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公庫特約記者 張已廉
在「PM2.5議題與產業發展及經濟選擇」的場次中,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認為,倘若經濟市場沒有把外部成本內部化,空汙問題是不會得到解決的。
如何將外部成本內部化?陳吉仲表示,基本經濟學概念中的機會成本計算是很重要的。以國光石化開發案中的濕地與台中火力發電廠為例,如果國光石化將未來濕地的使用權納入開發成本計算裡,是絕對不合乎經濟效益的。他也說,台中火力發電廠在計算燃煤與燃氣之間成本差距的方式也很有問題的,例如,若是將人民減少的壽命加入計算,燃煤的實際成本反而高於燃氣成本的。
陳吉仲希望政府可以矯正失靈的市場,政府如果做不到,現在就是矯正政府最好的時機,利用選舉時刻,要求候選人提出承諾、做出具體措施。陳吉仲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未必衝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空汙,經濟一樣可以成長。他表示,衡量重大決策的兩大經濟指標應包含「效率」與「公平」兩大原則,執政者做出任何決策時,必須要謹慎考慮兩者的先後順序。陳吉仲指出台灣政府濫用GDP指數,他表示,GDP無法展現外部成本,而且政府在計算GDP的方式是錯誤的。他認為,在考慮GDP時更應該要了解好處是誰拿走了?成長背後的代價是什麼?他希望台灣政府可以拋棄對於GDP的迷思,有魄力地做出對環境有益的具體措施。
台大國發所博士候選人王瑞庚認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困境是因為受限於發展型國家模式,將資源技術集中發展特定部門。他也指出,空氣汙染是跨地域的問題,台灣急需做出精確的擴散模擬圖,並且符合擴散實況以及結合健康風險評估。王瑞庚說,台灣政府在計算電廠、石化業排放PM2.5多寡的方式並不正確,因為把沒有被汙染到的地區也當作母數,反而把真正的影響給稀釋掉了,這樣並不能測出空氣汙染的嚴重性。
文藻外語大學文教創意產業學院教授高明瑞提出了「社會創業」的概念,他認為應致力於社會的正向改變,並回頭反思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思維所造成的各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