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制度不改,中央社永遠受到權力者控制

圖 / 總統府

文 / 管中祥

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近日遭綠營立委猛轟,不但廣告佣金、私設帳戶等問題遭到質疑,立委更直接點名要求下台。不過,陳國祥也寫公開信給蔡英文,直指民進黨一黨私心,並說,依規定,中央社董事及董事長任期三年,是要確保國家通訊社的專業自主和媒體獨立地位。

中央社董事是不是不隨政黨輪替影響的「任期制」?雙方各有爭辯,但依現行的《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來看,其實並無法確保中央社的媒體專業與自主。

事實上,中央社的歷史就是一部政治控制史。1924年,中央社成立,是國民黨第一個黨營的文化機構,成立是讓「黨國要政,以及各方面的消息不但具有迅速宣傳之能,且負有精密審查之責,兼得致貫徹統一之功。」成立的目就是在作新聞審查與宣傳,從來就不是個「獨立」媒體。

不過,當時除了蔣介石所能控制的國民黨報刊會採用中央社的新聞外, 其它非蔣派國民黨的媒體及一般民間報刊不受中央社的影響。一直到1932年年5月,中央社改組,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蕭同茲擔任社長,中央社的資訊控制力量逐漸擴大。

先是在南京建立總社,裝設最先進的收發報機,隨後形成了一個全國通訊網,向250家報紙供應新聞稿,並與交通部簽訂了專用無線電新聞通訊電台合約,控制使用無線電傳發新聞的專用權,也意味著中央社受到了政府的特許保護。

國民黨來台,中央社組織日益龐大,黨營的中央通訊社不僅和國民黨關係依舊密切,包括教育部及外交部也都編列預算補助。1995年,在中央社內部尋求專業轉型及民進黨的壓力下,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改制成「國家通訊社」。

當時擔任立委的呂秀蓮雖然表示,中央社所有人員應「行政中立、黨派中立、戒嚴時代的人物要換。」然而,依《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的規定,中央社的主要經費來自中央政府編列預算補助,董事會是由行政院院長遴選的學者專家、傳播專業及社會公正人士。換句話說,雖然中央社從國民黨黨營事業轉變成國家通訊社,政府仍是其主要的財政來源,而董事會也只是從過去執政的國民黨轉變成實際執政的政府,依然沒有獨立。

中央社的改制當然是一大進步,至少讓「國庫」不至通「黨庫」,但即使如此,中央社仍無法真正的獨立自主。在這樣的制度下,即使管理階層能夠秉持新聞專業,也大多只是依靠個人道德與專業堅持,政府若想上下其手,其實是易如反掌,這也使得一但政黨輪替,中央社的人士安排就充滿爭議。

雖然中央社是國家通訊社,未必只能作為國家資訊的宣傳服務,能否專業自主,提供多樣、豐富的資訊,亦是「國家」形像的展現。因此,民進黨與其不斷在人事爭議,如何使其超越黨派,維護新聞自主,才是民進黨政府未來改革的重點。例如,可以在制度上仿效現有公視的作法,降低政府干預董事會的人士運作;經費上,編列預算「捐贈」而非「補助」;以及建立新聞自主公約,讓新聞室不受董事會影響,運作獨立、專業自主,這都是民進黨除了批評個人作為,更是在體制改革應該作的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