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稿, 媒體

每日新聞漩渦

圖片來源:Boris Rasin

文/黃湯姆

早上看到臉書風傳壹周刊「近百校受害 黑心廠商防腐藥水煮白飯直擊」的報導,無暇去點,那標題操作法一開始就讓人不耐。稍晚又見到臉友開始轉「一級嘴砲技術士」、「文青別鬼扯」粉專頁上,關於這粗糙新聞指控的反批,心裡感到矛盾。我向來不喜臉上這類以「打臉」為唯一書寫風格的文字,因為那很難是公領域的有效對話,而矛盾在於,我竟然意識到這樣即時回打的臉書微媒體,有其矯正偏頗新聞資訊的正面功能。

再晚些,陸續讀到胡慕情查證後的部落格文字〈防腐藥水煮白飯事件有感〉(那本來亦只是臉書轉貼時的評論),以及專業媒體上下游新聞網更完整的分析報導,作為一個讀者,我方有把握理解事件較清晰的全貌。但這累格閱讀於我這類紙本人益發悲觀,因為在此每日新聞資訊爆炸快速風轉之情境中,臉上的公共閱讀很難可以探入事件的深層(比如現代性大量食品生產的必然問題、比如生產環節專業分包後信任的不可能、比如社會結構變化與相對應的公部門的發展遲滯),不可能,即便是一篇好報導,都只會在當下捲入那話語的幹譙漩渦,只會成為對立兩造的打臉材料。

我們曾相信追求真相本身的巨大價值,但現世,再努力的報導只要捲入漩渦都難以出脫,都會淪為資訊爆炸後的殘渣泡泡,兩日之後不會有人再憶起,那這樣的追求有意義嗎。比如說,前述現代食安問題與信任崩壞,那遠不會是一篇兩篇網路文章可以處理的,至少要是一本書的規模,但現世之人不會如此去等待一本書。套句這兩天學到的網路文神結尾:「你有想過這個嗎?不,因為你只會想到你自己。」當下的,我的憤怒與判決與信誓旦旦。每個當下都是一個新聞漩渦,而人恆處於世界中心。在風暴及於己時,幹譙台電或清潔隊的他人怎麼還沒來修沒來移,但在風暴尚不及時,則譴責迂腐公務體系明日怎麼不放颱風假罔顧我的人命。

所以這樣的時空,書(指其論述規模與可存續時間,而無論是紙本或電子)更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不是嗎?它代表著我們理解一個現世問題的基本動作,不是嗎?好像是如此,但觀諸市場,很多書其實還比不上深度閱讀網站上的品質,紙本市場裡因應近年的大崩盤,有的更會去追隨網路上的風潮而成為內容生產的下游,是的下游,我已是懷舊於那個出版可以引領公共討論、解釋環境現實的不過幾年之前。這是題外話,關於我這樣一位紙本人總是離題碎念於對現世閱讀的悲觀。

無論我再怎麼不喜歡壹傳媒(我也吃過蘋果,知其創新也感其不堪),至少在過去,它相對於電子媒體有著極強大的扒糞能力,於是成為後者每周發樓之地下中央社,但在紙媒預算漸次萎縮下,它似乎也不再具有早先那麼強大的調查編制了,而它的下標法則為全體媒體所嫻熟,進而在新媒體時代發揚光大。比起主流媒體抄蘋果、抄臉書、抄水管的新聞無限繁殖現象,更弔詭的是,我剛剛看到三立新聞網發了一則:「週刊驚爆『防腐米』 獨立記者痛批粗劣報導」(所引即是前述胡慕情之文)。

無有資源的獨立記者仍信守著他們的新聞倫理,耗費心神與成本進行最基本的查證工作,而資本額龐大僱員上百的大媒體企業,不願或無法自行查證追蹤,且不訪而直接抄之、且截私臉書照片配圖、且畫重點於「痛批粗劣報導」,畫重點以那可繼續製造打擊面的話題無限繁殖術,而非一篇文字的本來新聞所在。在這樣的時代,在這樣廉價資訊生產與風轉結構底下,怎麼討論新聞,怎麼看待書寫。漩渦一日,即生即滅,字要如何承載意義,有時可能還不及一張長輩笨拙學會的貼圖來得真誠。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