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撐香港! 雨傘運動週年紀念晚會在台舉行

文/公庫記者張心華

香港雨傘運動已滿周年,日(10/2)前在台工作的香港人Thomas於台北自由廣場前舉辦紀念晚會,晚會邀集多位民間社團代表分享經驗與想法,並播放紀念影片和音樂,現場更準備肥皂箱開放民眾發言,約有50多位民眾到場參與。

原定9月28日紀念晚會,因適逢颱風延至10月2日舉行,對於前來參加晚會的朋友,Thomas說,很感謝大家經過一年的時間之後還記得香港,而真普選是香港追求了很多年,但一直沒辦法擁有的東西,希望大家能共同思考如何持續關心香港。

晚會團隊為大家簡介雨傘運動前後的發展,如何回到社區、走入基層(香港稱「落區」),像是小麗民主教室、撐傘落區運動、維修香港─關懷社區服務隊、《社區公民約章》運動……等等組織行動,期望深化人際的關係、凝結社區共識、埋下民主種子或是關心土地、農業發展等擴大議題連結,透過各式各樣的形式將公民能量延續下去。

現場展示雨傘運動攝影紀錄。

晚會主辦人Thomas說希望大家能共同思考如何持續關心香港。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表示,去年香港佔中期間住在金鐘佔領區,看見當時除了決策團體在討論外,還有更多市民自發性的來到現場,因此很好奇為什麼有這麼多年輕人站出來支持以及他們對真普選的想像。蔡中岳說,自己當時有個疑問,就是「有了普選之後,所有的社會問題會有所改善嗎?」像台灣是真普選,但還是很多人上街抗議,好像不一定是真普選後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蔡中岳帶著疑惑前往香港,他在佔領區認識的香港朋友表示,香港因佔領運動變團結了,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冰冷,開始建立互信和友善,儘管普選好像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讓人民有機會參與公共議題、討論,香港的社會才會開始不一樣。蔡中岳認為,普選的價值不只是於可以投下那一票,而是有更多權力給予人民監督政府、要求公開資訊。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說,無論是香港和台灣,這幾場大型佔領性的運動激起很多社會能量,但這股能量要怎麼延續下去,是非常大的挑戰。台灣將這股能量投入選舉、香港走入社區組織,能量如何繼續往前走,一起往更好的社會邁進,需要互相支持與理解。洪申翰表示,支持的網絡如何變成支持的體系,而不會在大型運動結束後消散,甚至最後被主流政治拿來消費,是未來持續關注的方向。

「自由和民主到底是什麼?」現職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講師的台灣人陳如珍認為,自由和民主需要契機,比如說台灣318運動、香港雨傘運動,讓大家認真思考,而這些能量不應該散掉。陳如珍提及,她的同仁曾詢問學生民主裡面最重要的精神是什麼,是平等還是自由?她的同仁當時說,民主其實是不平等的,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的一種方式,裡面絕對有階級的存在,但是民主裡的自由很重要,每個人都可以表達,才能去討論改變的可能性。

陳如珍進一步以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為例,香港大學遴選副校長委員會所推舉的人選遭到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否決,而香港大學校委會就是由香港特首梁振英任命組成,陳如珍說,這不就是剝奪大家的自由與決定權的例子嗎?如果這樣的事會在香港大學發生,那也會發生在香港的任何一個地方。陳如珍相信,香港有很多人已有覺悟去改變這樣的情形。

香港文化界監察暴力行動組成員鄧小樺、歌手何韻詩等人雖無法到場,但也透過影片跟大家分享。

在雨傘運動裡發生不少暴力行為,因此有一群學者、創作人、文化人和藝術家共同建立香港文化界監察暴力行動組,希望暴力可以得到控制,別再發生濫暴的行為。鄧小樺指出,在過去一年之中,文化監暴的主要工作是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跟進警方濫權的個案,其中有個很著名的案例是,當時有七個警察在暗角把一個還沒有定罪、行動受到約束的抗議者,拳打腳踢了大約四分多鐘,這很明顯是不合法的一個私刑或是酷刑,然而這七位警察只是停職,繼續領取香港納稅人的錢。

鄧小樺說,因為這些佔領運動期間造成的暴力傷害案例,正義仍未獲得伸張,所以文化監暴跟其他組織聯盟起來,要求警方對自己濫權的行為作出公正的裁決。另一方面,文化監暴較著重文化的部分,相信改變人心其實是比政權的更替更為重要,所以應該要真正從心靈上變成一個更民主、更開放、更包容、更相信自由的人。鄧小華相信透過創造,包含創意行動和藝術創作,所以在這段時間,文化監暴參與很多用藝術和文化角度去思考雨傘運動的藝術嘗試。

「我們相信香港和台灣的命運結構在這個時代會更加清晰的顯現出來」鄧小樺表示,有時候台灣是香港的前驅,有時候香港是台灣的前驅,但最重要的是可以在艱難的時候互相理解、支持,一起去爭取自己自主的命運,對抗壓迫的權力,相信每個微小的力量。

香港歌手何韻詩錄製影片,要大家堅持作對的事情,相信每個微小的力量。

何韻詩則感謝台灣朋友為香港加油,她覺得這一年其實有很多人想要去找答案,或者想要知道未來這個路到底可以怎麼走下去。但她個人認為是不能急的,以前爭取民主或公義的人,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堅持,才可以慢慢地有一步一步的進步。何韻詩表示,尤其這個社會奇怪荒唐的事情越來越多,每個人都要在生活當中去堅持作對的事情,做了之後就會發現身邊其實有很多人跟自己一樣。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屏東大學社發系助理教授邱毓斌表示,雨傘運動已滿一年,可能有些人會對於具體目標沒有達成感到洩氣、挫折,但他認為,雨傘運動對整個香港所帶起來的世代覺醒,一定在未來的歷史轉折發揮作用,在運動退場後,要回到社區、回到基層、回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去做組織、紮根工作。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分析雨傘運動前後的香港媒體現象,他指出,香港媒體被控制的情形相當嚴重,比如親中的資本收購香港媒體、香港媒體工作者遭受暴力、人身攻擊等。而香港除了極少數的主流報刊還會堅守民主的思想之外,也出現很多網路媒體,其中2012年成立的主場新聞,當時受到非常大的矚目,報導內容也與社運相關,每天點閱率高達三十萬。但是在雨傘運動開始前,主場新聞在創辦人蔡東豪發表了「我恐懼」的聲明後無預警結束營運,外界猜測可能與在中國的事業有關。然而雨傘運動結束後,蔡東豪又創辦立場新聞,但立場新聞的點閱卻不如主場新聞,因為在雨傘運動前消失,使得公信力已受到影響。

而2004年成立、由群眾捐款營運至今香港獨立媒體,經歷過駭客、黑衣人的攻擊,雨傘運動結束後,粉絲人數從原本的十幾萬人增加到三、四十萬,是雨傘運動期間非常重要的媒體資訊來源。管中祥表示,媒體到底怎麼去經營是否屬於公眾的,其實沒辦法透過大型資本或廣告,而是要透過民眾捐款,才可能走更長久的道路。而現在香港也存在許多媒體為言論自由奮鬥,對香港民主化有非常大的衝擊,不只是資訊的來源,也可能是香港進步非常重要的動力。

晚會最後有不少民眾上台分享意見,鼓勵香港、台灣持續交流、協助,共同為彼此的目標努力。

延伸閱讀:香港已經改變!

雨傘革命 影像回顧

何韻詩發言

鄧小樺發言

邱毓斌發言

管中祥發言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