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Jinhan
文 / 老蛋
我家世居淡水,家族從唐山過台灣,到我是第九代。我在淡水出生,高中以前都在淡水度過,高中以後求學與工作在台北,但仍然住淡水。38歲以後因為想念故鄉,決定回家發展,也就近照顧年邁父母。
因為地緣關係,淡水的許多地標我都玩遍了,從淡水河岸、老火車站、油車口、燈塔灣、港仔坪橋、公司田溪,到北海岸的老梅冷泉、大屯溪古道、楓樹湖、巴拉卡公路、八連溪等等,都有我許多的遊蹤與回憶。我熱愛故鄉的好山好水。
童年最難忘的一件事情是,跟長輩去當時還是一片美麗礁岸的港仔坪溪釣魚抓蝦,結果摔倒右腿逢了30幾針,至今仍留下一道10公分的疤痕。當年摔倒的礁岸,現在正如火如荼地在進行海景第一排的海上皇宮建案,疤痕還在,但是海岸已經消失,我很難過。
國中畢業後,老火車停駛,那時候還沒有登輝大道,我搭指南客運去台北求學,淡水也進入密集發展的階段。大概1990年代初期,政府推動「六年國家建設計劃」,大量徵收淡海土地,開發現在的新市鎮。我對那片土地的當時印象是:稻田、樹林、海岸線完全被剷平,騎車上巴拉卡公路到于右任墓園,從那裏朝淡水河出海口望去,光禿禿一片,非常像癩痢狗身上那片光禿禿的爛皮,超醜!
退伍以後我在台北工作,自此與淡水的連結中斷了好一陣子,直到後來回鄉才慢慢地連結回來,但是感覺淡水已經變很多,雜亂、擁擠、新面孔變多、大樓變多、天際線受到壓迫,淡水因為過度開發而失去以往的自然純樸。
最近淡江大橋的議題引起地方的意見分歧,寫給行政院長的那兩封投書及相關意見留言,我都看過了,這是個值得深切討論的公共議題。但很遺憾的是,我發現整個輿論被操作成支持建設的才是愛淡水的淡水人,或者質疑別人淡水住得不夠久就沒有資格代表淡水人發聲。更令我難過的是,這些激進撕裂的留言者當中,有我童年的玩伴與朋友,我不敢讓他們知道我的意見跟他不同而失去友誼。我痛恨有心人士為私利,做這種惡質的撕裂與操作,對這種行為,我強烈譴責!
據聞淡江大橋第三標橋樑主體工程將於今年底招標,已經在進行的事情,我不知表示意見是否還有用?但是如果還有轉圜的餘地,我真心懇求政府能夠放慢腳步,好好檢視建設淡江大橋的必要性。我認為這個議題可以簡單分成兩個層次來討論:
一、要不要蓋?什麼時候蓋?
淡江大橋是我讀國小時就被提起的案子,到現在我的孩子讀小學了,還沒有蓋成,顯見其急迫性應不是很大,否則早就已經完工,也不至於變成歷屆選舉政客們的芭樂支票,甚至淪為投機客炒房的題材。對於要不要蓋,我個人認為現階段還不到非蓋不可的時程,因為整個新市鎮的發展不如預期。查閱內政部的資料,遷進人口還不到當初預期的兩成,所以目前蓋橋不合乎經濟效益,至少等到整個新市鎮的進住率達到五成以後再來討論較適宜。
二、要怎麼蓋?橋梁是唯一方案嗎?
如果已經達到預定人口數而非蓋不可,我認為選擇一個同時能夠保留夕陽景觀又可以發揮交通功能的方案為宜,例如海底隧道,這樣就不會阻擋淡水夕照,我想反對的人也會比較少。
在兩封給院長的投書中,也有鄉親表達對環評的瑕疵和對公安的疑慮,我個人也比較重視這一部分。在眾多留言中,有網友提及2011年新北市府開挖填平淡水河岸,造成水文改變,影響淡江大橋環評精確性,我個人認同這個觀點。因為當時淡水河岸的造陸工程,我幾乎全程目睹,許多有爭議的開挖動作都選在深夜進行,手法之粗暴媲美大埔拆屋!幾萬坪的河岸被填平,水文改變是事實,然而對於出海口蓋橋地點的環評報告,卻沒有相關數據佐證說明,只要用常識去理解,貿然蓋橋的風險性必然大大增加!
淡江大橋的工安與環評已經涉及專業領域的部分,我並不很瞭解,但是我希望民意代表應主動針對安全部分好好進行瞭解,質詢官員相關問題,若真的有弊端,請嚴格把關,必要時就擱置蓋橋計畫,安全第一!
淡江大橋是30年前的計畫,那個時候剛結束戒嚴時期,人民還不懂得對政策表示意見,所以政府有些不合適的規畫,人民只好吞下去;現在是公民社會,每個人都有權利與義務對政府的政策做監督與回饋。為了避免爭端,我主張舉辦聽證會,相關資訊必須是公開透明的,必要時可採公投方式凝聚地方共識以解決爭端。
還有,我認為檢討淡江大橋的建設必須性,應該與淡海新市鎮的規劃發展一併討論,以下是我個人對新市鎮發展的建議:
一、重新檢討新市鎮的開發與規劃,並進行樓房總量管制。淡水的腹地實在太小,根本無法負荷那麼多的人口進住,光是每日用水以及垃圾問題,就是一個很嚴苛的考驗。如果以後真的住滿了人,以政府目前的公共基礎建設,無法應付這麼龐大的需求量。
二、有些計畫預定地經過變更後,不合乎目前使用現況,例如:家樂福前面那塊空地,原本是醫療專區的預定用地,這是淡水鄉親急迫需要的,卻在三年前被營建署變更為倉儲用地,這規劃令人匪夷所思!試想,淡江大橋通車營運後,每天貨櫃車在新市鎮主要幹道奔馳與機車爭道的險況,而且倉儲預定地旁邊就是新市國小,孩子每天放學過馬路要跟大卡車爭道,身為家長怎能安心?
如果新市鎮入住率真的不如預期,我也建議不妨改做其他規劃。淡水好山好水非常適合退休後養老,少子化的老人社會已經來臨,淡水聯外交通不便的狀況,或許可以成為避免過度開發的防火牆。因此我的建議如下:
一、落實並補強新市鎮的基礎公共工程建設,目前鄉親最苦惱的問題是自來水供水不穩定,以及汙水排放管線佈設率太低,請政府特別重視。
二、將倉儲預定地改回原來的醫療專區預定地,每年都有鄉親因為醫院位在交通繁忙的竹圍,在送醫過程中不幸往生,淡水鄉親很需要大型醫療機構,這比解決交通問題更實際。
三、協助財務狀況不佳的建商紓困,徵收剩餘空屋,將其改為社會住宅,讓真正買不起房子的受薪階級能夠有安身之處,落實新政府推動居住正義的政策。
四、結合區內大學院校資源,例如:淡江、聖約翰、真理、馬偕等,搭配產學合作計畫,將部分區塊轉規劃為老人長照示範特區,此舉亦可舒緩部分學校招生不足的壓力,並增加在地就業機會,一舉數得。
五、停止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計畫,並輔導北海岸各鄉里,發展精緻高附加價值的觀光休閒農業,平日服務社區長者,假日服務遊客,增加就業機會。
基於以上各種理由,我個人主張「現階段」不宜興建淡江大橋,如果您或貴單位也同意我的觀點,歡迎您加入反對蓋橋的連署活動,不一定要完全為了夕陽,還有很多理由值得我們去反對。
我是淡水人,我熱愛我的故鄉,或許您我對於淡江大橋的看法不盡相同,請放心,我不會因此就責罵你不愛淡水,或不配當淡水人。淡水是塊福地,大家都是鄉親,我愛你們!民主社會中,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言論自由,要學習互相尊重,歡迎大家盡量投書媒體陳述各種不同意見,透過公開的討論,得到全國同胞的支持,讓我們的需求真正被政府看到,一起為故鄉的將來打拼努力!
作者註:以上言論僅代表我個人意見,不代表全體淡水人。為了避免我的家人因為我的投書而造成困擾,請原諒我在此用化名。謝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