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秉亨 整理
今天先要介紹兩本書,第一本是「大崩壞」,內容是在解釋文明為什麼會崩壞。今年初,史帝芬霍金表示,未來人類可能會移民到外太空,但在這之前,人類有可能已被自己的科技毀滅。作者點名的三項科技是核子戰爭、基因改造、全球暖化,其中後面兩個跟農業有關係。
世界各國過去對於農業的問題較少關注,一直到2008年農產價格上升,先進國家不肯出售糧食,以致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因為沒有糧食而產生動亂,還好後來就下降了。最主要的原因是金磚四國的興起,所以肉類消費量大增,肉類需要很多飼料的供應,2015年中國進口8千萬公噸,第二名墨西哥才400萬公噸。第二個原因是歐美規定汽油要加入10%的生質能源,以致美國有百分之四十的玉米拿來做酒精。最後的原因是當年石油油價大漲,油價一漲,化學藥品、運輸成本都增加,所以糧價就會很高。現在雖然石油價錢下降,但是糧食價錢並沒有下降很多,這表示糧食需求越來越多。
現在是石油生產的最高峰,未來石油會越來越少,成本越來越貴,先進國家的糧食也是會出問題。另一本要介紹的書叫做「沒有石油的明天」,這本預言如果沒有石油的話,紐約就會變成鬼城,而另一個更需要重視的問題就是溫室氣體排放量。
農藥與肥料是軍事工業的副產品
最近幾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提出解決之道,他們認為農業要典範轉移,將過去工業化的農法、全球化的糧食體系轉化成生態有機農法、小農與地產地銷的在地糧食體系。農業的發展曾經歷3G革命、綠色革命、基因革命,過去農業綠色技術的發展,讓農產量大增。綠色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採用大農機、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再加上加上自由貿易,但卻對於生物、文化多樣性與農村社會嚴重破壞。
農藥跟肥料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被大量使用,主要的原因是軍火商把毒氣(有機磷)跟炸藥(硝)做成殺蟲劑跟化學肥料。1969年「寂靜的春天」出版後,大家才了解農藥的壞處,美國也才成立環保署,不過,這些年來,人類還是沒甚麼反省,仍然大量使用農藥。
使用殺蟲劑跟化學肥料最明顯的害處,就是導致蜜蜂消失,少量的農藥讓蜜蜂神經受損,飛出去之後就飛不回來,異地身亡。另外一個則是造成土壤細菌的破壞,因為用了肥料,細菌變少,導致無法分解有機物成為有機質,土質越來越差。土質越差,農民就越加氮肥,可是吸收的有限,剩下的氮就滲到水中變成優養化,飄到空中變成溫室氣體的一種。農業部門的釋放佔了溫室氣體排放的20%。優養化在美國很嚴重,最有名的墨西哥灣,大家都說漁業變少是因為污染,但最可能的原因卻是優養化。另一個影響就是食品中添加化學物,以前用麵粉砂糖就可以做成餅乾,但現在是密密麻麻的化學藥劑,造成身體的傷害。例如,高果糖糖漿很難分解,會在肝臟中累積。
農業其實有很多的功能,如就業機會、為鄉村累積財富、吸納過度的城市人口、維持農地生物多樣性、創造優質景觀、涵養水源與國土等,但,WTO卻對全球農業造成嚴重影響。南韓農民李京海原本投資牧場,結果後來韓國開放牛肉,他跑去WTO會議自殺抗議。另外,墨西哥的小農種了很多不同品種的玉米,WTO開放之後,美國的玉米便宜輸入,造成許多小農失業。
化約論的科學觀只會關心哪一種元素可以讓農產品產量大增,卻不討論如果這些元素加到土壤後,會對環境造成甚麼影響。基因改造就是化約論科學的極致,相信處裡一、兩個基因,就可以讓農業生產增加,但是往往5、6年之後就會出問題。如南美洲的基改黃豆,用大量的農藥,造成週邊的小農跟原住民都受到藥害。
教宗方濟各來自阿根廷,很了解這個問題,去年他就說過基改會造成小農的消失。而紀錄片「殺戮農場」就是在講如果肉類的飼料來自基改的南美洲,吃肉就是在傷害這些原住民跟小農。
要以草根革命改變農業敗壞
農業應該轉變成草根革命,現在要把農業生產做180度的轉變。孟山都、先正達、杜邦、拜耳等大公司,早就在收集全世界的種子,大概有50%的種子都在它們手中,農藥、肥料也都是。
草根革命就是要改變這種問題,需要四種人的投入,務農者、加工者、銷售者、消費者。很多人問,有機農業的產量會不會比較低?事實上,現在有9億的人餓肚子,但是有許多國家糧食生產過剩,問題的關鍵是在糧食分配,並非糧食不夠。
經過實驗,在有錢國家,有機農法的產量約慣行農法的8成,產量還是不少。貧窮的國家,有機的農產品反而比慣行的農法產量高,因為他們的土地裡面的微生物受到肥料與農藥的破壞。農藥跟化肥像是毒品,越用越多,越用越慘。
美國Rhohale institute有兩塊田,一塊有機栽種、一塊使用農藥,經過三十年的比較,有機田需要投入的成本較低、溫室氣體較少、利潤比較高。我們要了解有機跟慣行農法的差別,從土壤就看得出來,有機土放在水裡面,還是會凝塊,使用過肥料農藥的土壤放在水裡,就很容易溶解。所以如果雨量不足的時候,有機農法的土還可以含水、化學農法的土壤沒有辦法含水,對於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改變種植方式非常重要。
微生物也很重要,好的土壤裡面,每平方公尺內有數百萬隻的微生物在改善土壤,特別是菌根菌,雖然當菌根菌依附在農作物的根會吸收一點農作物的養分,但是他可以幫忙農作物吸收更多的營養。在電影阿凡達裡,植物根植物之間可以透過菌根菌交流養分、化學抗體。
台灣現在慢慢在作這樣的努力,如社區菜市場、官田米保護水雉、通宵米保護石虎、貢寮米保護食蟹蒙、坪林茶保護翡翠樹蛙。今年2015年COP21,法國政府提倡千分之四倡議,每年增加土壤千分之四有機質,溫室氣體就會降下來。它們預計2020年要有一半的農業轉成生態農業。
以前台灣要看有機農業,要去古巴看,因為古巴被石油禁運,所以無法用大農機與農藥化肥,只能做有機。現在可以參考法國,2014年法國通過「未來農糧林法」,提高供應鏈競爭力、採用生態農業、年輕然飲食教育、農業社會辯論。有很多步驟要做,比如說農業教師很重要,台灣有四種人很不相信不用農藥,他們是農藥商、老農夫、農業官員、農業學者,農業教師要再訓練。若要減少動物抗生素、促進有機農法,歐洲作法是補助三年到五年,一年大概六七十億台幣鼓勵轉型。
農業歷史大概一萬年,種田之前先犁田最新的概念是,如果犁田之後,好的土壤會飛散、菌根菌會斷裂,現在會種上覆蓋作物,等到覆蓋作物長大之後,把他們折倒,為什麼要折倒,因為如果砍掉,他們會長新芽,折倒他們久了之後就會枯死變成有機質,對田的養分很好。
憲法明訂「農業工業化」是落伍的想法
最後,談談台灣的危機,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3成,大部分都靠進口,我們的畜牧業都是靠進口的飼料,如果石油成本增加的時候,我們的畜牧業也會出問題。還有兩大危機,年輕人不務農、土地被化肥破壞,因為務農所得太低,農家所得跟一般家庭相較只有8成,農家所得裡面只有2成是務農所得。台灣跟美國都是用低糧價政策,因為台灣都是大財團佔了經濟利益,勞工薪水都很低,所以財團跟政府要壓抑糧食的價錢,要不然勞工階級會抗爭不完。
農地越來越少也是個問題,因為農地便宜,所以被大量徵收。農地零碎化也是問題,農舍、違章工廠的問題。
現在的農藥是「加護病房式」的農業,只剩下氧氣管跟餵食管。十年前,就想要做農業基本法,但是一直延宕到現在。後來也想推動有機農業促進條例,台灣有機農業搞了20年,有機農地只占全部農地的0.7%。為什麼有機農業這麼重要,但卻是這麼難推?因為政府的預算沒有轉型,繼續補貼慣行農業。
政府應該要把給農藥肥料的補助,逐步轉變到有機農業的補助。諷刺的是,台灣的憲法還是停留在過去思想,憲法第146條:「國家應運用科學技術,以興修水利,增進地力,改善農業環境,規劃土地利用,開發農業資源,促成農業之工業化」,其實是很落伍的想法。我們可以參考瑞士的作法,在憲法中明定要照顧鄉村景觀、分散國境內居住、甚至可以偏離自由經濟原則。
台灣應該要立刻修法,放眼20年之後,台灣社會整體的未來,現在新政府去看明星農業,我有點擔心,新政府應該要很清楚,要把農業分成兩塊,一種是外銷可以賺錢的農企業,例如,蘭花很賺錢,但是賺錢的沒有多少人,其他不賺錢的農地、不賺錢的農民才是政府要照顧的重點。
台灣應該要種有機雜糧,過去本來種水稻,後來大家吃麵粉,原本有一個水田轉作雜糧的政策,當時雜糧的成本已經比進口高很多。因為要加入WTO,保障了白米的價格,放棄了雜糧的價格,農民為了賺錢,去種果樹跟蔬菜,但只要遇到生產過剩就會崩盤。
加入WTO水稻田有休耕補貼,不用種田有8萬元的收入,造成同地荒廢、土壤劣化。加上農業、從村周邊的生產鏈瓦解,社會議題就出現。所以台灣要復興雜糧產業,來增加鄉村就業機會,才能改變農村。問題是雜糧生產成本國產約13元、進口約8元。如果我們做有機雜糧,政府給錢,作為環境補貼,就不違反WTO,而且可以恢復土壤的健康,將來即時要化肥貴到用不起,仍然能夠生產糧食。這就是所謂的「有機雜糧救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