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知名考古學家Charles Dawson在不列顛發現了皮爾當人,有類似猩猩的下顎,和現代人相當的腦容量。這發現不僅滿足不列顛帝國的種族主義虛榮心,還誤導了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考古學發展。直到1953年,人們證實皮爾當人造假,迷思才被打破。人們才接受:人種起源於非洲,且漫長演化過程中,腦容量大小其實都跟猩猩相差無幾。(圖片來源)
文/許全義(台中一中歷史科教師)
本文主要是談談有關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觀察或想像。歷史是邁向未來的後視鏡。沒有歷史,不認識過去,往往陷溺於偶像崇拜和偏見之中而不自知。就好像一台車飛奔向前,卻無後視鏡一樣危險;或是ㄧ個蹺蹺板(see-saw),支點壞了或配重失衡,只卡在一邊(see)而已。
例如,有關什麼是人、人的特質為何的問題。
米開朗基羅(1475-1564)這幅《亞當的誕生》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宗教信仰、跟上帝有所接觸。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米開朗基羅認為上帝就存在人的腦海裡-因為上帝跟天使在一起的皺褶圖像,恰如人體大腦的解剖圖。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一樣,對人體解剖學,已有相當認識。
問題是,人之為人的特色,真的是有腦袋瓜,有信仰嗎?
十七世紀的笛卡爾也接受這個用腦袋瓜來看人的命題,所以說,我思故我在。一直到十九世紀,西方還是普遍接受人以腦袋見長,甚至用腦容量大小來決定人種高低優劣。十九世紀種族主義認為:白人最優秀,腦容量最大;黑人像小孩,腦容量小,所以比較低等。
這種大頭崇拜強烈到,十九世紀科學家面對激烈爭辯的議題,所持證據無法說服彼此時,會賭誰的腦容量比較大,誰贏。甚至還會造假考古證據,如皮爾當人(Piltdown man)造假案即是。維多利亞時代,不列顛稱雄國際,可是著名的尼安德塔人、克羅馬儂人遺骸都發現在歐洲大陸,讓法國有機會說,我們從人類始祖以來都比不列顛先進。那時的不列顛就像今天的中國一般,焦急渴望在自己土地上找到更早的介於猩猩和現代人之間的遺失連鍊(missing link)。
1912年知名考古學家Charles Dawson(1864 – 1916)在不列顛發現了皮爾當人,有類似猩猩的下顎,和現代人相當的腦容量。這發現不僅滿足不列顛帝國的種族主義虛榮心,還誤導了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考古學發展。他們相信原始人在飲食習慣改變之前,就擁有驚人的腦容量,而且人類源起於不列顛。此迷失要一直到1953年,人們證實皮爾當人造假後,才被打破。人們才接受:人種起源於非洲,而且在人類漫長演化過程中,腦容量大小其實都跟猩猩相差無幾。人之異於猩猩,並不在於有顆大大的腦袋。
白種人因為腦容量比較大所以比其他人種更優秀的假設,後來還是禁不體質人類學嚴格的檢驗。黑人腦容量平均來講其實比白人還高。為化解此窘境,深信自己比較優秀的白人於是提出幼態持續理論:白人比較優秀,因為她的腦袋比較像小孩子,比較圓,所以比較能學習。不像黑人腦袋瓜不圓,比較沒有像小孩子般持續學習的彈性,所以比較惡劣。很不幸的是,黃種人的頭顱卻比白種人圓,皮膚比較平滑,四肢也比較短小,更像小孩子,看起來,更能維持幼態不斷學習的樣子。白種人依舊不是最優秀的。
白種人接著又發展出另一套從腦袋瓜看人種優劣的理論:看哪個種族的女生屁股比較大,就比較優秀。因為人是少數懷孕生子時,胎兒頭大到可能造成難產,非另有他人協助生產不可的。這也是人後來會發展出婚姻制度與群居社會的主要原因之一。女人屁股大,表示其身體結構更適合生產頭好壯壯的小孩,所以更優秀。
十九世紀觀察當代人種提出三種用腦袋瓜來決定人種優劣的理論:成人大頭,像女人般頭顱圓圓的和胎兒可以頭好壯壯的。這可以說是認真的人類學研究了,有自我修正或嚴格檢驗。可是當我們擴大脈絡檢視過去證據時,就發現人腦袋瓜至上理論有點站不住腳。考古證據顯示,人來自非洲大陸,先直立行走,耐長途奔跑追捕獵物後,才逐漸擴大腦容量的。與其說人生而思考,不如說人生人奔跑(born to run)。又考古證據也顯示,人出現比較大的躍進,除直立行走空出兩手使用工具外,還有發聲腔下移,有比較好的語言能力。相較而言,腦容量變大比較像是果,而不是因。
又人生而為人,善於合作,或許還比善於思考更重要。如被我們的祖先,智人,打敗的尼安德塔人。他的腦容量其實比智人還大,肌肉骨骼也比智人強。不過從考古資料來看,尼安德塔人所摶成的社會人數有限。他們總無法發展成幾千人、幾萬人甚至像今天城市幾千萬人的聚落。換言之,智人與其說善於思考,不如說更善於政治或善於合作。亞里斯多德說,人是語言與政治的動物,質樸乎應了近代考古證據中所呈現的人之為人的特質。
又就人類學家來看,大家都是食人族,文明人不見得比原始人或猩猩在道德上高明多少。猩猩也會用語言溝通,規劃哪個負責埋伏,哪個追擊。大象和猩猩都會繪畫,表達其情感,而且往往比一般畫家畫得還賣座。所以從倫理道德、語言藝術或情感表達上來看,人一樣異於禽獸者幾希。
為了釐清人與動物的不同,賈德戴蒙在《第三種猩猩》一書,歸納了人所有生物特徵,覺得只有兩點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
- 女性隱藏發情期。一般哺乳類,尤其是排卵期,會有明顯發情,體味鮮明,屁股紅腫之類的。卵子有限,人為何不珍惜,發出訊號來吸引異性?這有什麼演化上的好處?因為人類幼態持續很長,需要有人幫忙撫育。如果男性不清楚自己是否能達陣,留下後代,就會守在女性旁邊。此外,雄靈長類往往有殺非自己親生的嬰兒習慣。如果女性隱藏發情期,男性就不知道那是怎麼來的嬰兒,是不是自己的小孩?
- 年老女性會停經: 適者生存的判斷標準就是能繁衍後代,怎麼會有生物還可以活很久,卻放棄繁殖機能?志誠說,可以節省資源修補身體,活久一點,把經驗傳承下去。宗信認為,可以照顧小孩。自己小孩要自出生到可以獨立生存還要十二到十五年,如果一停經就死掉,那豈不是意味著新生嬰兒無人照顧。所以在策略上,與其再生下新生兒,不如活久一點,照顧已經生下來,卻無法獨立生存者。又族內利他也是生物演化上非常重要的策略,如螞蟻和自己不生小孩幫助照顧姊妹小孩的台灣藍鵲等等。人也可透過幫忙照顧姊妹的小孩,讓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
但整體而言,人跟猩猩沒甚麼兩樣?最殘酷的人,或許可以說是英國人,因為幾乎滅掉了整個北美原住民。他們往往覺得原住民,很難溝通,又不健康,可能傳染某種病,讓他們整個滅掉是剛剛好。這種殘酷跟生活在環境資源貧脊的猩猩之屠殺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表面上,我們或許看到文明人,放棄砍人,甚至放棄生殖。可是實際上,屠殺運動無日無之,如煙酒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之肆無忌憚。
人或許有自由意志。人的腦結構,有腦幹、延腦和大腦組成。相較於其他動物,人的大腦特別發達。大腦主意識。腦幹和延腦掌情緒和荷爾蒙。人之育兒,不像鱷魚只是出於喜歡,而是有意識的負責盡職。鱷魚對小鱷魚也很溫柔,百般呵護。可是當小鱷魚長大後,大鱷魚遇到飢荒時,會毫不遲疑想辦法吃掉較小的鱷魚,連自己小孩也不例外的。人對自己的小孩子,或許因大腦特別發達,往往有一輩子的牽絆與責任感。不過,那種責任感並非天生(腦幹和延腦管的才是天生的),而是學來的。
總之,從考古證據看來,人並不是以腦袋瓜來定優劣的思考動物,而是看誰會奔跑,更會使用工具,誰更善於溝通與群體合作,組織成更大的政體。考古學告訴我們有關人的特質是什麼的知識或許還是錯的,或許還是像”屁股比較大比較優”的理論一樣可笑。可是透過考古看到人類的過去,至少讓我們看到從十六世紀以降普遍接受的,”人以腦袋見長”的命題鬆動了,讓我們不要那麼輕易掉入這種腦袋最大的偶像崇拜與偏見之中。又人或許有自由意志,但須注意到自己動物性的限制,否則可能鑄下大惡而不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