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中祥
二年前的今天,我們沒有想到「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會活下去,更沒想過「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會再版。
2012年,「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面臨沒有經費窘境,下一步該怎麼走,讓我們傷透腦筋。就在舉足不前時,出版了這本書,希望把過去幾年在社運現場的所見所聞與紀錄,轉成文字,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真實面貌,並向這些年無私投入社會改革的行動者致敬。
當時因為不知「公庫」的未來將會如何,於是,在「公民不冷血」的導讀中悄悄地寫下了「墓誌銘」:
我們這些年的努力只是盡了作為公民的一點心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拍攝的公民行動會在網上繼續流傳,也會是台灣民間社會進步力量的重要紀錄,「七俠和五義」的豪情義舉依然會「流傳在民間」,即便消失了,我們仍舊存在。
「公民不冷血」出版後沒幾天,前苗栗縣長劉政鴻趁著大埔居民北上抗議的「天賜良機」,強拆張森文先生的家。一個月後,上千名憤怒的群眾衝進內政部廣場,這是台灣人民第一次「佔領」政府。隔年3月,國民黨立委張慶忠荒謬的30秒強行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群眾因而佔領立法院議場長達24天,不僅震驚全國,也燃起了人民對抗兩岸政商同盟的熱血,並且召喚出國家機器的粗暴惡靈。2015年7月,一群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佔領教育部前廣場,迫使一意孤行的政府轉向,讓新舊版本並行,雖然成果並非同學所願,卻是青年力量的展現,讓社會有機會看見看似無害的教科書裡隱藏多少意識型態的爭鬥。
雖然部分的社會行動得到媒體前所未有的矚目。但絕大多數的社會運動卻仍遭到忽略、扭曲,但這些被遺忘的公民行動卻是台灣社會能否持續進步,能否真正對抗政商同盟的重要力量。作為以紀錄台灣社會運動為職志,讓弱勢發聲、促成公共討論的「公庫」,當然不會缺席,持續紀錄。
出忽意料的,與「公庫」相伴而生的「公民不冷血」一版三刷竟然全都賣光,不知道是該感謝昏庸的政府與貪婪的財團?還是要感動公民的力量?實在讓人有點哭笑不得。不過,我們不會矯情地說:希望國泰民安,這本書不要熱賣。相反的,即使是「太平盛世」,也可能存在著各種壓迫、不對等權力關係,仍然需要公民行動持續翻轉社會,因為只有透過不斷的質疑、挑戰、辨証,甚至衝撞、抗爭,社會才會不斷進步。就如同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得金恩所說的:「改變不會自動到來,而是需要經過不斷的抗爭;真正的和諧社會不是爭議的消失,乃是公義之彰顯」。至於這本書賣不賣,恐怕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謝謝紅桌文化的粹倫提醒我們這本書再版的重要,也讓我們能把「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八年來拍攝的社運紀錄,再次轉為文字,分享我們在抗爭現場所見所聞,讓公共議題、弱勢之聲,能再次有機會被知道、被感受、被理解、被反省。
新的版本,我們增修了部分篇章,補進了事件的最新發展,也新增了兩篇文章。一是從關廠工人、華隆罷工,以及國道收費員的遭遇,分析政府及資本家如何透過制度力量讓勞工成用過即丟的免洗餐具;另一篇則是從日日春及文萌樓的爭議,探討娼妓的性權、勞動權與文化資產保存的議題。此外,也專訪了三位抗爭者,他們不是媒體及大眾眼中的社運英雄,而是在第一線捲起衣袖、彎下身軀、腳踏土地、走入群眾的行動者。
同樣的,這本書的再版,是要誠懇地告訴讀者這塊土地被忽略的公民行動與人民歷史,也要向參與進步社會運動的朋友再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