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公公併」的迷思:高教工會的幾點質疑與主張

文/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公公併」似乎是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的高教議題。我們有幾點質疑:

第一、公公併牽涉到許多科系、教職員、教育內容、資源…等等的變動,到底是在什麼樣的高等教育願景之下,教育部去鼓勵這樣的方向?如果連願景都不清楚,到底為何要推動這種改變?

第二點,有許多人質疑當前「大學太多」,但這些人真正的批評其實是:「因為學生增多,教育部沒有對應的增加資源,導致資源被稀釋掉,從而使得教育品質下降」(可以從「生師比」的惡化看出來)。是「教育品質」的問題,而不是「大學數量」才是關鍵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是投入資源,提高教育品質,如果只是減少「大學數目」,資源也沒有增加,那數量變少又有何用?

第三點,我們懷疑教育部在缺乏高等教育願景的觀照下,推動「公公併」這個政策,其實與以前一樣,只是為了「國際排行」的虛偽意義而已。用大學合併後,加總起來的論文發表數目來衝國際排名,當做是一種政績,這種政策未免也太廉價了吧!

第四點,若我們診斷當前高教有嚴重的私有化問題,應該進行高教公共化的改革;亦即,應讓公立大學所能涵蓋的學生數量由三成往上提升,那麼,在此原則下,我們所應追求的反而應該是「公私併」。換言之,在高教公共化的願景下,我們應當進行的是「公私併」,那到底教育部是基於什麼樣的願景要「公公併」?

「公公併」這個政策就好像一個人生病了,既不去看醫生,也不吃藥,倒是跑去買衣服,請問,穿得漂漂亮亮會對病情有什麼幫助嗎?教育部現在的作法正是如此,不增加更多的資源,改善生師比,提高教育品質,也說不出什麼高教願景,儘是追求漂亮的表面數字,我們可以說,這種「務虛」政策完全反映出這十幾年來教育部一貫逃避問題的精神狀態。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