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環境

【投書】沒有反方意見的新聞報導 媒體何必為李科永圖書館喪失公允?

圖/一篇沒有反方意見的報導,完全依照高雄市府的官方新聞稿而撰寫的新聞,自由時報2016年12月28日刊登在地方新聞

文/張丞賢(高雄醫學大學眼科醫師)

爭議三年的李科永圖書館案,日前高雄市府有了新宣傳,說已歷經三次調整設計。不知到底是自願調整?還是被迫?如果是自願,為何羅東、竹南、士林、台中的李科永紀念圖書館都沒有多次調整設計過?還是因為高雄有環保市民,不斷請求市府考量公園環境、綠地、老樹及保育蒼鷹,市府才不得不多次更改設計?既然是反應環保市民的請求,何以市府又要批評:”惟極少數人之極端意見,並不等於公民意見。”?此言不僅前後矛盾,也曝露了高雄市府的復仇心態。

文中豪稱此建物:”追求人文生態共存,發揚不只為自己的精神。”然而實情卻是強拆迫遷身障兒童圖書館,使身障兒童流離失所;趕離原棲樹頭的鳳頭蒼鷹,分明是生態與人文的大諷刺!自豪的說不為自己,卻早在合約中明定:市府要為李鵬雄先生父子三人分年辦理賦稅減免。(見合約第十二條)

冠名制度全球皆然,無損公共服務性,但是其前提為:感念對社會有貢獻之人。李科永乃一介商賈伐木致富,公司主力已遷離台灣,對台灣與高雄有何令人感念之貢獻?在此案曝光之前無人知曉李科永為何許人,如今紛紛擾擾確實讓市民見識其後代之作為,但仍然令人不解的是:為何他有權力掛名在中央公園?其他富賈若仿此要求,高雄市府是否也比照辦理?這麼一來,高雄中央公園豈不插滿有錢人的名號?

宣傳中也提及老樹林,說樹木移植數量從47棵降為1棵 ,圖書館與樹的擁抱。此宣傳最得人心:數字漂亮,用詞感人。但因市府文化局宣傳李案一向不老實,所以必須將圖面公開與反方對證,確實無誤才能正式對外宣布。先前文化局一直謊稱此建築設計為綠建築,一經查證,根本連綠建築標章都未申請,遑論得到其認證。倘若有聽證會制度,這些言論不實的官員早該下臺賠罪。

關於建物面積,說由原設計500坪減少為181.76坪,基地面積縮小,如此說法是詭詐的數字遊戲。原設計是建築物地基225坪,但是破壞綠地的整地面積是500坪。如今市府不談整地面積,光說出建築物的地基181.76坪,實在與原有建物地基225坪未差多少。但是市府不再列出全部整地的面積來做比較。詐騙的技巧是蘋果比橘子,欺騙不知情民眾。自己自豪說:”建築只占中央公園面積不到6/1000。”,同時也說:”不但不會減少中央公園的綠地面積。”真是前後句矛盾:在公園裡蓋下房子,綠地為什麼不會減少?

此建物原設計18公尺高,企圖成為全公園最高的亮點來誇耀主子,如今被迫謙虛下降到12.5公尺 。但是設計改成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開挖地下室難道不會破壞中央公園綠地土層、透水及涵養地下水的能力? 建築師自認蓋一座隱身於樹林,僅12.5公尺高之社區圖書館,但是從中華路民生路口一眼望去,李科永紀念圖書館龐然大物就會現身,哪會是隱身在林內?

李科永捐圖案無疑是陳菊政府與民溝通最失敗的經典範例,但卻被市府屢屢惡意引用來自誇其民主風度。市府口中的的15場說明會、1場公聽會,是在103年4月連立堅議員於議會強力質詢陳菊市長,才有的公開曝光此案。但就一句前施純福館長辯稱之語:此案根本不需說明會及公聽會,足見市府原來的想法。而且在市府唯一一場公聽會中,台上所有貴賓無一是反方人士,一言堂如何有臉稱之為公聽會?一場論壇是高雄市護樹護地協會假人權學堂主辦,市府未來一人,只有一位親市府里長前來探虛實。市議會5場公聽會也是議員主辦,無奈市府官員從未正面答覆市民所提疑問。依市議會附帶決議,市府委請研考會辦理民調,理當民調題目要由市府跟環團共同決定,但市府未曾徵詢過環團意見,也未知會議員就逕行電話民調,如此黑箱也僅獲六成支持。但是民間民調是近9成絕對多數反對,為何市府絕口不提?公民團體一再要求參照台南飛雁新村辦理公民城鄉論壇,市府是一直迴避。如果是少數人的極端意見,市府在害怕什麼?

高雄市府是真的不用心,因為真正公民意見是要易地選址,這點市府從未採納,從未思考。前金區有舊總圖書館可以補強成為圖書館,近在公園對側;淨空多時的舊市議會位在前金區中心,又有捷運可達;沒有學生的空教室及空學校不只一所⋯⋯如此多樣的選擇可以滿足市民、環團及民團的期待,為何市府與基金會不與民溝通,達到真正的多贏?

高雄市府與李科永家族簽署的不合理合約。

【延伸閱讀】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21集:圖書館冠名剷綠地 高雄會是宜居城市?

【投書】請小英總統也能給高雄市民公平回應市府無理亂言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