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長平
大家好!
我想談談「六四」鎮壓之前與之後的媒體輿論引導(public opinion guidance)。輿論引導與西方媒體理論中的議程設置(agenda setting)概念類似。議程設置是指大眾媒體通過提供信息及安排相關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註的事實及其先後。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麽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麽。輿論引導不一樣的地方是,它不僅決定人們想什麽,而且要求人們怎麽想。
兩周前,德國慶祝了柏林墻倒塌25周年。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其中說:「在浩如煙海的紀念柏林墻倒塌的文章中,僅有少數幾篇提到中國的『六四』事件。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中國民主運動推動了冷戰的結束,而冷戰結束讓它成為世界的棄兒。」其中一個體現是,西方對於共產專制陣營的對抗減少了,不少研究也停止了。但是中國對於西方的研究與輿論批評加強了。據悉中共派了人員專門研究蘇聯垮台和東歐巨變,總結出的教訓之一就是要嚴格控制媒體。
中共非常重視媒體的議程設置能力。以著名的「四二六」社論為例,也就是《人民日報》於1989年4月26日在頭版頭條刊發的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社論稱,「有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學生制造混亂,「全黨和全國人民都要充分認識這場鬥爭的嚴重性,團結起來,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一方面,這篇社論適得其反,引發了次日規模空前的「四二七」大遊行,並將學生運動變為全社會參與的民主運動,成為改變全球冷戰格局的蘇聯東歐巨變的先驅。但是,另一方面,這篇社論大概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汙名之作,給參加運動的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成為至今都不能解脫的魔咒。正如學生領袖王丹所說,「1989年當時,學生發動絕食相應提出兩條件:一是跟政府對話;二是修改《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改變這個社論的定性成為之後學運的主要訴求——其實第一個訴求,也就是要求對話,很大程度上也是要求政府承認學生上街是愛國行為。
一個運動以要求抗議對象承認運動的正當性為主要訴求,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著令人同情的理由。但是,拉開一點距離看,不得不說,這有點怪異。它模糊了運動的焦點,甚至讓人忘記了運動的初衷。運動的目標到底是什麽?這關系到運動策略和進退。當運動以要求對方承認為主要訴求時,就等於它被汙名者的議題設置牽著鼻子走了。
但是「六四」前和「六四」後的媒體輿論引導有很大的不同。「六四」前的輿論引導主要由包括發布「四二六」社論的《人民日報》、CCTV等媒體來完成,現在《環球時報》成為主角。比如對於香港占中運動,《環球時報》就發表了大量的報道和評論。
眾所周知,中共設置了巨大的防火墻(GFW),將眾多信息擋在墻外。中共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阻攔和刪除信息,這是扼殺言論自由、控制輿論最基本的手段。但是,中共在這方面的作為,遠遠不止這一點。防火墻的高大身影,掩飾了背後更多的動作。
何曉清博士曾說,她在哈佛開設的「六四」課程總會遇到一些來自中國的學生的反對。即便在血淋淋的屠殺證據面前,這些學生仍然認為政府鎮壓乃不得已而為之——沒有當年的坦克清場,就沒有今天的經濟發展。
2009年「六四」二十周年前後,我在香港大學做訪問學者,見到了更加極端的情景:絕大多數來自內地的學生形成一派,與絕大多數香港學生形成的另一方面尖銳對立,激烈爭吵,為中國政府的「六四」鎮壓辯護。我原本以為,來到資訊自由的社會,他們會為自己被長期剝奪的知情權而憤怒。
海外留學生力挺中國政府,有時是基於身份認同的困擾。然而,在中國國內,認為鎮壓「六四」運動、維持一黨專制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來自1989年以後中共推行的「去正義化」愛國主義教育。
此前的學校教育及媒體輿論強調正義,但欺騙民眾說共產黨是正義的化身,引領著人類的未來。1989年前後,這種意識形態宣告破產。中共改寫宣傳模式,告訴民眾世界上沒有正義,無論個人之間還是國際關系,只有充滿陰謀的利益算計。這種基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教育,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也使權貴階層擺脫了「六四」的歷史詰問。
堅持為公開「六四」真相而抗爭的人們,常常引用米蘭•昆德拉的話說,民眾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然而,中共似乎更加明白,和事實同樣重要的,是對歷史的闡釋——真相也許更多地來自於後者。
因此,這些年來,中國網絡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六四」話題,並沒有引發人們想象中的促進政權崩潰的效應。《環球時報》甚至以新的宣傳理論,主動談論「六四」話題。
對於香港占中運動,「人民日報式」宣傳會說:香港正在實現民主,而且將會是世界上最好的民主。「環球時報式」宣傳則說:西方也沒有真正的民主,他們支持香港的目的主要是搞亂香港、搞垮中國。搜索一下《環球時報》發表的文章,可以看到大量類似報道和評論:《黎智英被香港市民痛斥漢奸欲讓西方再控制香港》、《香港不能成西方反華勢力的橋頭堡》、《占中者在做西方勢力顛覆中國馬前卒》《西方唯恐香港不亂,只有大陸人民真心為你痛》,等等。
再比如,對於官員腐敗,「人民日報式」宣傳虛偽地說,官員都是人民公僕,必須純潔無暇,不能容忍一點腐敗。「環球時報式」宣傳則說,腐敗難以避免,只能慢慢改變,為了國家的未來,希望民眾能容忍適度的腐敗。
輿論審查的要義,不再是信息的封鎖,而是對信息解釋權的爭奪。奪得了信息的解釋權,同時也進行信息的部分控制,中共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害怕更多的信息進入。
同時中國也在輸出對於信息的解釋,關於中國特殊性和中國模式,關於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人權等人權理論,也被外國很多學者和普通民眾所接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