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投書】斷層帶並非震災唯一的解

圖 / Kotaro Akama

文 / Riona(DTRE德天國際地產分析師)

近來大家非常關注的震災議題,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我家在斷層帶上嗎?」

大台北地區分佈有五條斷層包括:金山斷層、嵌腳斷層、山腳斷層、台北斷層、新店斷層,而新北市斷層線的分佈地區,包括了金山區、淡水區(局部山區)、五股區、泰山區、新莊區、萬里區、三重區、瑞芳區、汐止區、永和區、中和區、土城區、板橋區、三峽區、鶯歌區、平溪區、雙溪區、貢寮區、坪林區、石碇區、深坑區、烏來區(局部山區)、新店區等23個轄區,含蓋的區域相當的大,且不乏人口居住頻繁的市區。

其中,屬於活動斷層的是山腳斷層,跨越台北市北投區、新北市五股區、泰山區及新莊區;也橫跨新北市五個重劃區:洲子洋、五股新市鎮、18甲、塭仔圳、下新莊,這些重劃後開發密集的地區,的確較危險。但是,重劃區的建物相對較新、只要選擇合法且非一案建商,基本上建築結構的耐震都無須過於擔心。惟新北市因地質與地形條件限制,有將近400萬人口居住在狹小的盆地中,導致都市高密度開發,人口密度高與分布集中的情形,許多專家也表示擔心新北市對於強震的承受力是否足夠。

也就是說,有無斷層並不一定是造成震災的關鍵因素,由於台灣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等相關法規都有相關規範,因此只要是在相關法規條文施行後建造的建築,並不需要特別擔憂斷層帶的問題。反而是建築密度與人口密集度,才是民眾更應該關注的焦點。

新北市於2008年委託台灣大學做協力進行地區災害防救計畫,利用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開發之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以全台曾發生之199 次歷史地震進行模擬,找出地震潛勢較高的里與區,並加以排序及討論。結果顯示5級的地震規模即可能對於新北市部分地區造成嚴重損失。

此外,內政部消防署曾於2015年公布《新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104年5月核定版-震災災害防救對策》,模擬山腳斷層發生7級強震來推估地震災損,經濟損失與傷亡人數的部分,不論是日間、夜間、假日或通勤時間傷亡人數皆以新莊區、板橋區、三重區為傷亡人數最多的三個轄區。此外,當強震來襲,三重區(傷亡人數最高)、板橋區(建物倒榻最多)、新莊區(經濟損失最大)等,肇因於人口密集與產業集中,將成為新北傷亡最嚴重行政區。

換句話說,有無斷層並非評估地震災損的關鍵,人口、建物的密集程度恐怕才是最重要的危機影響因素。而政府近來積極想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若希望以更高的容積獎勵作為誘因,也就代表一塊土地上所要承受的建築物樓地板面積、居住人數將會增加,如此一來,防災型都更反而加重了土地的負擔、加深地震、颱風等天災來襲時的災損,因此,容積獎勵不應該再作為政府推動都市更新的主要手段,應該朝向如何整合所有權人意見、加速整體流程與健全相關法令等方面著手才是。

綜合以上,民眾若想防災,應該注意的是建物本身的結構,特別是建築的使用維護狀況,許多老舊公寓都會將一樓移作店面使用而打通隔間、夾層與頂樓加蓋等違章情形,再加上一般民眾對於建築物的維護狀況多僅專注於室內管線、粉刷、壁癌等簡單修復而已,對於整體結構很少特別注意,而台灣天氣潮濕多變,建築在經過多年使用後都也須要維護與評估使用年限,也要進一步考量土地的乘載力,這些才更是防災更應該關注的焦點。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