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投書】談「返鄉的進擊」-劇場工作到社會的轉移

文 / 陳怡君

2016年228週末,差事劇團在台西村展開了《返鄉的進擊-台西村的故事》活動,這場「文化行動」積累自南風攝影集、村民的證言劇場和女媧變身,幾年來已經讓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個正在長期承受空氣汙染的漁村,而攝影和劇場的參與是讓台西村的環境議題擴展開來的主因之一,這次不是文化進入社區,而是文化回歸社區!

我認為劇場擁有強大的力量,首先是戲劇適合作為一種表達的方式,而且是經過思考和討論,加以整理出脈絡的,並且透過演員和音樂、舞台等等設計共同留給觀者思考的空間。第二,劇場工作是一群人的集結,對於劇團本身和對於觀眾而言都是,不管是籌備過程抑或演出當中,都是活生生的人的聚集。我是在這場行動的前一天才來到台西村參與了部分的活動的,在不斷接近台西村的去程上我在想,地處在(對市區來說)如此邊陲的海邊,除了交通、地理上的距離之外,同時也造成了生活上、心理上的距離,google map上看似鄰近的村名,實際上竟如他國一樣陌生,這場 「返鄉」的進擊,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應該就是把人親自帶來到這片受汙染的土地上吧!因為千萬篇文章和報導都不如站在那個海鳥消失的堤防、坐在只能長出酸苦果實的芭樂樹旁和與這些村民對話來的真實。

活動在許厝前面的空地進行,我們在觀眾到達之前共同整理這個村民提供的 「場域」,演員、技術等在專業劇場裡分工分明的組別,在這裡是要共同清掃、準備、搭棚,當大家一起把心力投注在這裡的時候,這個空間才會變成凝聚人民的場域,而不只是一個空地外加一個遮雨棚,我在許多劇團成員身上都看見這種自然的流露,演員不會坐在一旁補妝或是準備自己的表演,技術人員的也不會在彩排的時候滑手機或不在意,這件事是重要的,因為資本社會中過度追求效率與分工明確的制度間接地把人訓練成工具、好方便大量生產、劃清責任和趨向專業化,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正漸漸地在這樣的模式下被犧牲掉。

兩天的活動,村長都會透過活動中心屋頂上的廣播號召村民一同來參與,其實這場進擊的主辦人之二就是村民許立儀和村長先生,不管是證言劇場或是《女媧變身》演出,也都有村民的投入在其中,其實這場行動如果沒有台西村民的參與,或許會流於一種自以為的解救吧!而如果不將指控的權力還給村民,如果不將身體和戲劇的思考交給村民,那麼受害者就只能被動的沉默和等待,代之發聲的人也只會越加薄弱並且疏離,這次由兩者共同展開行動的《返鄉的進擊》有台西村民、有劇場、攝影與音樂工作者以及來自於台灣各地的觀眾,有了這些人的親身參與後才是真正的進擊!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