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庫按:徐世榮在臉書上發表「土地徵收是基本人權的課題,絕非是金錢補償的課題!」敬告政府不要故意塑造土地所有權人貪得無厭的形象。施威全在臉書上回應:土地權這概念源自於貴族階級的特權利益,財產權是少數人的特權。公庫邀稿徐世榮及施威全再回應文,希望藉此引發更多討論。
文 / 徐世榮(政大地政系教授)
敬覆施威全先生及一些左派的朋友
針對我昨日「土地徵收是基本人權的課題,絕非是金錢補償的課題!」一文,施威全先生有不同的見解,認為財產權不是基本人權,而我的作為也是相當右派的(有興趣的朋友請見施先生臉書)。剛才我也給予了簡單回應,想一併提供給大家參考。
威全兄及各位朋友,謝謝指教,我回應一下,也請不吝指正。
1.什麼是土地的意涵?僅是財產權嗎?應該不是的,我不會把對於土地的權利僅限縮為財產權而已的,而土地徵收所剝奪的也絕非僅是財產權。
若以大法官第400號解釋為例:「就憲法第十五條關於人民財產權應予保障之規定,旨在確保個人依財產之存續狀態行使其自由使用、收益及處分之權能,並免於遭受公權力或第三人之侵害,俾能實現個人自由、發展人格及維護尊嚴。」土地徵收會危害自由權及人格權的,其他的大法官解釋(如709)也可參照。
2.保障財產權就是右派?我覺得這恐是學院派及教條式的說法,不僅缺乏社會實踐的體驗,也太過於簡化了。我這幾年協助土地被徵收戶的經驗是,深深覺得政府的土地徵收對象是有分階級的,被土地徵收的對象大概都是社會的弱者,如農民(大埔就是一例),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政府大肆採用區段徵收的原因,這是因為區段徵收大抵都是施行於農地之上,被徵收者大概都是農民,而且很多都是年紀大的長者。
為何會針對社會弱勢?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政治力及社會力,比較無法抵抗,而這就是所謂的「最小抵抗原則」。相對而言,我們卻很少看見政府會對於社會的富有階級或權貴進行土地徵收的。因此,我所協助的對象大抵都是社會弱勢,是社會的底層,其中很多都是老農民,而這是否為左派?右派?可能就因人解釋而異了。以上供參。
【回應】徐世榮:「保障財產權就是右派?」是教條式的說法
【回應】施威全:保衛私有產權論述無法抵擋弱勢農民競逐土地增值利益
【回應】陳虹穎:商榷「財產權」的社會性質與社會責任
【回應】施威全:財產權不是天賦人權,也無須道德化
【回應】陳虹穎:再談產權、土地抗爭與空間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