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甸基金會
上週在新北市,一名獨自照顧有精神疾病手足與母親的鄭姓婦人,
因擔心鑑定精神疾病會被社會貼上標籤, 遲遲不敢接受政府及公益團體的幫忙,後來鄭婦因長年照顧壓力, 在母親離世後自殺結束生命, 而這些精神疾病照顧者的壓力有誰能知?
當精神患者做錯事或犯法時,照顧他的家屬往往成為指責對象,
10多年前,
活動一開始,照顧者代表吳金蓮女士背著房子,踏著沉重的步伐,
「走出來吧!家屬的態度與關愛,攸關精神患者的穩定與復元。」而
「專線的存在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讓家屬活得更好。」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自民國93年投入精神障礙服務,
【照顧者 – 吳金蓮】
一頭白髮的吳金蓮女士,今年67歲,過去四十七年來,一直在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二哥,直至今年初二哥去世後,才結束照顧者的生活。
四十七年前,吳金蓮的二哥曾因有精神困擾,向大學的師長求援,但當時師長並未警覺他的異樣,沒有適時給予協助,後來二哥就生病了。輾轉換過幾家醫院後,久久才知道二哥罹患躁鬱症,除了固定服藥,並接受心理治療,病況才日漸趨穩。在二哥的照護過程中,雖然兄弟姊妹也都出了一份力,最主要的照護者還是媽媽。一開始,吳媽媽著急著到處求神問卜。隨著二哥生病的時間拉長,吳媽媽逐漸接受自己兒子生病的事實,並開始嘗試吸收許多新的觀念和照顧上的知識,媽媽更會把醫生開的藥,全部記在腦海裡,確實執行醫囑,只要漏吃哪一顆,吳媽媽全都一清二楚。
因緣際會下,二哥到大哥上班的環保局擔任約聘清潔工,後來更成為正式員工,一直在環保局工作直到退休。直到二十年前,吳媽媽過世,在照顧上,對眾手足起了重大的變化。為彌補媽媽過世的遺憾,在外地工作的吳金蓮雖無法隨時陪伴在二哥身邊,但只要家人通知二哥病情有變化,吳金蓮定會馬上奔回南部。長期奔波所累積的精神壓力,無處傾訴,只好一股腦全埋在心底,而忘了照顧自己,之後而有憂鬱症慢慢產生,有好幾次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信好當時有即時就醫,才沒有惡化。
在看診的機緣下,接觸到家連家家屬精神健康教育課程,受到了啟蒙,打開了視窗,明白了甚麼是精神疾病,以及疾病者的處境,也學到如何照顧自己,如何抒解壓力,曾經一度緊閉的心扉,得以重新開啟。現在的吳金蓮不但是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協會的理事長,更是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的催生志工,她認為照顧者專線的設立,能讓家屬在患者急性發作、慌亂不知所措時,能有線索可循。如能協助盡快就醫、得到最適當的治療,勢必讓照顧者壓力減輕。吳金蓮也希望能從精障者家屬到自己罹患憂鬱症的照護經驗中,提醒其他照顧者務必善待自己。精障者的照顧之路漫長而艱辛,家屬的支撐是病者重返社群的基石,故而家屬非常非常的重要。
【照顧者 – 邱爸】
資深照顧者邱爸今年66歲,年輕時在海外定居工作,曾在溫哥華當過幾年的醫生,退休後就回到台灣生活。正要開始享受退休生活時,11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接到派出所員警來電表示,女兒說話歇斯底里的,精神有些異常,後來才知道女兒因為工作職場的不順利,更遭受男友暴力相向,造成情感性的精神分裂。邱爸回憶起當時仍是記憶猶新,他說那天立刻從台北出發前往南部看女兒,也是從那一刻起,邱爸的退休生活也變得很不一樣。
邱爸發現女兒有精神疾病時,他沒有失落太久,反而開始到處上課讀書,認識甚麼是精神疾病,才知道要如何面對生病的女兒。邱爸說,女兒是個很喜歡工作的人,生病後仍是到處面試求職,但因為社會對精神障礙者的嚴重排斥,無法接受生病的女兒,使她的求職之路非常辛苦,有一年女兒在補習班上班,無意間把身障者的愛心卡拿出來,因同事告狀,女兒當場被炒魷魚。甚至坐公車時,還會被司機質問你有甚麼病,為什麼拿別人愛心卡?種種不公平的對待,經常發生在已經生病的女兒身上,後來女兒只好回家休養。
在邱爸的照顧下,女兒目前精神狀況很穩定,邱爸更盡全力投入關懷照顧者,為有需要諮詢的家庭四處奔波。邱爸回憶起這幾年的照顧者人生,他說,很多家屬因為害怕不敢面對自己生病的家人,但對於精障者而言,病情的好壞,家人占了關鍵性的角色,他認為家人的愛與關懷,可以灌溉精障者的心靈,給予精障者支持的力量,讓病情更穩定。此次伊甸成立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邱爸更是幕後最重要的推手,他相信透過照顧者間的經驗交流,能讓更多家屬在照顧的過程中,更有勇氣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