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蘇芊玲:完整的性知識與討論 讓孩子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朱曼寧 / 整理

「性」可以怎麼教?日前伴侶盟在彰化播放性教育影片《青春水漾》,被部分家長和民意代表抨擊「不知怎麼教小孩」。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主持人管中祥邀請長年致力性別平等教育的性平協會監事蘇芊玲,一起討論台灣性教育的推動方式及問題。

2002年成立的性平協會,在思考如何推動性教育時,有對內、向外兩個途徑。所謂對內就是去回溯自己的成長歷程。以台灣過去的性教育來說,其實就充滿明顯的性別問題。從最早期大家都知道健康教育「跳過第十四章」,到後來雖然稍有觸及,但仍比較著重生理取向,而且裡面還有些性別偏頗或不平衡的狀況,例如強調互動是女生的責任,「女生要守護自己,交朋友要特別小心」,非常片面的將責任推給成長中的女孩,卻比較不覺得男性是可以思考、做決定,在兩性關係裡也要是個學習體。另外,也比較採取禁止、恐嚇的態度,例如強調太早性行為會造成懷孕、是不好的行為,或者把性病、愛滋拿來當成最大的恐嚇。

瑞典交流經驗 催生《性要怎麼教》

向外方面,台灣在將近二十年前,開始注意到北歐國家的性別政策,比方瑞典的性教育等等,慢慢開始有所接觸。蘇芊玲說:「我們發現瑞典推動性教育和我們有非常不同的思考,務實、善待成長中的年輕人,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歷程,家長的責任是陪伴、給予知識、培養年輕人做決定的能力等等,非常吸引我們。」

點下圖觀看完整內容
15000205_10154737457893833_1016735430886480869_o

在與瑞典交流的過程中,性平協會開始思考在台灣推出不一樣的性教育模式。一開始,在資源比較缺乏的狀況下,性平協會推出「性要怎麼教」的手冊,「我們想要直接對話的對象是老師,先跟老師做分享,讓老師回到課堂再跟學生做互動,這是我們鎖定的互動群眾。」

《青春水漾》引發恐懼與辯論 蘇芊玲正面看待

可是在推廣手冊的過程當中,有人反映,這樣一本手冊還是不夠,可能需要更多的媒材,她因此想到,影像可能會是好的推動方式。性平協會於是推出《青春水樣》這部影片,希望透過影像,讓大家對性教育有不一樣的看法。蘇芊玲說,這部影片採取不迴避的方式,把成長中的年輕人當成是可以接受各種知識、以及做決定的主體,然後把需要的知識告訴他們,也希望老師可以在課堂裡頭,跟著影片的步調,好好帶學生討論。

蘇芊玲形容,《青春水漾》嘗試推動「光譜另一邊」的教育方式,希望透過這份教材進一步打開性教育的知識、概念層面。這也是性平協會推動性教育的信念,認為不論對於成長中的任何人、甚至對上一代也比較好。

《青春水漾》用水與性來對比,許多場景,不論主角,或是中年的父母親學游泳的過程,其中的隱喻相當明顯。如同游泳必須從悶氣、打水開始學起,性與生活中的所有面向一樣,都需要學習;學會之後,可以如魚得水,增進健康、促進親密關係等等。

不過部分人看完,卻感到恐懼及害怕。蘇芊玲認為,任何一種教材,如果不能引發討論,其實應該不會是好教材,「一個可以引發辯論、討論的教材,我們覺得它才是好教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後續有很多意見,我想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5

至於部分顯然沒有看過影片的批評,雖然令人遺憾,蘇芊玲也邀請這些批評者先看過影片。

完整的知識 讓孩子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當然,蘇芊玲也不否認,有不少人對兒童青少年的態度,比較採取保護主義。希望小孩不要出錯、安全成長的想法,固然無可厚非,但她認為值得思辨的是,「營造一個暖房或者是無菌室,我們的小孩就可以安全地長大?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號。」

特別是現在資訊取得相當方便,除非把小孩監禁起來、做很大的管制,否則他們曝露在各種媒材的情況下,取得資訊非常方便。蘇芊玲認為,大人面對這個狀況,必須去想想:面對下一代,把知識的層面打開來,可能才是最好的教育:「我還是相信完整的知識是培養我們做決定的能力。如果我們是這樣子一步一步地陪伴小孩,然後充分討論,這樣培養出來的小孩更有信心、可以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而不是因為缺乏能力,常常可能是盲目的。­」

【同步收看】《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30集:性平教育害我不知怎麼教孩子?

【延伸閱讀】

沒有性別平等的校園,如何有性別平等意識的公民?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被愛的
性別改革的歷史是一場革命
勇敢的母親 給同志小孩的話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