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社區營造政策因民眾的培力與自主參與公共事務,節省國家社會成本,從1994年推展迄今,形成了許多公私協力的能量,銜接公部門政策不足及民間協力動員的可能,未來如何持續讓社區力量可以銜接社會趨勢,以社區力量調適政策方向,讓政策推展更符合民眾需求,銜接在地資源,建構台灣特色公民社會力,是我們期待的。
因此本次集結許多的議題NGO團體,將開辦目前台灣與民眾切身相關的生活議題與多元面向的未來趨勢議題論壇,邀請各黨派不分區立委,共同瞭解各議題的發展與民間已討論狀況及民眾提出共識解決方法,以對談形式,逐漸釐清最適台灣未來發展方案。
活動資訊
時間:12月4日(五)下午14:00 (13:30入場)
地點:台北市社造中心(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7號)
目前將規劃有以下議題:
1.高齡照顧:「長照社區化,社區怎麼做?」
2.青年就業:「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及社區結合」
3.住宅正義:「社宅、社福與社造結合的社會正向照顧力量」
4.城鄉合作:「在地經濟結合社群網絡─社區與社會集體經營的社會企業」
高齡照顧:「長照社區化,社區怎麼做?」
引言人:洪德仁/台灣健康城市聯盟理事長、社造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照顧服務法》已於今年五月份通過了,很快的,也會通過長期照顧的保險法,令人關切的是,法條內容至今仍有所爭議與尚未完備的部份,若無完善的配套措施及觀念上的宣導,之後將可能引發一些負面效應與問題。長照法的通過將提供許多機構如老人照顧中心、療養中心等機會,但從社區營造的角度來看,養老最好的地方是每個人原本生活的地方也就是「社區」,亦即是「在地老化」的概念,能否歸納出真正在地老化的需求,未來將之轉化成為長照可以提供的服務,而非只著重於機構化的面向。
(各黨派推派不分區立委與談、NGO與公民提問)
青年就業:「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及社區結合」
引言人: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在台灣產業需求轉型的此刻,青年創業、自造者、共創空間、閒置空間進駐、社會企業創立、募資平台、創意市集、社會設計,甚至回農現象中的潮農與型農…等,這些時髦的新名詞,卻可能是年輕人捨棄(或被捨棄)傳統就業方式,試圖在新時代中開創出新興產業的契機。 這個契機並不僅僅存在於大都會或類矽谷之中,也同時存在於大都會之外的偏遠鄉鎮中。 年輕人面對不同於三四五年級的新時代,許多的工作機會毋寧需要自己敏銳地觀察出來、創造出來,如同以色列鼓勵年輕人運用科技,抓住機會創新創業一般。
(各黨派推派不分區立委與談、NGO與公民提問)
住宅正義:「社宅、社福與社造結合的社會正向照顧力量」
引言人:呂秉怡/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社會住宅」是指由政府直接或補助興建,或利用民間擁有之合於居住標準的房屋,採「只租不售」模式,以低於市場租金出租給社經弱勢與特殊對象的住宅。觀諸世界先進國家,皆推行社會住宅來照顧人民,並藉此調節住宅市場的弊端。
惟我國長期以來的住宅政策,乃建立在「住者有其屋」與「市場萬能」這兩組錯誤意識型態上,絕大部分措施與資源,都投入促進房地產市場「活絡」及鼓吹人民購屋。未來社會住宅應優先照顧社經弱勢,廣建社宅達5%,成立住宅法人,提供制度誘因,鼓勵民間成立社會住宅興辦營運的第三部門或社會企業,進駐社會住宅,結合社區營造與福利照顧,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各黨派推派不分區立委與談、NGO與公民提問)
城鄉合作:「在地經濟結合社群網絡─社區與社會集體經營的社會企業」
引言人:李永展/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資源分布不均,造成城鄉落差,但是否透過城鄉合作,讓城市發揮消費端功能,可以社群網絡支持鄉村的發展,共創韌性社區的可能,讓社區與社會的集體經營,扶持鄉村發展。《農村再生條例》2010年7月通過至今,未能落實以農村基層為主,以地方產業為主,以社區思維為主的理念,而是形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透過水土保持局進行地方建設,嘉惠特定業者而非農村居民、地方產業。值此食安問題,健康需求為地方百姓念茲在茲的議題,如何妥當運用農村再生基金落實法案內容,期待執行以社區為導向、以人民為基礎的農村再生,奠定在地經濟的基礎,創造地方就業機會。
(各黨派推派不分區立委與談、NGO與公民提問)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合辦單位:中華民國景觀學會、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