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欲保障勞工休息權利的一例一休制度,如今讓資方紛紛喊漲,商總理事長賴正鎰甚至認為,一例一休會造成勞工薪水未增、資方多付成本、民眾承擔物價上漲,「三輸」的局面。那麼,堅持修改的法條、上漲的物價到底換得了什麼?
「如果過去我們享用的低價與便利,背後的代價是讓勞工難以調薪、休假,那這個轉型就是社會該去承擔的。」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姚光祖這週來到《燦爛時光會客室》作客,他提到,勞動條件若要往前走,就須承擔轉型造成的社會衝擊,但是他也質疑,「一例一休」所造成的影響被外界誇張化。
姚光祖首先點出,應從「政策的影響(資方成本上升)」及「政策本身」兩區塊,分別討論一例一休制度。
欲改善過勞 社會必面對資方成本上升
從「政策的影響」面向討論,姚光祖認為,「資方成本上升是縮減工時後,社會必然要面對的轉型過程」,他提到,社會必須看到一直以來台灣勞工領低薪、長期加班的狀況,他舉例,關係到公眾安全的交通運輸業,勞動條件卻相當血汗,這幾週仍傳出有司機過勞死的消息;另外,24小時營業商店的背後,有的是長時間值班的勞工。
姚光祖認為,「如果過去我們享用的低價與便利,背後的代價是讓勞工難以調薪、休假,那這個轉型就是社會該去承擔的。」他說,勞動條件若要往前走,就須承擔轉型造成的社會衝擊。
一例一休衝擊被誇張化? 漲價進了誰口袋?
但是實際衝擊真的那麼大嗎?姚光祖指出,勞動部部長郭芳煜曾說,台灣已有六成以上公司實施週休二日,既然如此,實際的衝擊不會如外界形容的那麼大,他認為一例一休所造成的影響被誇張化。
姚光祖說,他接受提高物價以改善勞工條件,不過他也提出質疑,「但是現在這些物價的提高,是否真的反應到勞動條件上?」他呼籲,政府現在應該去了解,漲價的產業是真的因為勞動成本增加或是藉機哄抬價格。
資方用計規避法規 姚籲勞工爭取權益
而一例一休上路後,有雇主設法規避應增加的人事成本,姚光祖舉例,有資方將一個公司分成A公司與B公司,要同一個員工在正常工時期間,名義上在A公司上班,而在加班期間,名義上登記在B公司上班,以這種方式規避本來必須支付的加班費。
姚光祖提出,也許有勞工盼以降低勞動條件、換取競爭力,或是抱持「先讓產業好,再來帶動勞動條件」的心態,但是他指出,從過去的例子都可以看出,「涓滴效應」從沒發生過,所以他認為勞工應站出來,爭取更多權益。
*涓滴效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
姚:配套不足 民進黨應盡快修補
而談到「政策本身」,姚光祖提到一例一休制度配套不足所發生的「怪事」,例如勞動部近日對休假日加班的解釋,指出勞工在休息日未按約定出勤,剩餘時數應請假扣除,他質疑,這之後還可能延伸出:休息日請假是否能不准假、未請假手續是否會被懲罰等問題。
他認為民進黨急著修法把七天假砍掉,但後續的配套都未妥善處理,他直言,民進黨應該對此負責,也應盡速修補制度的不足。
姚光祖最後提出,籌組工會能讓勞工在爭取權益時較有利,他呼籲勞工籌組工會,藉此保障真正的勞動權。