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9 月 22 日適逢國際無車日,工務局公園處與千里步道協會在市府1樓沈葆楨廳共同舉辦一場有趣熱鬧的分享活動,向市民傳達都市生態綠網計畫推動的階段成果,屆時還會有我們的動物好夥伴(石虎、穿山甲、台北樹蛙…等)出席,與柯市長一同集合眾人之手,建構社區守護網絡,逐步落實都市生態綠網願景!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與臺北市12所社大共同發起「都市生態綠網計畫」,號召市民用手機 App 調查生活綠點、串連散步綠道,守護城市裡的生態綠地。計畫成果展現公民參與的力量,與市府追求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精神一致,並藉由結合工務局公園處共同舉辦成果發表會,宣示市府與民間團體將以「公私協力」的方式,共同追求生態、永續的幸福城市願景。
柯市長蒞臨致詞時,首先對千里步道協會與臺北市12所社區大學共同發起的公民參與行動致意,並指出都市生態綠網計畫的目標,與市府許多政策理念相近,例如「海綿城市」、「田園城市」便是希望讓臺北更透水性,減緩熱島效應與急降雨的蓄洪功能,也促進市民與土地重新連結,有健康的市民才有健康城市。
千里步道協會曾於2012年發起「雙北郊山步道鋪面普查」,當時便透過志工實際調查,指出大臺北的郊山步道過度人工化,對於位在原始自然及都會城郊之間的淺山生態,帶來嚴重的衝擊與破壞。今(104)年千里步道協會與在北市深根社區十多年的社區大學合作,再提出「都市生態綠網」的行動,嘗試透過綠點調查、綠道串連等工作,引導民眾關心生活周遭的生態環境,並以一系列講座、工作坊,讓參與者更進一步認識都市生態。
千里步道表示,台北市區有非常多的鄰里公園、市民公園,加上鄰近陽明山國家公園,但市民平均享有綠地面積僅5.095平方公尺,且許多公園廣場仍以不透水鋪面為主,可見都市綠地空間的規劃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千里步道協會非常期待,未來可以透過市府相關圖資的開放,與「都市生態綠網共筆地圖(http://goo.gl/QSqTYv)」套疊,加上社區大學在地社群持續進行調查,帶動社區討論,循序漸進完成台北都市生態綠網的串連。
對於都市生態的守護網絡,柯市長表示除了有市民共同參與,市府團隊也不會缺席。秉持著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精神,未來市府將以工務局公園處作為窗口,與民間團體密切合作、討論,思考如何運用志工調查成果,結合市府相關政策或計畫逐步落實,讓臺北市的綠覆率逐年增加,從過去只強調交通運輸效率的路網,透過綠道的串連守護,優化為以人為本,同時兼顧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綠網。他期待,「民間先行,政府支持」,未來有愈來愈多公民,能夠一同參與這個改變中的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