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社運發電機

【連署】15位閣員僅2位女性?婦團籲:新內閣應符合性別平等及多元平權

文 / 婦女新知基金會

昨日準閣揆林全公布第二波內閣名單,目前為止令人極度失望且憤怒。雖說「新內閣新氣象」,但這樣的內閣名單,實在讓人難以看出到底「新」在哪裡?

今年婦女節前夕,十四個婦女及性別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組閣時,閣員任一性別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一[1]、閣員本身應具多元族群階層背景,籌組一個具有性別意識、有能力回應台灣社會各階層女性及多元性別、不同族群的福利需求及權利呼聲的內閣。

然而,目前已知的十五位閣員中[2],只有兩位女性,算起來女性閣員比例只有13.3%,恰好與江宜樺內閣當年的超低比例完全相同,甚至低於目前即將卸任的張善政內閣(14.3%)。回顧前兩任男總統首屆上任後的第一波內閣名單,女性比例分別是22%(陳水扁總統)、20.8%(馬英九總統)。若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接下來公布的內閣名單繼續維持這樣的水準,會出現非常諷刺的結果:我國第一任女總統上任後的首波女性內閣閣員比例,將遠低於前兩任男總統。此外,閣員人選幾乎都是舊人回歸加上原官僚體系內升,背景毫無族群階層多元性可言,看不出任何性別、族群、階級敏感度。

今年一月總統大選落幕後,國際媒體爭相報導台灣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並盛讚這位新總統並非老舊政治世家出身,顯見台灣婦女參政門檻已降低,多元參政條件優於許多已開發國家。然而,如今台灣婦女參政門檻降低,絕非新任總統蔡英文兩次參選就達到的成就,而是過去眾多女權運動者與婦女團體在保守勢力大舉反對下,依然不懈的發聲、抗爭、修法,共同努力得來的成果。例如,已故的前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彭婉如,在1990年代,便力推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保障四分之一婦女參政名額」,儘管當時黨內強力反對、阻擋仍不曾放棄。過去種種辛苦打下的基礎,使得女人不再因為自己的性別而被拒於公共參與之外。

因此,自昨日準閣揆林全公布第二波名單之後,我們感到失望與憤怒。飽受盛讚的台灣第一任女總統,從還沒上任前的組閣動作,就展現出毫無促進婦女、多元族群參政的意願。以民進黨過去在中央和地方的執政經驗,不可能找不到任何女性、多元性別、來自不同族群、不同階層的優秀人才。準總統蔡英文與準內閣林全組閣時,若非沒有認真尋求多元人才,就是認真尋求後依然找不到。前者,是政治意志不足,沒有促進婦女與多元族群參政的決心;後者,反應的恐怕是民進黨內部組成結構依然守舊單一,嚴重缺乏多元性。不管是哪一種狀況都令人擔憂,這樣的執政黨、這樣的內閣,如何有能力回應台灣社會的多元需求?如何有能力緩解社會不公、消除各種壓迫、落實民眾的各種權利?

我們真切地期待,未來執政黨上台後能夠開創新氣象。也因此,這兩波內閣名單的公布,讓我們如此難以接受,在此我們再次沈痛地呼籲,未來的新內閣:

1. 閣員任一性別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一,組成應含括多元性別、各階層、不同族群。

2. 閣員應具備性別、族群、階級敏感度,組成性別平等與多元平權內閣,上任後應提出以落實社會正義、人民權利為目標的政策與施政計畫。

【加入連署網址】

發起團體

婦女新知基金會
台灣女性學學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南洋台灣姊妹會
高雄婦女新知協會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

(持續邀請中)

個人連署

李元貞
成令方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古明君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惠馨 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吳燕秋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沈秀華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姜貞吟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副教授
吳嘉麗 淡江大學化學系榮譽教授
盧孳艷 陽明大學護理學院教授
李丁讚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郭麗安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蕭昭君 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蘇芊玲 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官曉薇 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施逸翔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
黃淑玲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持續邀請中)

[1] 這是蔡英文在2012總統大選提出的「性別政策白皮書」當中的政見之一:「各級政府首長等公職 與委員會委員的任一性別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一」。雖然此處並未明言「公職」範圍,不過各國為促進女性參政,至少會要求在總統職權及行政權任命範圍內,任用具有性別意識者,並提高重要職位由女性擔任的比例。因此我們亦要求並監督下一任政府,未來行政院內閣閣員之任用、總統針對考試委員、監察委員、大法官之提名,皆應拔擢具有性別意識者,且落實性別比例三分之一原則。

[2] 包括行政院副院長、秘書長、發言人、五位政務委員、衛福部長、勞動部長、法務部長、國發會主委、環保署長、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農委會主委。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