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外稿

北風:銘記六四,超越八九

圖 / XexeX

文 / 北風

1989年北京那場屠殺,數以百計千計甚至更多的學生和市民被中共政權殺害,殺人的罪犯們仍然逍遙法外,血債未被清算。作為中共罪惡史的一頁,「六四」事件應當被後人永遠銘記。為追求自由和民主所付出的那些年輕的生命,也應當被後人永遠紀念和哀悼。

但只有哀悼和紀念並不足夠,有志於推動中國民主轉型的人士,必須將紀念「八九民運」的活動和當下的抗爭結合起來,「八九民運」必須被超越。超越至少應該體現在幾個方面:對「八九民運」的反思,對當下政權的認識,對新抗爭模式的掌握。

二十七年來,每一年世界各地都有關於「八九民運」的紀念活動,反思文章也不少。反思「八九民運」的文章,認為學生太激進錯過退場機制,從而讓中國錯失改良機會的觀點仍然占據主流。這種錯誤的「反思」,與中國當下仍占據主流的改良或通過公民社會建設倒逼改良的思潮合拍,成為中國民主轉型的一大誤區與障礙。

「八九民運」未能成功,現在看來顯然是太不激進,當數以十萬計的學生占據天安門廣場,當數以百萬計的北京市民湧上街頭,如果能果斷沖進中南海,占據電台電視台,歷史或將就此改寫。另外,當數以百萬計的市民主動投身到這場運動中來,學生們卻將他們主動排斥在外,以保證所謂學運的純潔性。學生們甚至將毀損中共圖騰——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像的三名青年扭送給了警察。未能更廣泛深入地動員全社會參與這場民主運動,可視為運動未能成功的另一主要因素。

當然,以現在對結果的了解及對中共政權性質的認知來要求當時的學生們未必苛刻,當時的學生們,主體還是希望配合中共實現政治改革。但反思歷史,不能停留在歷史的局限性上。

「六四」屠殺之後,中國遭受國際封鎖,中共不得不在人權方面有所讓步,以換取外部國際環境的松動。學生及市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二十年的政治“小陽春”,直至2008年奧運會中國舉國維穩體制建立。2008年之後,中國政治環境急劇惡化,公民權利大幅倒退,其中習近平2012年上台執政後尤為嚴重,社會處在全面壓制狀態,反抗被壓至冰點。民間自上而下的改良希望已經完全破滅。

中共在八九年之後,利用全球化及新技術發展的紅利,加上對國內生態環境勞動力等各方面資源的惡性透支,透過市場控制集中財富,獲取了絕對的資源優勢,並支撐了舉國維穩體制的建立。近年來,依靠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普通民眾通訊、交通等人際往來方式的監控分析,建立了一套無孔不入的“雲極權”。當局已經具備能力將所有的有組織的抗爭撲滅在萌芽狀態,將整個社會充分地原子化。

面對這種基於市場和新技術的「雲極權」,前人所總結的用於結束專制的一些傳統抗爭模式都已經失效,近年來的維權運動,“零八憲章”和“新公民運動”等嘗試,最多也就具備了試錯的意義,而未能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

作為整體而言的「八九」一代,仍在堅持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已經不多,在這些人當中,大部分人還在寄希望於自上而下的改良。相對激進的人士,又停留在傳統的政黨組織綱領章程路線動員發動這套傳統的模式上。「八九」一代多數對當下政權的新變化認識不到位,想在抗爭理念與行動上與當下的抗爭相結合,都有非常大的困難。可喜的是,包括劉遠東、王默等中國“南方街頭運動”的參與者,盡管他們來自草根,但不管在認知上還是形式上,他們在整體上都已經超越了「八九」一代。

面對雲極權,「雲革命」或許是未來可能的形式。基於民眾普遍的情緒和訴求,通過新信息技術形成松散的聯結,發起去中心化的多場運動,多點諧振最終在政治訴求的引領下形成全面共振,直接結束專制政權;或通過連場運動,充分消耗當局的維穩資源,直至管治裂縫出現,從而開啟全面的組織化抗爭之路。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