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jiahung li
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團體
一年一度的平溪天燈節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全台各地蜂擁而至的遊客,興高采烈地塞爆原本寧靜山中小鎮,而往往大家在讚嘆節慶當晚天燈升起祝福語的同時,以為從此可以為自己帶來整年的希望和幸福,卻不見天燈在升起後第二天這些天燈降落後,帶給當地鳥類生態、樹林和公共安全的一次次浩劫。
2003年台北縣擴大辦理的平溪天燈節,交通部觀光局也將之納入全國十二大節慶活動之一,當年時任正、副總統的陳水扁與呂秀蓮也親臨與會,在中央與地方合作「拚觀光」的思維下,原本「幽暗夜空流火明」的靜謐深意,成為商業觀光的犧牲品,也種下平溪天燈節大規模施放造成環境衝擊的惡因。
雖政府單位仍持續大規模宣傳放天燈的活動,但施放天燈造成的環境衝擊,近年來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反對施放的公民意識逐漸升高,甚至有藝人為堅持不贊成放天燈的個人理念,寧可放棄豐厚的主持收入,選擇婉辭主辦單位的主持邀約,此舉獲得數萬網友按讚相挺,顯見台灣社會正視天燈問題的公民意識已蔚然成形。
2月22日元宵節當天,北北基的三位市長,將齊聚平溪施放天燈,其中最受矚目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為要求政府與政治人物正視天燈所造成的環境衝擊,莫成為助漲濫放天燈惡習的幫兇,多個公民團體今發起【終止山林無妄災,嚴管天燈保平安】的連署行動,呼籲北北基三位市長應藉此元宵節施放天燈的重要節慶,也同時呼籲大家施放天燈也應考慮對生態環境的損害,讓大家一起重新檢視元宵節施放天燈的活動,政府亦應進一步嚴格控管平溪天燈的施放數量和方式。
天燈造成污染,該管制的不是施放天燈,而是天燈的製作方式,以及施放數量。平溪放天燈是一項美好傳統,但是天燈節絕非被官商聯合攏斷,窄化成「放天燈」的活動,而是從製作到祈福的一連串節慶深意。就以祈福而言,天燈內燒金紙,有送錢給上天祈福的涵意,不是現今外面寫文,昇天就得應驗。
每年放天燈,每年有人罵,但是一個傳統不該淪喪至此,觀光局猛推國際觀光拼人數,當地商家大量販售衝商機,其實都讓平溪天燈越來越離「幽暗夜空流火明」的靜謐深意。
該是回歸一個過程重於施放的節慶,平溪放天燈已經抹去當地元宵時,拜神擺桌家人聚的地方文化深意,只是引入大量遊客,擠入天燈廣場,聽著舞台歌唱,每年等高官放巨大天燈,再來群眾一波波猛放,時間到了齊轟而散,那不是美麗平溪,該有的觀光模式。
傳統習俗向來不是環保生態的敵人,問題在於工業化、商業化、觀光化後,那種質變量變造成的新問題。
我們的訴求:
- 政府推動觀光發展的同時,也應兼顧相關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與危害。
- 中央與地方政府除落實消防法之相關規定外,應針對平溪天燈節提出兼具文化傳統及保護自然生態之具體有效管理辦法。
連署團體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看守台灣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公義生態社會聯盟、金羊毛冒險學院、松菸護樹志工團、松菸公園催生聯盟、南崁文化、千里步道協會、BATTAO自主行動聯盟、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北投捍衛保護區聯盟(陸續增加中)
個人
林聖崇 財團法人淨竹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高茹萍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理事長
洪美惠 台北市大湖里里長
呂之杞 台北市碧山里里長
蕭文杰 台北商業大學講師
賴芬蘭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林元笠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南區總代表
(陸續增加中)
平溪天燈傳統尚待論證 (作者:蕭文杰)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58063
平溪放天燈的傳統新北市政府的說法是:『據說源自於早年十分地區曾鬧過土匪,村民們向山中逃躲避難,等土匪走後,留守在村中的人會施放天燈作為信號,告知山上的村民可以返家。而當日返家的日子正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從此每年元宵節,村民便以放天燈來慶祝並互報平安。也因此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還有一種說法是,『天燈』以閩南語口語相傳中音與『添丁』相似,『天燈』在口語上也有『天頂的燈』之意,『添丁』就成了『天燈』。當地居民會在廟宇中祈福放天燈,並在天燈上寫上『早生貴子』、『五穀豐收』等祈福吉祥語。每年元宵節是春耕季節之始,先民也藉由施放天燈向上天祈求一年的希望,慢慢延續下來就變成地方上在元宵節時的活動。
對此說法文史學者並不完全認同,台北商業大學講師蕭文杰表示,若由研究角度出發,新北市所提供的資料顯然不夠嚴謹,讓人質疑此習俗是否為真?因為一個文化資產指定後必須有研究報告,這些報告根據文資法第10條,主管機關應主動公開,但是目前在新北市文化局的網站與出版系統是查無任何官方的研究報告書。另外,平溪天燈的傳統源自道光年間盜匪作亂可能是偽造。會有這樣推論,原因是中央研究院已經將清代的台灣文獻數位化,這些台灣史的史料至少上百本,但當中並查無平溪放天燈這件事。且日本人為了治理台灣,對於台灣慣習有嚴謹調查,目前日治時期文獻也查無平溪放天燈這類資料。
蕭文杰表示,事實上清代的台灣史關於官逼民反的起義、盜匪作亂、械鬥、抗官或是遊民騷亂大多都有資料可查,這些為非作歹或是起義之徒通常可知姓名,例如道光年間的許尚、沈知、朱蔚……等人皆是事例,怎麼平溪盜匪是無名、無姓、無史料可驗證?又根據本人在1990年左右的數次訪談,平溪老一輩人並沒有聽過這樣傳統,不知新北市文化局如何證明資料為真?
平溪掉天燈—傳統習俗的現代反思 (作者:munch)
http://e-info.org.tw/node/84013
傳統的天燈製作,以細竹為框,棉紙為罩,大小限於紙張大小,大約在30公分高,內置祈福金紙,澆上煤油。在施放時,點燃金紙提供熱力上昇,上昇到天空後,火勢會由細竹框架延燒,引燃燈身燒盡,就算未燒盡落地,也因為是竹、紙自然材質,長久會自然分解,因此傳統天燈對環境的衝擊甚小。
但傳統天燈製作不易,劈竹、編竹、黏紙等,都是細工,為了製作求快速,產品大量化,於是竹製不易,換成鐵絲,棉紙也為了方便保存、雨天施放,改為塗料紙質,加上天燈不斷加大,造成天燈昇天後,很難完全燃燒,落地後,鐵線存在,塗料紙質不易腐爛,形成垃圾污染,甚至因為體積大,飄行更遠,更是遁入山林、飄進都市,形成防災問題。工業化天燈生產大量、價格低廉,人人皆可放,造成一個節慶過後,一放數千具,成為大量的山林垃圾。
施放天燈造成的環境衝擊與災害已成事實,管制天燈刻不容緩,縱使地方政府以天燈是傳統習俗來推展觀光,但傳統習俗不會用「不分季節」、「人山人海」的方式,每日、每月地施放天燈,更不會在元宵節一次施放數千數百的天燈垃圾。
對於天燈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與災害,呼籲政府應朝廢止大型天燈活動的方向進行檢討,並在廢止相關活動前,針對天燈施放進行嚴格之管制,除施放數量、時間外,更應進一步規範天燈的製作方式,禁止施放大型、機械化大量生產、人工材質、對環境有害的工業化天燈,轉而引導在地發展傳統天燈之手工藝,以小型、手工、採用自然材質之天燈,才能達成平溪地區觀光發展、在地經濟與環境永續三贏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