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舜薇
留下亞圖羅一個人。他聽著艾莉德的鞋跟敲擊台階的聲音,等那聲音消失後,他就用想像的,想像她蹬蹬蹬跑過中庭,出了大門,走在人行道上,趕到電車站牌前。電車的聲音就很清楚:煞車,停站,每個人上車踩踏的腳步聲。「她搭上電車了。」他心想,彷彿看見他妻子擠在電車上的男女勞工人群中,那是每天載她去工廠的11路電車。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短篇小說《小夫妻奇遇記》*[1],描寫一對上班時間日夜交錯的藍領夫妻生活,這篇短短不到五頁的故事,據說就是《平行戀人》的藍本。雖名「奇遇記」,但卡爾維諾並沒有告訴我們,這對夫妻到底「遇見」什麼,倒是印度八〇後新銳導演將故事挪移到現代加爾各答,在懸念中醞釀出一場緩慢的奇遇。
電影背景是爆發關廠失業潮和勞工抗爭的西孟加拉邦。一對夫妻蟄居喧囂城市一角,各上日夜班的工作型態,切割他們的相處時空,兩人每天只能在丈夫結束夜班,妻子準備上日班的破曉時分短暫相會,其餘時間,就是等待。
等待,但不恍惚,沒有語言,卻不沉默,細緻的影像和聲音設計,將那些文學理應消失的勞動時間,煨出滿滿詩意。另一半不在,卻也無處不在的房間裡,生活細節隨意流瀉:兌錢、買菜、做飯、洗滌,一點一滴攢下勞動果實,有你有我。時間到了,打一通無聲電話給對方,提醒起床上工,暗語躲藏在勞動的縫隙之間。
時間,就是資本勞動體制的核心,勞資鬥爭的主角。轟隆隆的勞工影展,選映沒有對白的《平行戀人》,實在大膽,不禁要讚嘆策展團隊的選片眼光。又有人說是王家衛風格的印度片,抽象時間被具象化,如影展大餐中的一道清淡甜品,適合細細舔拭。
於是我好像知道卡爾維諾筆下的夫妻奇遇是什麼了。不在工作的那人盡力擴增實境,隔空抓寶(伴侶),藉以抵禦被勞動體制切割出的孤獨時空,反而勾出愛情最具體的樣貌:觀察、想像、等待。
本次影展僅映一場,請把握機會看大銀幕,你會發現那張軟軟薄薄的公車票根飄下來的角度與光影,刮得心裡一小塊酥麻。
[1]中文版收錄於短篇故事集《困難的愛》,時報出版(2015)。
光點華山電影館(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2016勞工影展:青貧世代8/26-9/4 光點華山、慕哲咖啡、TEDxTaipei更多影片資訊請上官網:http://www.tilff.taipei/
追蹤臉書粉絲專頁「2016台灣國際勞工影展」獲得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