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徵, 農業

竹北台知開發案未歇 都委會要求中央、縣府再補資料

文/公庫特約記者許詩愷

內政部於9月4日召開新竹「台知園區」開發案第八次審查會議,反對徵收農地,質疑開發案缺乏公共性的竹北璞玉自救會、台灣農村陣線率領民眾前往抗議,支持都市開發、活化鄉里的竹北愛鄉協會也動員上百人到場,反對社運外力介入,希望政府儘快通過專案。雙方在營建署門口叫陣,都市計畫委員會則因資料不足延案,要求新竹縣府於10月底前提交正反意見,再進行審查。

本次都委會裁示「行政院應明文確定『國家重大建設』核定範圍」和「新竹縣府應詳細了解反對方之訴求」,源自台知案徵收範圍同時兼顧「特定農業區」及「國家重大建設區」的爭議背景,以及新竹縣農工商用地交雜不清,縣府帶頭衝撞中央等矛盾。

11989143_890926624289827_872947570_o

1999年新竹縣和國立交通大學合作,啟動佔地1235公頃的「璞玉計劃」,將徵收竹北、竹東大批高鐵新竹站周遭土地進行開發,爾後行政院於2004年將部分地段訂為「國家重大建設」並更名為「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範圍縮編為447公頃。

但區域內約400公頃屬於《區域計劃法》規劃之特定農業區,且依《土地徵收條例》第3-1條限制,不得隨意開發。於是新竹縣府向中央施壓,在行政院各相關部會的協調下,取得「國家重大建設」特例身份,得以無視限制,內政部也在2013認可本案具「公益性和必要性」。

11991222_890926634289826_1608862594_o

竹北璞玉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指出,2004年只有142公頃的交大校區及國際村被劃入特例區域,新竹縣府卻執意爭取「更多」重大建設區進行開發,爭議至今仍留置中央未決,他質疑「國家重大建設」缺乏公開標準,只是為了替開發案冠上法律正當性,淪為官員與財團交換利益的工具。

陳義旭痛批,台知園區61.4公頃被劃為產業聚落,住商用地卻高達179.05公頃,開發案是「假建設真炒房」。並集結惜根台灣協會、捍衛農鄉聯盟等團體,帶領農民將稻穀排成「米」字,象徵當地產業曾入選2013、2014年的「台灣十大好米」名單,應妥善保護。

11989277_890926637623159_505470396_o

針對台知案的住商區開發需求,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陳平軒說明,竹北發展率仍過低,包含竹北縣治三期、台元科技園區、高鐵特定區等地「皆未達新訂或擴大都市計劃最低要求」,至少80%的開發水準,而且新竹縣16萬戶住宅中,空閒住宅率達16.8%,高於全國平均10.6%,尚無開發必要,「蓋房子也沒人住。」

支持台知園區開發的竹北愛鄉協會居民代表彭上耘則聲明,該地住宅、工廠林立在零散農地間,不如外界想像般豐饒,「被居民戲稱『工農住商綜合區』,特定農業區名存實亡,應儘快實施都市計劃。」

11996373_890926627623160_636516689_o

他們也質疑反對者的身份或道德,痛罵自救會、農陣是「假農民、外地人」,並列舉自救會幹部坐擁豪宅、土地,反對開發只是希望爭取到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多數在地居民都認同開發。

竹北愛鄉協會發言人萬德厚表示,台知園區和高鐵新竹站比鄰,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用途,交大承諾未來不設圍牆,提供30%綠地、體育設施供居民使用,並透過公辦協力造屋保存古蹟,將水圳、客家老厝融入現代新聚落,將幫助竹北飛速發展,吸引年輕人返鄉置產。

11990093_890926650956491_777990360_o

陳平軒回應,農地違建工廠的情況為少數個案,問題出自鄉村土地供給不足,才迫使居民另求生計,政府應輔導改善,而非因此指控他們阻礙開發。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以「苗栗大埔竹南科學園區」為例質疑「當年科技園區號稱將創造8000人就業機會,如今卻一個都沒有,甚至剝奪了在地居民的就業權利。」她認為,炒作地皮只會被市場套牢、自嘗惡果。

11991128_890926640956492_70810853_o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