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15華人另類媒體連結計劃】之七、黃益中:政府將輸掉新世代的信任

文/公庫特約記者呂晏慈

港台獨媒移地工作坊最後一站,邀請大直高中公民老師黃益中分享反課綱經驗,分享自104年高中新課綱公布以來的抗爭行動,香港獨立媒體也以「反國教運動」回應,討論港、臺社會運動的差異。香港獨媒記者陳璟茵說,教材爭議不只是社會教育議題,更攸關學生如何了解政府、看待過去的歷史。

上個月台灣高中生佔領教育部廣場,引發關注,這次特別邀請高中老師談黑箱課綱,也請香港朋友分享幾年前反國教的經驗。穿白上衣、頂著大光頭的黃益中,剛剛走進會議室,立即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有「熱血教師」稱號的他,目前也擔任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開講前他大方分享新書《思辨》,「管爺(管中祥)本來說我可以拿來這邊賣,但是不好意思啦。」

黃益中談到,香港反國教運動號召萬人上街,「在整個亞洲來講,是很重要的里程碑」。自2012年7月開始,運動的熱潮持續延燒逾三月,為反對政府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729萬人大遊行,包括香港市民、家長、教師、文化人與泛民主派議員皆參與聲援,指本科著中民族情感教育,教導學生對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有「洗腦教育」之虞。

而臺灣從去年1月公布新版課綱以來,學者、教師頻頻上街抗爭反對「黑箱課綱」,今年五月起,全台200多所高中串連反課綱,7月份更激化為佔領教育部行動,黃益中說,反課綱運動激化世代間的信任危機,「他們輸掉的不只是這次的社會運動,而是往後10年的信任,這些學生很再繼續相信國民黨政府」。

MG_8475

近幾年學生在香港社運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罷課是常見的手段,而在香港學生以絕食進行抗爭後,家長團體也開始呼籲「守護孩子」,躋身運動重要參與者。

台灣反課綱與香港反國教並不完全相同,課綱爭議在於史觀差異與程序,而國教則影響學生看待國家的概念,政府強調共產黨的美好引發輿論,兩邊運動過程不同,因此很難以比將港、台類比。

no MCNE_banner_0

圖/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媒記者鄧凱文則說,「中港融合」不斷滲入教育系統,政府成立香港青年軍、訂定基本法教材、組織內地交流團,力圖促進港人與中國的交流。

座談最末,雙方相互提問、交流想法,黃益中談及,兼具教師與抗議者身份,執教時自己仍會盡力平衡論述,他坦言,當學生家長對子女參加社運有疑慮時,「我就會跟他們說,關心社會議題很好,當然書也要念好,成績也很重要。」

20643025424_ac28dfcc86_k

比較兩地社運不同,黃益中說,與香港相比,台灣人民有選擇政治領袖的空間,「比香港幸福」,亦較能透過社運改變政治,不過香港獨媒編輯黎穎詩回應,香港、台灣走的路不一樣,不太認同「台灣比香港幸福」一話。

黎穎詩提及,過去台灣人面對國民黨高壓統治,而香港則接受英國較自由放任的治理模式,當時經濟發展很好,九七回歸之後,也並未出現激烈反抗聲浪,「大家覺得不幸福是最近10年的事」,她補充,台灣經歷數十年抗爭才有今天,但香港的社運活動現在才剛剛起步。

 

22015華人另類媒體連結計劃X走訪台灣系列報導

前言、光影游擊最前線(連結
之一、矗立在地平線上的四百根煙囪(連結
之二、麥寮的孩子 在飄著酸味的六輕旁上學(連結
之三、用包子換地-向開發者傾斜的土地徵收制度(連結
之四、台灣最大土地徵收案  桃園航空城即將起飛?(連結
之五、遭資本掠奪的台港農地—大埔與新界東北(連結
之六、PeoPo公民記者8年路 如何做自己的媒體?(連結
之七、黃益中:政府將輸掉新世代的信任(連結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