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夜書眼中的世界

2015年巴黎協議整理

文/夜書

導火線

京都議定書形同虛設,越來越多事證證明全球暖化的存在,在聯合國的號召下産生一份似有若無的協議。

事件經過

時間 事件
1997 年 12 月 11 日 京都議定書在日本的氣候綱要會議上通過,其中一項重要的目標是附件一的國家要以 1990 年為基礎,溫室氣體的五年平均值要再低 5.2%。
2005 年 02 月 16 日 在達到目標數的國家國會中同意後開始生效,所以驗收的時間是以 2008 到 2012 這五年為準。
2012 年 12 月 08 日 在京都議定書無法達成的環境下,各國在每年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多哈修正案。但後來因簽署的國家未達門檻,修正案根本無法施行。
2013 年 11 月 沒有國家期待京都議定書的氛圍下各國試著提出一些自己的目標,但最後還是沒有提出一致性的結論。在此會議中二大議題被重視,一個是碳交易,另一個是開發中國家。
2015 年 12 月 12 日 在挑燈夜戰一個星期後眾所矚目的巴黎氣候協議終於出爐,目標是控制全球升溫不超過攝氏二度,很明顯可以看出各國在這中間的角力。
2016 年 04 月 22 日 在世界地球日的這天巴黎氣候協議簽署國家終於跨過門檻,預計在 2016 年 11 月 04 日生效。

解釋

1. 京都議定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把六種溫室氣體換成二氧化碳後,降到比 1990 年少 5.2%。只要 55 個國家通過「且」附件一國家的二氧化碳在 1990 年的排放量超過 55% 也簽署後,京都議定書就會自動強制生效。

2. 什麼是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

主要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組成,注要這其中不包含中國和印度。這些國家被要求不同的減碳目標,也成為爾後京都議定書失敗的原因。

3. 京都議定書為什麼會失敗?

先撇開美國不談就有很多原因了。一是因為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實在是太死,很多國家根本就無法達成;二來是目標本身訴求不明確,很難說減碳跟降低全球暖化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三是沒有罰責,甚至是退出也沒有關係,這擺明就是不用遵守也不會遭受責難;四是 2008 年的金融海潚,一個不可多得的藉口;五是日益明顯的排碳大國(就是在說中國大陸和印度)可以完全置身世外,讓人說不過去。這些原因讓京都議定書從一開始就很難推行,到了驗收的 2012 年就沒有國家想要繼續,可以說是以失敗收場。

4. 美國為何不簽署京都議定書?

講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做不到。共和黨的立場一向都是反對全球暖化,喬治·華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總統上台後也沒有跡象要改變。後來又受到 911 恐佈攻擊,就又成為一個完美的藉口。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上任時遇到了金融海潚,所以也沒有興趣在這邊,就這樣二個原本可以簽署的總統到最後都略過,成為京都議定書最大的絆腳石。

5. 美國不簽京都議定書有什麼影響?

不簽署的美國自然要找一堆理由,除了剛剛說過的附件一國家會把一些國家排除的問題之外,反對全球暖化也是美國一貫主張。但是在商業立國的商人算計下,美國後來也發展一些模式來避開無法達到京都議定書的問題,像是碳交易就是一個例子。碳交易被歐洲環保團體嚴重批評,身為排碳大國不去思索如果確實得減少排碳,卻只會想出歪步,讓人無法苟同。

6. 為何日本和俄羅斯不再簽署多哈修正案?

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金融海潚的拖累,當經濟搞不起來的時候,在選票的壓力下就不會有政權會去解決暖化的問題,政治的現實就是這樣。當然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在做「模範生」,如果美國都可以這樣搞,日本俄羅斯沒有必要在明知道做不到的情形下還要去簽署修正案,讓簽署多哈修正案的國家剩沒幾個,根本不會有實現的一天。

7. 真的有全球暖化這個議題嗎?

美國在 2011 是茶黨高峰的一年,其一項主張就是全球暖化根本不存在,他們拿一堆數據認為全球的升溫是在正常範圍內,還有人認為全球本來就是在周期下升溫,所以升溫個幾度不會問題。但這在 2014 年有些轉變,部份媒體開始去強化全球暖化的傾向,甚至拿一些數據(像是 2014 年均溫是過去最高的一年)去批評否認全球暖化的人,讓美國的輿論漸漸支持全球暖化。但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人士(尤其是共和黨員)主張全球暖化不存在。筆者昰認為不論全球暖化存不存在,都不應該浪費資源;若是照著現在的消費模式,再幾個地球也不夠用。

8. 碳交議是在交易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排碳的單位可以買別人減碳的結果,來達到我減碳的目標。在京都議定書的年代很紅的原因是如果碳是買賣的話,沒有達成減碳目標的國家可以藉此達成。環保團體卻非常反對這個交易,因為沒有達成的國家可以以這個方式投機取巧,更無心於減碳,違反京都議定書的初衷。

9. 巴黎氣候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控制全球的平均溫度,不要超過工業化前的攝氏 2 度,並且盡力朝 1.5 度為目標。請注意現在己經超過一度了。另外只要 55 個國家通過「且」排放總量超過 55% 的國家也簽署後,巴㴝氣候協議就會生效。

10. 巴黎氣候協議跟京都議定書差在哪裡?

目標是最明顯的差異,京都議定書是以減碳為目標,但是減碳的計算以及碳交易的問題,讓這個目標在爾後談判過程中直接被捨棄,就誠如上面所說的,直接退出比硬撐還要簡單。所以巴㴝協議改以彼此督促的方式進行,各國自己訂出一個降低溫度的方式,而這個方式是需要定時提交到大會,每年再開會討論彼此的執行方式,來共同達到目標。目前是約定 2020 年要通報一次各國的自主頁獻,並每五年通報一次。

11. 巴黎氣候協議有罰責嗎?

新的巴黎協議的目標雖然比較可行,卻有一點非常有趣,就是控制升溫在二度以內這點。這個目標的問題在於假設地球升溫二度了,卻沒有人可以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直接加害者。但是在各國的元首挑燈夜戰一個禮拜就只能討論出這樣,其實己經得來不易,但這也擺明把問題丢到下幾次氣候大會在討論,並沒有提出一個具體的作法,讓不少環保人士失望。

12. 開發中的國家為何要獨立出來?

錢的問題。在這次最終的協議版本中多次重複提到,就是己開發國家每年要出美金 1000 億元以上給開發中和未開發國家(預計從 2020 年開始),做為達成降溫目標的援助。但在這之中最有問題的就是中國,國民生産毛額(GDP)己躍升成全球第二的國家竟然被歸類在開發中國家很難讓人信服。文中又提及己開發國家要去幫助開發中和未開發國家達成降溫目標,如果以中國來看卻實有點好笑:一個在賣太陽能板的國家(中國),竟然要一個買太陽能板的國家(美國和歐盟)幫忙,至於要幫什麼,就再也明顯不過了。

13. 什麼樣的原因讓這麼多的國家想要加入巴黎氣候協議?

美國在這次不想再擔任被動的角色,讓其他國家會認為比較真實。在整個談判過程中部份國家多次揚言要退出會議,確實讓不少觀注的人捏了一把冷汗。最終協議之所以可以被廣為接受的原因在於各方都有做出讓步,開發中國家的問題、罰責的問題、碳交易的問題都可以看到讓步的痕跡,所有會員國也是在這個情形下同意。

14. 中國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最明顯的就是金援了,在文中處處都可以發現開發中國家好像很可憐,四處都需要關注。從這就不難理解為何習近平和歐巴馬見面二人唯一的話題就是全球暖化了,中國大陸也從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轉成對自己有利的局面。但筆者認為中國大陸如果用這種方式維繫,不會想如何出來主導局勢,而是用這種方式營取小利,那只會離大國之路越來越遠。

15. 美國為什麼態度會轉向?

還是卡在主導權的問題。京都議定書因為美國很早就不積極參與,所以在後面很多事務就沒有辦法站在高處,處處受到別人的牽制,尤其來自歐盟的最強烈。比較常被討論的就是碳交易,美國絕對可以成為碳交易大國,但因為遲遲不肯加入京都議定書,很難在碳市場占上風。所以美國這次因為要主導權,但卻要給開發中國家每年 1000 億美元的資助,這也明示出美國身為強權的方式,表面上好像很風光,背地裡卻付出相當巨額的代價。

參考資料

維基連結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