會思考阿嬤一連串的拒絕:「我還可以在拍嗎?到底要不要拍?拍下去對阿嬤是好的嗎?是揭露她們的瘡疤,硬要她們回憶往事,還是只是拍拍表面?」最後吳秀菁選擇與阿嬤們維持真誠的關係,獲得阿嬤們真心以對。
沈中阿嬤的孫女古艾娟說,外婆在世時,從未對家人透露過自己的這段歷史,掩飾自己的悲傷,開朗面對生活。藉由婦援會的接觸以及紀錄片拍攝,才知道外婆有過這段令人難過的過往,讓家人感到很不捨。吳秀菁希望,「走進戲院,看阿嬤們的生命故事,透過這些生命故事,想想這塊土地曾經經歷過什麼事情,這是非常真實的。」
台灣近日因「反課綱微調運動」,高中歷史課本中關於慰安婦歷史是否加上「被迫」二字,意外引發慰安婦「強迫」、「自願」爭議。記者會同時邀請社民黨、時代力量黨及國民兩黨代表發言。
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慰安婦非課本上三個字而已,盼望教育應讓學生以人權、女性角度了解慰安婦歷史。社民黨召集人范雲則說,慰安婦歷史脈絡已經是一個國際性問題,認為反課綱運動外應要有更深度的討論,而非以藍綠對峙、國族意識形態等方式討論慰安婦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