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教育

「台灣矯正教育最大問題:沒有矯正教育」 鄭麗君:須跨部會合作、系統性重構

5

文/公庫記者 羅真

少年矯正機構的學生家庭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之比率占18.5%及8.35%,有24.7%收容學生家庭經濟為近貧。來自單親家庭之比率占45.2%,其次為具有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未婚生育家庭、父母分居家庭等兩項以上之家庭,占18.33%。-引自監察院調查報告(103司調0021)

少年矯正機構的設立,即是希望藉由教育讓孩子改過向善、有機會回歸社會。然而,台灣的矯正機構人數過多、資源不足且未能個別化因材施教,孩子能否從中學習成長、是否有機會獲得新生,連帶成為隱憂。監所關注小組、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冤獄平反協會,於去年底(2015年12月13日)舉辦「透視與關注:2015監所參訪論壇」,其中也談及矯正教育議題,邀集參訪者、法律學者、立法委員與官員到場討論。

 

他第一次接受特殊教育,在誠正中學

12307426_759359084192883_2234808988548789503_o-680x400

監所關注小組2014-2015年實地走訪台灣各監所,試圖看見收容人生存處境,隨後舉辦論壇,將議題帯出監禁高牆,討論改革的可能性。

公庫亦參與論壇並加以紀錄,選擇其中三個主題(勞作金、管理或管教、矯正教育)作成三篇報導。

隸屬於法務部的犯罪矯正機關中,少年矯正機構包含少年輔育院(有桃園、彰化兩間)與矯正學校(有誠正中學、明陽中學兩所),前者收容經法院裁處感化教育的少年,後者接收感化教育少年以及被判刑的少年。

相對於少輔院,矯正學校較晚設立,設立目的即是希望少年受刑人能透過「學校教育」矯正不良習性、改過自新,未來順利回歸社會。然而,當前無論是少輔院或矯正學校,在矯正教育上皆有值得討論的問題。

矯正學校隸屬於法務部,但教育事項則受教育部督導。這般行政結構造成校內職員的分化,同時在許多事件的處理上可看見兩大機關互相指稱為對方職責,造成長期以來許多問題無法有效率解決;除此之外,監所參訪成員之一、中壢高商公民老師顏偉家注意到教育內容規劃上的問題,「矯正學校是比較嚴重的受容人,少輔院是比較輕微的,可是並未適用相同的課綱,而就算有差別,為什麼犯行較重的收容人採學校教育,較輕微的收容人反倒沒有教育部的介入?」

長期關注矯正教育的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說,法務部不願意改制、教育部不願多加干涉,矯正機構這二十年來就像孤兒一樣飄搖。「桃園少輔院中,戒護區跟行政區難以區分,吊豬肉、曬豬肉(輔育院內常見的體罰方式,已遭監察院糾正侵害人權)是稀鬆平常的事。」

IMG_5823

李茂生回憶,誠正中學曾經有個孩子,起初送進去時,全校都無法接納他,因為每天晚上他都吵得人家不能睡覺,後來校方安排跟他同鄉的孩子作為室友,但那孩子仍舊受不了。這件事法務部不管、教育部不管,所幸找到一位企業主捐贈五十萬,才把兩間教室改成資源教室,並且讓孩子接受特殊教育老師的教導陪伴。半年之後,這個孩子變得完全不一樣。孩子說,他15歲以前從來沒有接受過特殊教育,第一次接受特殊教育就是在誠正中學。「你看多麼可憐!他為什麼偏差?如果早一點救他、早一點教他,他不會變成這個樣子。」

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援引法務部資料指出,矯正學校與輔育院中,不少孩子具有智能、情緒、學習或多重障礙問題。有一半(51.55%)的孩子家庭經濟狀況低落,大部分(70.96%)的孩子的原生家庭結構不夠健全、家庭功能不彰。彰化少輔院某任院長曾經告訴李茂生,「我現在有二十幾個小孩子期滿要出院,但是社會上不接、父母親不接、沒有人要他們,他們在輔育院外面遊蕩,我們把他們接進來給他們洗澡吃飯,再放出去。」

 

李茂生:台灣沒有矯正教育

正因為有著特殊狀況,這群孩子需要加倍溫暖的陪伴,理想的教育內容也應對症下藥,然而,當前的矯正學校被抨擊無法達到因材施教,甚至遭質疑台灣沒有真正的矯正教育。

少輔院的教育項目依據《少年輔育院條例》第40條辦理:以品德教育為主,知識技能教育為輔。顏偉家實地參訪發現,品德教育即是以論語、弟子規、唱軍歌等方式教導學生,質疑這般作法流於道德訓誡形式、也不符公民教育潮流。此外,知識吸收方面採補習教育,並非學校上課形式、也未有教育部的參與跟關注。

而矯正學校的教育項目則由教育部所屬的少年矯正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參照中學課綱設計較簡單的課程。然而,李茂生認為教材內容過份簡單、貶低孩子;同時,現下的教育內容已有諸多問題,將一般課綱移植進矯正教育,亦未能使矯正教育變得更好。

李茂生認為,矯正學校中的孩子有其特殊的需求,矯正教育教材必須更深入研擬。「補救教學要師資、要時間、要錢。此外,一般補救教育、職業教育,都不是矯正教育;台灣沒有矯正教育!日本的矯正教育是一整套以認知學習為主軸的教學,目的是改變孩子學習與行為模式;他們將孩子分為不同的犯罪類型,每個類型下都有六個階層,不同階層投注的資源也不同。」

5

「如果我們不救他們,也等於不救我們自己。你把五六百、七八百個這樣的孩子養在一起,等到他們18-23歲被放回社會上去的時候,請問會變成什麼樣子?」李茂生還反諷地說,也許有人會說少年犯罪一律死刑,那矯正學校跟輔育院都不需要了,社會也安全了!但這樣的想法是對或錯,要好好考慮。

 

鄭麗君:須跨部會合作、系統性重構

立法委員鄭麗君坦言國會長期忽略這項議題,並且在論壇中承諾未來將邀集各委員會共同努力,也致力於促成跨部會合作,期待能重構矯正教育體系。

IMG_5802

鄭麗君說,目前矯正教育最核心的問題,即是我國還沒有矯正教育。所有行政機關皆須體認,並且作整體系統重建。「第一,要改制。1997年的矯正學校通則改一半,教育部不能走回頭路、將矯正學校改回為少輔院,我作為民意代表我自己的立場是這樣;第二,必須量身打造矯正教育跟教案,其他國家做得到,沒有道理台灣做不到。顯然這件事情不是一兩個老師的事,也不是花個一兩千萬的事,這是整個國家的系統包含法務部、教育部、內政部、衛福部,要整體量身打造制度。當前教育的問題不管是哪一級都已經千瘡百孔,如果用這套教育系統、法規套進矯正學校,恐怕都沒有辦法得成這個目標。第三,師資要有系統的建構。」

鄭麗君提醒教育部,憲法保障受教權,而這些少年需要更高強度的教育來協助;當前矯正學校主管機關是法務部,教育部是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教育部應在此角色上有更積極作為。

 

「透視與關注:2015監所參訪論壇」系列報導

之一、受刑人工作報酬不足基本開銷 矯正署:大部分廠商都不會想進監獄來(連結
之二、是監獄還是學校? 律師劉繼蔚:矯正機構應避免孩子進入終生犯罪輪迴(連結
之三、「台灣矯正教育最大問題:沒有矯正教育」 鄭麗君:須跨部會合作、系統性重構(連結

 

標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